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7烛之武退秦师第1页
    17烛之武退秦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共5页。


    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
    1、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题为《说话艺术大家谈》。
    [教学设计]
    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可让学生回忆
    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二、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ī)而出
    亡郑以陪(beì)邻 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
    三、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理清层次
    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课后练习题二,实际上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参照“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读过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笔的巧妙、行文的缜密。
    第二段:临危受命
    本段以简约之笔,涉了人之事。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②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第三段:说退秦师
    “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可分四层: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晋退兵
    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以上对文章层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不必字字落实,只求了解大意。
    五、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熟读背诵。(以上内容可安排一课时)
    六、在熟读背诵、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落实实词、虚词、语法等文言知
    识。可由让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安排为第二课时)教师可以先
    分类然后让学生回答。分类如下: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见课后第三题。
    二、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四、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五、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六、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以上知识点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讨论总结。
    七、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八、扩展阅读:
    可选择“读本”中《晋公子重耳出亡》中有关片断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城濮之战”的有关内容。
    [能力训练]
    【课上理解与分析】
    1、下列两句中加线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夜缒而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zhuī gòng B、zhuì gōng
    C、zhuī gōng D、zhuì gòng
    2、“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正确意思是()
    A、军队 B、攻打 C、驻扎 D、包围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线的字的性质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对下列句子的“之”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⑴公从之 ⑵臣之壮也 ⑶是寡人之过也 ⑷许之
    ⑸邻之厚,君之薄也 ⑹行李之往来 ⑺君之所知也
    ⑻夫晋何厌之有 ⑼将焉取之 ⑽惟君图之
    ⑾使杞,逢孙、杨孙戍之
    A、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⑸⑹⑺ ③⑶ ④⑻
    B、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⑸⑹⑻ ③⑶⑺
    C、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⑻ ③⑶⑺ ④⑹
    D、①⑴⑷⑼⑽⑾ ②⑵⑸⑹⑺ ③⑶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词。
    B、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D、越国以鄙远 鄙:边疆、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当作边
    疆”。
    6、文中“许之”的主语是()
    A、郑伯 B、烛之武 C、秦伯 D、佚之狐
    7、与“何罪之有”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A、令以责之里正 B、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之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求人可使报秦者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鄙远:鄙视边远地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共其乏困 共:供应
    D、若不阙秦 阙:缺少
    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郑即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
    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
    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
    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
    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
    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请客的主人 使者
    1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九月甲午”“甲午”是以干支来纪日,干支纪日并不是每月
    初一即“甲子”,故换算成公历日期很麻烦。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姓烛名武,“之”是介于
    姓名之间的助词,又如“佚之狐”、“介之推”。
    C、“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辞,本义是“寡
    德之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仁”此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
    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选出12~17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1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A、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而背叛了晋国。
    B、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亲善。
    C、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亲善。
    D、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而背叛了晋
    国。
    13、①敢以烦执事 ②唯君图之()
    A、①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②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
    B、①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②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C、①那就请您劳累(一番来把郑国灭亡)
    ②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D、①那就请您劳累(一番来把郑国灭亡)
    ②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
    1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现在情势危急却来求您,是我的过错。
    B、我未能在早前重用您,现在情势危急却来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
    C、我不在早前使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求您,是我的过错。
    D、我未能在早前使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却来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
    15、邻之厚,君之薄也。()
    A、邻国国势增强了,就显出您的国家力量薄弱了。
    B、邻国国势增强,就等于您的国家力量削弱了。
    C、邻国如果强盛了,就显出您的国家力量薄弱。
    D、邻国如果强盛了,就等于您的国家力量削弱了。
    1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A、郑国来往运送行李,秦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
    B、秦国来往运送行李,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
    C、郑国的外交使节经过秦国,秦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D、秦国的外交使节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资粮,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如果秦国不受伤害,将从哪里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呢?
    B、(晋)如果不去损害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
    C、(秦)如果不使晋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
    呢?
    D、如果晋国不受伤害,将从哪里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呢?
    18、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秦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9、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式的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0、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
    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
    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
    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2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
    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
    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
    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
    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课下阅读练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题
    介 推 让 禄
    晋侯赏从亡者①,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无亲④,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⑥。”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⑦;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从亡:随之晋文公流亡共过患难的大臣。 ②介之推:又称介推。春秋时晋国贵族。曾随晋文公流亡国外。禄:禄赏,封赏。 ③献公:重耳的父亲。 ④惠、怀:晋文公之前的两个国君。晋献公死,子吾、子圉(yǔ)先后继位,称惠公、怀公。 ⑤怼(duì):怨恨。 ⑥不食其食:前一个食是吃的意思,用作动词,后一个“食”是粮食的意思,名词。 ⑦文:花纹,装饰。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内弃之 弃:厌弃
    B、不亦诬乎 诬:荒廖
    C、焉用文乎 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 田:田地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禄亦弗及 罪又甚焉
    盍亦求之 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3、其母曰:“能如是乎”中的“是”指代的是()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以下4~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A、地位卑下,把罪恶看成是合乎正义的事;地位高尚,把奸恶当成榜样。
    B、私下里议论他们不义的罪恶,表面上却又对他们的奸恶行为给以表彰。
    C、臣子们把罪恶看做是正义的行为,国君却对奸诈给以奖赏。
    D、向下,认为罪恶就是正义行为,向上,认为奸恶值得奖赏。
    5、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A、既然他突出,就要仿效他,那怕罪行严重
    B、尤其是要刻意地仿效,罪会更大。
    C、明知是罪过,却要去仿效,罪就严重了。
    D、突出模仿他人的后果,是罪加一等。
    6、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A、用这块祭田标志我的过去,而且表扬与人交好的人。
    B、用这块祭田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爱惜名节的人。
    C、以此记下我的过错,来表彰心地善良的人。
    D、以此记下我的过去,来表扬真正的好人。
    7、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
    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的人。
    8、对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A、本篇写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中学语文网中网辑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知识,再读课文,解疑释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介绍作者,了解文学常识,介绍故事背景,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