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根底知识综合,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 , 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
B. 贵州省的清水桥是全球第二高的大桥,桥面距峡谷水平面垂直高度406米,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C. 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 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2.以下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 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C. 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 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4.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以下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风格。
C. ?名人传?表达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二、根底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近日火〔bào〕院线的电影?流浪地球?,被媒体评价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全片共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其制作的断壁残垣 , 景象尤为恢弘壮丽!这些〔xǔ xǔ〕如生的特效呈现震〔hàn〕了无数观众。而最近网络上流传一组照片,画面中类似?流浪地球?场景的构图,“冰封〞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多个代表性建筑,一时间被诸多网友转发、点赞。
〔1〕根据拼音,写词语。
bào
xǔ xǔ
hàn
火________
________如生
震________
〔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断壁残垣________〔A.yuán B.yán〕
②呈现________〔A.chén B.chéng〕
三、句子默写
7.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1〕【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翻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A.结合“内容呈现〞中画线的局部,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2〕【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章,答复后面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美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假设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时机,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辉,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成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无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代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材料二:
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开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 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材料三: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根底那么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那么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二那么材料的主要信息。
〔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 , 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3〕请结合以上三那么材料,就拯救母语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那么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假设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乙】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罢其兵〔停止〕
倍其约〔违背〕
图之〔企图〕
许尽归鲁之侵地〔容许〕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①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②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4〕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七、诗歌鉴赏
1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八、作文
13.暑假期间,有很多同学外出了。有的去了博物馆,有的去了风景名胜区,有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让你把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发往朋友圈,或者直接发给家人、同学、老师……你会写些什么呢?
请你选择一个内容,确定发给的对象,完成100字左右写作任务。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14.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答案解析局部
一、选择题
1.【解析】【分析】如日中天:好似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解析】【分析】B项,“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与“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不一致,应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读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古诗文的含义,注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选项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3.【解析】【分析】A项,逻辑错误。强调“切忌〞或“不要〞。
B项,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项,搭配不当。“好时机〞改为“好地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解析】【分析】B项,?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应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5.【解析】【分析】B项,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二、根底知识综合
6.【解析】【分析】〔1〕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火爆〞与“火〞有关,不要写成“曝〞,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不要写成“憾〞。
〔2〕断壁残垣: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不要写成“桓〞的读音。呈现:展示出〔呈现了多姿的风彩〕。读作chéng。
故答案为:⑴ 爆;栩栩;撼
⑵ A ;B
【点评】⑴此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对易错字的重点重视。
⑵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根底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三、句子默写
7.【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伊、涯、厦、庇、俱〞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所谓伊人;⑵ 天涯假设比邻;⑶ 谁见幽人独往来; 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点评】此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四、名著阅读
8.【解析】【分析】〔1〕AB两小题任选一个即可。A要求学生结合纪实文学的特点分析:纪实文学: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表达了纪实作品“反映客观真实〔用事实说话〕〞的特点。B要求学生结合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分析隐含的立场。结合“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写出了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要求学生结合原著中对红军的描写,三种观点皆可,根据自己对红军的认识,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如:“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故答案为:⑴ 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表达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⑵ “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决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答题时要结合要求进行答复。
⑵此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特别是对人物的描写和具体的事件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9.【解析】【分析】〔1〕从“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这句话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得到小人书以后的冲动与兴奋,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3〕结合文章的题目和主要内容可知,“花〞指的就是书。“好似故人来〞写出了作者与“书〞的亲密关系,表现了“我〞对书的喜爱,书能带给“我〞美妙的享受。
〔4〕从结构上来看,这段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这好玩的读书往事〞与开头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相照应;从内容上来看,“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点明了主题。
故答案为:⑴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⑵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⑶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⑷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⑵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选取好赏析的角度,仔细辨析语句的特点,选准角度,结合语句的内容和思想进行答复。
⑶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⑷此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积累,结合具体的位置进行分析,掌握常用的答题术语,结合中心思想进行分析理解。
10.【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一、二那么材料,其次分别概括出每那么材料的要点,再加以组合即可。材料一结论性的句子“事实证明,无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材料而二“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概括为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
〔2〕本句中的“按此推算〞是指“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的推算有依据的估计,这种说法并非凭空猜想,如果删去,那么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解答此题抓住文中关键句子,如“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那么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学好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等。
故答案为:⑴材料一:无视母语修养后果严重。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材料二: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
⑵“按此估算〞是指有依据的估计,并非凭空猜想,2050年时世界语言消失的状况,是按照世界上平均每两周的消失一种语言的速度来推测,表达准确而严谨。去掉了以后,作者的判断就过于武断和绝对
⑶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学好汉语可以防止重蹈文字灭绝的覆辙;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延续几千年文化命脉〕;可以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自身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点评】⑴此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其次分别概括出每那么材料的要点,再加以组合。
⑵此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词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注意常用的答题模式的运用,防止失分。
⑶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根底上,紧扣材料主题,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答复。
六、文言文阅读
11.【解析】【分析】〔1〕C项,错误,图:考虑。应选C。
〔2〕此题句子意思是:〔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使自己痛快,就会在诸侯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断为: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此题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如,此:这。顾:考虑。患:灾祸。亡地:失去的土地。尽:所有。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4〕【甲】文“吴王欲伐荆〞意思是吴王想要攻打楚国。【乙】文“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意思是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可知两人都是霸道,以强欺弱。“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孺子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拿弹弓这一潜在的危险,让吴自悟其中的奥秘。吴王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就把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可知两人都是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
故答案为:⑴C;
⑵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⑶①〔蝉、螳螂、黄雀〕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②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⑷①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②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理解和辨析。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语句要理解其一生,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要注意括号内的限制。
⑶此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那么,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具体的事例的分析。概括要准确,理解要明白。
【附参考译文】
【甲】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我就处死他!〞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续了三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的衣服为什么会被露水沾湿呢?〞〔年轻人〕答复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害。〞吴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乙】齐桓公容许跟鲁庄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齐桓公和鲁庄公在坛上结盟以后,曹沫手持匕首挟持齐桓公,齐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齐桓公〕于是问曹沫说:“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吧。〞齐桓公于是容许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国土。〔齐桓公〕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坛,面朝北方坐在群臣的位置,脸色没有改变,说话跟原来一样〔假设无其事〕。齐桓公很生气,想违背约定。管仲说:“不能〔这样做〕。〔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使自己痛快,就会在诸侯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于是齐桓公就割让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曹沫三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全部回到鲁国手中。
七、诗歌鉴赏
12.【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根底上作答。前三联的意思是: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写出了雨后原野空旷、清新、秀美的特点。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生动写出初夏田间农忙劳动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空旷,清新,秀美。
⑵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的欢快、活泼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原诗的根底上作答,要理解诗歌的的内容,准确概括出要点。
⑵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等,注意诗人的情感。
八、作文
13.【解析】【分析】考查对外出见闻感受的拟写,这是一道小作文,“有的去了博物馆,有的去了风景名胜区,有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提示语中给出了假期外出去过的几个地方,也可以自己另选,写出自己参观游览时的看到了哪些景物,遇到了哪些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听到了什么,再写出这次参观游览活动结束时自己的感受体会。语言要通顺流畅,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微写作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和字数的限制。
14.【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们一起成长的,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注重考查同学们关注情感的回归、关注人际和谐和心灵感悟,所以,考生还需要注意审题的思路。从本材料的可以得出本篇作文的方向可以是:“共〞是个副词,为“一起、共同〞的意思。这个词,决定了考场在立意和材料选取上,表达的不是单个个体,而是众人,而且笔墨中要展现出来。文章中要表达的是彼此在一起过的过程,如何度过的?这也是文章的重点局部,且文章的立意是从这里表达,因为懂得共享,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所以最难忘。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