化学本单元综合和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课题1介绍了空气成分、用途、污染及防治,并借助空气的组成引出物质分类知识中的纯净物、混合物。课题2、课题3引入氧气的性质、制法,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引出和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
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2.本单元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3.本单元是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在充分了解实验所使用的药品、装置及理由、原理的基础上做好对比实验(每一个实验测量一个变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
4.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5.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联系。
6.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7.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2.初步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培养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质、制备气体的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奠定了基础。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参与,边实验边探究。让各小组控制多个相同变量、测量一个不同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红磷换成别的可燃物或装置不密闭或红磷不足量或未等装置冷却就观察水面变化等进行对比思考以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及药品的选择和装置操作的要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对化学反应及物质化学性质的理解。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教学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复习导入】一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种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降温)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3)化学反应: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P2O5,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5)成败关键
①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要充足;
③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要迅速;
④要冷却至室温后方能打开弹簧夹。
(6)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7)实验药品的要求:①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生成物是固体或液体,不能是气体。
[讨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复习导入】二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 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复习导入】 三: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制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析]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的三大特点:
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加快或减慢);
②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③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4.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发生装置: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即固+固气
(3)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验满
排水法: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二)氧气的制法
(1)实验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4)验满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氧气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础演练,能力提升,素养培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知识补充,中考链接,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