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诗歌鉴赏,比照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憔悴 郎润 B. 抖擞 花枝召展 C. 澄清 静谧 D. 决别 翻来覆去
2.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选项中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峰。
A.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 虽然是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的石子。
二、句子默写
3.名句默写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春?
〔2〕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________。
〔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表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四、比照阅读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A.内集:在家里聚集在一起
假设:不像
C.期行:相约同行
D.儿女:儿子和女儿
〔2〕以下对?咏雪?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俄而雪骤〞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子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假设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3〕下面是对?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4〕把下面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五、课外阅读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小者最胜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田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②寒温:寒喧。
[相关链接]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屋顶〕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鞋〕;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
〔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的词。
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________
②多论俗事: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B.桔祥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C.善良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D.桔祥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3〕王子敬因为________的具体表现被谢公称赞“最胜〞。〔用原文语句答复〕
〔4〕结合相关链接,说说王子敬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那么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平安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那么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缺乏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表达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 :“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白,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 。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答复。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清楚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第②段中“笑〞的原因。
〔4〕请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七、作文
9.写作
题目:那一天,阳光灿烂
要求:①作文以叙事为主,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
③600字左右,书写工整标准。
答案解析局部
一、选择题
1.【解析】【分析】A.有误,郎——朗;
B.有误,召——招;
D.有误,决——诀。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解析】【分析】这道题中最后一句“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顶峰。〞根据“虽……却能〞的句式结构告诉我们应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判断能力,要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句子默写
3.【解析】【分析】“萧〞“藤〞“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此类题属于根底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管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根底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适宜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秋风萧瑟;
⑶江春入旧年;
⑷枯藤老树昏鸦;
⑸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根底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三、诗歌鉴赏
4.【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龙标〞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2〕B项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写的是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应选B。
故答案为:⑴李白;王昌龄;
⑵ B。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四、比照阅读
5.【解析】【分析】〔1〕A.有误,“内集〞的意思是“家庭聚会〞;B.有误,“未假设〞的意思是“不如〞;D.有误,“儿女〞的意思是“子侄辈〞。应选C。
〔2〕B项“对兄子的答案更为满意〞这一表述有误,“公大笑乐〞的意思是“太傅大笑起来〞,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说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应选B。
〔3〕C项有误,“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应选C。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总分值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骤〞“似〞“引〞“顾〞。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故答案为:⑴C;⑵ B;⑶C;
⑷①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此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做出选择;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在明白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对照选项即可做出选择;
⑷此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附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五、课外阅读
6.【解析】【分析】〔1〕 “兄弟三人俱诣谢公〞的意思是“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俱〞的意思是“一起〞;“多论俗事〞的意思是“说了很多俗事〞,“论〞的意思是“谈论,议论〞。
〔2〕 “吉人〞的意思是“善良的人〞,“躁人〞的意思是“急躁的人〞,应选A。
〔3〕根据谢公的话可知,他推断的依据是王子敬说话少,文中表达王子敬说话少的依据是“寒温而已〞,摘抄下来即可。
〔4〕从“子敬寒温而已〞可以看出王子敬的沉稳,从“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可以看出其镇定。选自?世说新语? 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故答案为:⑴一起;谈论,议论;
⑵ A;
⑶寒温而已;
⑷寡言沉稳〔寡言、说话少、沉稳〕、处变不惊〔或镇定自假设、遇事不慌乱等〕。
【点评】⑴解答此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⑵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那么,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标准;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⑷此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附参考译文】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应酬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刚刚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公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六、现代文阅读
7.【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根据“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冑’,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等句子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画线句子举了北方的梨树、松树的针叶的例子,分别把它们在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进行比拟,用了举例子和作比拟的说明方法,“-30~-2℃〞“30℃〞“—8℃〞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三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准确地突出说明了“同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样〞这一特点。此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3〕D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的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应选D。
故答案为:⑴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⑵举例子、作比拟、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并突出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⑶ D。
【点评】⑴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防止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⑶此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8.【解析】【分析】〔1〕细读第四段可知,本段的主要人物是妈妈,事件是在雪天给“我〞送棉衣,据此概括即可。〔2〕 “秋风顿起、气温骤降〞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之极,为下文情节做铺垫。〔3〕根据“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可知,我“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这个有趣的段子,二是感受到有人牵挂的幸福和温暖。〔4〕细读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在结构上,本段总结全文,同时与第一段相照应,使文章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爱和儿女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故答案为:⑴老妈在雪天步行几十里到学校给“我〞送棉衣;
⑵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老妈打 让我拿羽绒服作铺垫;
⑶因为想起网上的段子和老妈以前有趣的行为而笑;因为感到幸福、甜蜜而笑;
⑷内容上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字里行间中表达了“我〞及同事们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结构上照应开头。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概括的根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
⑵此题考查理解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描写常有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情,点明时间和地点,为某个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⑶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作答时,需联系具体的语境多角度来分析;
⑷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七、作文
9.【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那一天〞“阳光〞和“灿烂〞。 “那一天〞限定了写作的时间范围;“阳光〞可以是原义的阳光,也可以是比喻义的阳光,即“活力和希望〞;“灿烂〞可以理解为这件事让“我〞感受到正能量,感受到幸福等意思。这应是一篇写人或者记事的文章,在写文章时,不能围绕着关键词语空发议论,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四句描写春潮涌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