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展开课题: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参评教师:
所在学校:
联系电话: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时数 1 教材版本 湘教版
学 科 地理 年 级 高一 课题类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重点在于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而第一课时则重点介绍关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对而言,该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板块运动与前面的岩石圈分布位置有关,是该部分知识点的延续,同时板块运动所形成的全球地形骨架又为后面的地质构造和外力作用对地行塑造提供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关于板块运动和全球地形有过基本的学习,但是学习基本上停留在结果,对于原因的分析较少,且由于不参加中考在初二就结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知识点有所遗忘。而本部分知识点需要对地形有着基本的了解且同时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各自特征和基本表现形式;
2.说出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内容;
3.通过对世界主要地形成因分析,归纳不同板块运动形式所塑造的地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资料阅读,提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全球板块分布图和全球地形分布图的判读,提高读图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3.通过对世界主要地形成因分析,提高分析、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涉及我国台湾岛的内容,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国土面积,养成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2.综合思维: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分析某地地形地貌形成过程、变化;
3.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其板块位置、地表形态的形成、地表差异性产生原因;
4.地理实践力:举例说明世界主要地形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不同板块运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海沟、海岭形成原因的分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指导法、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地图。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形态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陆地上:
生长边界:
海洋中:
九、教学反思
经过各位指导教师和各位老师的评课及本人上课后的总结,针对本节课有以下收获:
优点:
1.在导入中提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弘扬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又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与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明确学生任务,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探讨,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及时解决学生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3.学生在结果进行展示时,及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
4.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和质疑精神;
5.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学科核心素养;
6.课程接近尾声时,又重新提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让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又呼应了开头,使课堂内容更加完善;
7.最后结束时用动画视频进行总结,即重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重新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知识。
缺点:
1.内容中删掉了地质构造,导致教学结构不够完整;
2.知识点过渡不够流畅,不够自然;
3.探讨问题的设置不够科学、完整,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找不到方向;
4.PPT在展示时有些图片出现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反映不过来;
经过本节课内容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优点,改掉自己课堂中所出现的缺点,争取每一节课都展现出最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关于NASA的火星船票事件。
师:请同学们在图片中找到其错误之处?
在图中找到不合理之处并回答问题。
1.从找错话题引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内在动力。
讲授新课
承转:要证明台湾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中国还得从岛屿与大陆的分离说起,实际上就是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PPT播放地球表面图片)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36页第一部分中找到使得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原因和相关表现形式。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内容)
师:从刚刚的总结我们已经知道,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现如今的地球表面形态,但他们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呢?所以我们先来分析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承转: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的奥秘,对地壳运动的机制提出众多学说与理论。
师:就目前而言,国际上认可度高的学说就是板块构造学说。
问题:(PPT显示)
1.板块由什么组成?
2.全球被分为多少块?
3.板块为什么运动?
4.板块之间又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承转:对于板块运动学说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根据以上内容,结合全球地形分布图和板块分布图,完成导学案的的第三个活动。
(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在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内容,并对学生总结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承转:经过同学们分析、结合地图讨论等过程,我们已经大致得出板块运动对全球宏观地形的影响,现在根据所学知识点判断东非大裂谷将来面积是变大还是变小?
根据课本内容,并从中提取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课本与导学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并发言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结合板块分布图和全球地形分布图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最终上台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1.提高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力。
认识六大板块名称、分布、及运动原因、运动类型、板块边界,为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分析作知识点铺垫。
回顾前面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提高表达信息能力。
提高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加强对读图的认识,强化对各区域地形特征的记忆。
7.增强对地理事物成因的推测和分析能力。
8.对学生所展示的成果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该知识的的理解。
课堂小结
本节课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这种从全球大尺度空间进行分析时不好想象,现在我们用一个视频来总结这部分内容,形象直观来看板块运动过程。
观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理解。
运用动画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且回顾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习题巩固
承转:看完视频,本节课学习任务基本完成,
现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床遗迹及动植物化石的原因呢、及台湾岛与闽浙之间原来位置关系?
学生发言
1.升华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
1.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云贵高原的形成原因。
课后完成
学会知识的迁移,巩固知识,结合所在生活地区,加强对所学知识点运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探究活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