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第1页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第2页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第3页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共47页。
    2019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
    【类型综述】
    本节内容每年中考都会选择一种变换作为压轴题的背景素材,可以对函数图象进行平移,可以对几何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在选择、填空中也会涉及变换的概念和简单应用.只要抓住全等变换的特点,找到变与不变的量就可以解决问题.预计在2019年中考中仍会在压轴部分渗透变换,但是会有新情境的渗透.
    【方法揭秘】
    1.平移的性质
    (1)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平行、对应角相等;
    (2)各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或相等;
    (3)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注意: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中心对称的性质:
    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_.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典例分析】
    例1如图.小明将一张直角梯形纸片沿虚线剪开,得到矩形和三角形两张纸片,测得,.在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下面的几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将的顶点移到矩形的顶点处,再将三角形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落在边上,此时,恰好经过点(如图),请你求出和的长度;
    (2)在(1)的条件下,小明先将三角形的边和矩形边重合,然后将沿直线向右平移,至点与重合时停止.在平移过程中,设点平移的距离为,两纸片重叠部分面积为,求在平移的整个过程中,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重叠部分面积为时,平移距离的值(如图).

    思路点拨
    (1)先在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E的长,即可得DE的长,然后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E的长;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互余求得,
    则可证,即,将各边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2)如图,分x≤4与x>4两种情况,在Rt△EFG中,求得tan∠F的值,从而得到PB关于x的代数式,第一种情况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整理即可得解;第二种情况根据y为△RPQ的面积加上矩形BCQP的面积即可得到;然后将y=10时分别代入求解即可.
    满分解答
    (1)∵,,
    ∴,
    ∴,
    ∴;[来源:Z_xx_k.Com]
    ∵,
    ∴,
    又∵,,
    ∴,即
    在和中,
    ,,
    ∴,
    则,
    ∴;

    (2)分两种情况:

    ①是≤时,如图,与相交于,
    ∵的直角边,,
    ∴,
    ∵,
    ∴,
    ∵,
    ∴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则重叠部分;

    ②是>时,如图,与相交于,与相交于,作PQ⊥CD与Q,
    ∵PQ∥FG,
    ∴∠RPQ=∠F,即tan∠RPQ=tan∠F=,
    ∴RQ=PQ=2,
    ∴,
    当重叠部分面积为时,即分别代入两等式,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或,
    得出,,
    ∴当时,,
    当时,,
    ∴当时,或.
    例2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AB=4,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得到△AD′F
    (1)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求证:点C、B、F三点共线;
    (2)AG平分∠EAF交BC于点G.
    ①如图2,连接EF.若BG:CE=5:6,求△AEF的面积;
    ②如图3,若BM、DN分别为正方形的两个外角角平分线,交AG、AE的延长线于点M、N.当MM∥DC时,直接写出DN的长.

    思路点拨
    (1)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中所示,利用旋转不变性即可解决问题;
    (2)①如图2中,连接EG.首先证明EG=BG+DE,设BG=5k,CE=6k,则DE=4-6k,CG=4-5k,EG=4-k,在Rt△EGC中,根据EG2=EC2+CG2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3中,连接EG,延长MN交AD的延长线于点P,作MQ⊥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Q.由题意可知:△PDN,△BMQ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DP=PN=x,BG=a,DE=b.想办法构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满分解答
    (1)证明: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中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D=∠ABC=90°,
    ∵∴点D′与点B重合,
    ∵∠AD′F=90°,
    ∴∠AD′F+′AD′C=180°,
    ∴C,B,F共线.
    (2)①解:如图2中,连接EG.

    ∵∠BAF=∠DAE,
    ∴∠EAF=∠DAB=90°,
    ∵AG平分∠EAF,
    ∴∠EAG=×90°=45°,
    ∴∠FAG=∠FAB+∠BAG=∠BAG+∠DAE=45°,
    ∴∠FAG=∠EAG,
    ∵AG=AG,AF=AE,
    ∴△GAE≌△GAF(SAS),
    ∴FG=EG,
    ∴EG=BF+BG=DE+BG,
    ∵BG:CE=5:6,
    ∴可以假设BG=5k,CE=6k,则DE=4﹣6k,CG=4﹣5k,EG=4﹣k,
    在Rt△EGC中,∵EG2=EC2+CG2,
    ∴(4﹣k)2=(6k)2+(4﹣5k)2,
    ∴k=,
    ∴DE=,
    ∴AE=AF=,
    ∴S△AEF=•AE•AF=.
    ②解:如图3中,连接EG,延长MN交AD的延长线于点P,作MQ⊥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Q.

    由题意可知:△PDN,△BMQ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DP=PN=x,BG=a,DE=b.
    ∵四边形AQMP是矩形,
    ∴MQ=BQ=AP=4+x,
    ∵DE∥PN,
    ∴,即①,
    ∵BG∥MQ,
    ∴,即②
    在Rt△BCG中,∵EG2=EC2+CG2,
    ∴(a+b)2=(4-a)2+(4-b)2    ③,
    由①②③可得x=2或-2(舍弃)
    ∴DN=x=2.
    例3已知长方形ABCD中,AD=10cm,AB=6cm,点M在边CD上,由C往D运动,速度为1cm/s,运动时间为t秒,将△ADM沿着AM翻折至△AD´M,点D对应点为D´,AD´所在直线与边BC交于点P.
    (1)如图1,当t=0时,求证:PA=PC;
    (2)如图2,当t为何值时,点D´恰好落在边BC上;
    (3)如图3,当t=3时,求CP的长.

    思路点拨
    (1)由折叠性质可得ADCA D´C可得∠DAC=∠D´AC, 在长方形ABCD中,AD//BC,可得 ∠DAC=∠BCA,从而得到∠D´AC=∠BCA,即可得出结论。
    (2)由折叠性质可得ADCA D´C可得D´M=DM=6-t,AD=A D´=10,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 D´=8则C D´=2,在RtCM D´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
    (3)当t=3时,CM=DM=3, 连接PM,根据HL证得M D´PMCP,可得D´P=PC, ∠D´MP=∠CMP, 由折叠性质可得得出∠AMD=∠AMD´,从而证得∠AMP=90,再根据ADMMDP即可。
    满分解答
    (1)当t=0时,M与C重合
    由折叠性质可得ADCA D´C
    ∴∠DAC=∠D´AC,
    在长方形ABCD中,AD//BC,
    ∴ ∠DAC=∠BCA
    ∴∠D´AC=∠BCA,
    ∴PA=PC;
    (2)由折叠性质可得ADCA D´C
    ∴D´M=DM=6-t,AD=A D´=10,
    在RtABD´中,B D´==8
    ∴D´C=BC- B D´=10-8=2cm
    在RtCMD´中,

    解得:t=
    ∴当t=时,点D´恰好落在边BC上;
    (3)当t=3时,CM=DM= D´M=3,
    由折叠性质可得:∠AD´M=∠D=90

    连接PM,
    在RtM D´P和RtMCP中

    ∴M D´PMCP,
    ∴D´P=PC, ∠DMP=∠CMP,
    ∵∠AMD=∠AMD´
    ∴∠PMD´+∠AMD´=90
    ∵∠MAP +∠AMD´´=90
    ∴∠PMD´=∠MAP
    ∵∠AD´M=∠PD´M
    ∴M D´AP D´M

    ∴= P D´. A D´
    ∴= P D´.10
    ∴P D´=
    ∴CP=
    例4如图(1),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坐标原点,点 A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OA=5,OC=4,在OC 边上取一点 D,将将纸片沿 AD 翻转,使点 O 落在 BC 边上的点 E 处.
    (1)求 D、E 两点的坐标;
    (2)如图(2),若 AE 上有一动点 P(不与 A,E 重合),自点 A 沿 AE 方向向点E 做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 t 秒,过点 P作 ED 的平行线交 AD 于点 M,过点 M 作 AE 平行线交 DE 于点 N.求四边形PMNE 的面积 S 与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 t 取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请探究:在(2)的条件下,当 t 为何值时,以 A,M,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思路点拨
    (1)E 点坐标为(2,4),D 点坐标为(0,);(2)S 矩形PMNE=t2+ t;当 t=时,S 矩形 PMNE 有最大值;(3)t=或 t=2时,以 A,M,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相应 M 点的坐标为(,)或(5﹣2,).
    满分解答
    解:(1)依题意可知,折痕 AD 是四边形 OAED 的对称轴,
    ∴在 Rt△ABE 中,AE=AO=5,AB=4.
    BE= =3.
    ∴ CE=2.
    ∴ E 点坐标为(2,4).
    在 Rt△DCE 中,DC2+CE2=DE2,
    又∵DE=OD.
    ∴(4﹣OD)2+22=OD2.
    解得:OD=.
    ∴D 点坐标为(0,).
    (2)∵PM∥ED,
    ∴△APM∽△AED.
    ∴ ,
    ∵AP=t,ED=,AE=5,
    PM= ×=,
    ∵PE=5﹣t.
    ∵四边形 PMNE 为矩形.
    S 矩形PMNE=PM×PE=×(5﹣t)= t2+t;
    ∴S 四边形PMNE=﹣(t﹣)2+ .
    ∴当 t=时,S 矩形 PMNE 有最大值.
    (3)(Ⅰ)若以 AE 为等腰三角形的底,则 ME=MA(如图 1)

    在 Rt△AED 中,ME=MA,
    ∵PM⊥AE,
    ∴P 为 AE 的中点,
    ∴t=AP= AE= . 又∵PM∥ED,
    ∴M 为 AD 的中点.
    过点 M 作 MF⊥OA,垂足为 F,则 MF 是△OAD 的中位线,
    ∴MF= OD=,OF= OA= ,
    ∴当 t=时,(0<<5),△AME 为等腰三角形.此时 M 点坐标为(,).
    (Ⅱ)若以 AE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则 AM=AE=5(如图 1)
    在 Rt△AOD 中,AD= = .
    过点 M 作 MF⊥OA,垂足为 F.
    ∵PM∥ED,
    ∴△APM∽△AED.

    ∴ t=AP= =2 ,
    ∴PM=t=.
    ∴MF=MP=,OF=OA﹣AF=OA﹣AP=5﹣2 ,
    ∴当 t=2时,(0<2<5),此时 M 点坐标为(5﹣2,).
    综合(Ⅰ)(Ⅱ)可知,t=2.5或 t=2 时,以 A,M,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相应 M 点的坐标为(,1.25)或(5﹣2,)
    例5如图,抛物线l:y=0.5(x﹣h)2﹣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将抛物线ι在x轴下方部分沿轴翻折,x轴上方的图象保持不变,就组成了函数ƒ的图象.
    (1)若点A的坐标为(1,0).
    ①求抛物线l的表达式,并直接写出当x为何值时,函数ƒ的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②如图2,若过A点的直线交函数ƒ的图象于另外两点P,Q,且S△ABQ=2S△ABP,求点P的坐标;
    (2)当2<x<3时,若函数f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接写出h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1)①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由对称性求点B的坐标,根据图象写出函数ƒ的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呈上升趋势)的x的取值;
    ②如图2,作辅助线,构建对称点F和直角角三角形AQE,根据S△ABQ=2S△ABP,得QE=2PD,证明△PAD∽△QAE,则,得AE=2AD,设AD=a,根据QE=2FD列方程可求得a的值,并计算P的坐标;
    (2)先令y=0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根据图象中呈上升趋势的部分,有两部分:分别讨论,并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可得h的取值.

    ②如图2,作PD⊥x轴于点D,延长PD交抛物线l于点F,作QE⊥x轴于E,则PD∥QE,
    由对称性得:DF=PD,
    ∵S△ABQ=2S△ABP,∴AB•QE=2×AB•PD,∴QE=2PD,
    ∵PD∥QE,∴△PAD∽△QAE,∴,∴AE=2AD,
    设AD=a,则OD=1+a,OE=1+2a,P(1+a,﹣[(1+a﹣3)2﹣2]),
    ∵点F、Q在抛物线l上,
    ∴PD=DF=﹣[(1+a﹣3)2﹣2],QE=(1+2a﹣3)2﹣2,
    ∴(1+2a﹣3)2﹣2=﹣2[(1+a﹣3)2﹣2],
    解得:a=或a=0(舍),∴P(,);


    综上所述,当3≤h≤4或h≤0时,函数f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变式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 )

    A.8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
    【详解】
    解:∵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点B与点D是关于直线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

    ∴连接BN,BD,则直线AC即为BD的垂直平分线,
    ∴BN=ND∴DN+MN=BN+MN连接BM交AC于点P,
    ∵点 N为AC上的动点,
    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知当点N运动到点P时,
    BN+MN=BP+PM=BM,
    BN+MN的最小值为BM的长度,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C=CD=8,CM=8−2=6,BCM=90°,
    ∴BM==10,
    ∴DN+MN的最小值是10.
    故选:C.
    2.如图,矩形ABCD的外接圆O与水平地面有唯一交点A,圆O的半径为4,且=2.若在没有滑动的情况下,将圆O向右滚动,使得O点向右移动了98π,则此时该圆与地面交点在( )上.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出圆的周长以及圆转动的周数,进而得出与地面相切的弧.
    【详解】
    ∵圆O半径为4,
    ∴圆的周长为:2π×r=8π,
    ∵将圆O向右滚动,使得O点向右移动了98π,
    ∴98π÷8π=12…2π,
    即圆滚动12周后,又向右滚动了2π,
    ∵矩形ABCD的外接圆O与水平地面相切于A点,=2,
    ∴=×8π=π<2π, +=×8π=4π>2π,
    ∴此时与地面相切,
    ∴此时该圆与地面交点在上,
    故选:B.
    3.如图,在Rt△ABC中,∠B=45°,AB=AC,点D为BC中点,直角∠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E=CF;③△BDE≌△ADF;④BE+CF=EF,其中正确结论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D=∠B=4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DF=∠BD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E和△ADF全等,判断出③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DF、BE=AF,从而得到△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判断出①正确;再求出AE=CF,判断出②正确;根据BE+CF=AF+AE,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BE+CF>EF,判断出④错误.
    【详解】
    ∵∠B=45°,AB=A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D为BC中点,∴AD=CD=BD,AD⊥BC,∠CAD=45°,∴∠CAD=∠B.
    ∵∠MDN是直角,∴∠ADF+∠ADE=90°.
    ∵∠BDE+∠ADE=∠ADB=90°,∴∠ADF=∠BDE.
    在△BDE和△ADF中,∵,∴△BDE≌△ADF(ASA),故③正确;
    ∴DE=DF,BE=AF,∴△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

    ∵AE=AB﹣BE,CF=AC﹣AF,∴AE=CF,故②正确;
    ∵BE+CF=AF+AE,∴BE+CF>EF,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
    故选C.
    4.如图,矩形ABCD中,AB=3,AD=,将矩形ABCD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矩形EBGF,此时恰好四边形AEHB为菱形,连接CH交FG于点M,则HM=(  )

    A. B.1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B=BE,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E=AB,推出△ABE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B=3,A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BAC=30°,求得AC⊥BE,推出C在对角线AH上,得到A,C,H共线,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如图,连接AC交BE于点O,
    ∵将矩形ABCD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矩形EBGF,
    ∴AB=BE,
    ∵四边形AEHB为菱形,
    ∴AE=AB,
    ∴AB=AE=BE,
    ∴△ABE是等边三角形,
    ∵AB=3,AD=,
    ∴tan∠CAB=,
    ∴∠BAC=30°,
    ∴AC⊥BE,
    ∴C在对角线AH上,
    ∴A,C,H共线,
    ∴AO=OH=AB=,
    ∵OC=BC=,
    ∵∠COB=∠OBG=∠G=90°,
    ∴四边形OBGM是矩形,
    ∴OM=BG=BC=,
    ∴HM=OH﹣OM=,
    故选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如图方式放置(直角顶点为A),已知A(2,0),B(0,4),点C在双曲线(x>0)上,且AC=,将沿x轴正方向向右平移,当点B落在该双曲线上时,点A的横坐标变成(  )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辅助线,证明,则可得,设,则,根据勾股定理得,点坐标为(4,1),代入双曲线可得,根据平移后点的纵坐标不变,可得平移后点的横坐标,由此可得平移长度,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过作轴于D,如图,

    ∵,
    ∴,
    ∵,
    ∴,
    ∴,
    ∵,
    ∴,
    ∴,
    设,则,
    ∵,
    ∴,
    (舍),
    ∴,
    ∴C(4,1),
    ∴,
    当时,,即向右平移1个单位时,点落在该双曲线上,
    ∴点的横坐标为3;
    故答案为:A.
    6.如图,中,,,,以斜边的中点为旋转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则旋转后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图,先计算出AB=2AC=12,根据中点定义则可得BD=6,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D=BD=6,在Rt△BDM中,可求得DM、BM的长,从而可求得B′M的长,然后在Rt△B′MN中求出MN的长,继而求得BN的长,在Rt△BNG中求出BN的长,然后利用S阴影=S△BNG-S△BMD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
    如图,∵∠C=90°,∠A=60°,AC=6,
    ∴AB=2AC=12,∠B=30°,
    ∵点D为AB的中点,
    ∴BD=6,
    ∵△ABC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D=BD=6,
    在Rt△BDM中,∠B=30°,∠BDM=90°,
    ∴BM=2DM,BD2+DM2=BM2,
    ∴DM=,BM=4,
    ∴B′M=B′D-DM=6-,
    在Rt△B′MN中,∠B′=30°,
    ∴MN=B′M=3-,
    ∴BN=BM+MN=3+3,
    在Rt△BNG中,BG=2NG,BG2=NG2+BN2,
    ∴NG=3+,
    ∴S阴影=S△BNG-S△BMD==9,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7.如图,在Rt△ABC中,∠ACB = 90°,BC = 3,AC = 4,点D为边AB上一点.将△BCD沿直线CD翻折,点B落在点E处,联结AE.如果AE // CD,那么BE =________.

    【答案】(或4.8)
    【解析】
    【分析】
    过D作DG⊥BC于G,依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CD垂直平分BE,再根据AE∥CD,得出CD=BD=2.5,进而得到BG=1.5,再根据BC×DG=CD×BF,即可得到BF的长,即可得出BE的长.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过D作DG⊥BC于G,

    由折叠可得,CD垂直平分BE,
    ∴当CD∥AE时,∠AEB=∠DFB=90°,
    ∴∠DEB+∠DEA=90°,∠DBE+∠DAE=90°,
    ∵DB=DE,
    ∴∠DEB=∠DBE,
    ∴∠DAE=∠DEA,
    ∴AD=DE,
    ∴AD=BD,
    ∴D是AB的中点,
    ∴Rt△ABC中,CD=BD=2.5,
    ∵DG⊥BC,
    ∴BG=1.5,
    ∴Rt△BDG中,DG=2,
    ∵BC×DG=CD×BF,
    ∴BF= =,
    ∴BE=2BF=,
    故答案为:.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点、分别落在点、处,点在轴上,再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点在轴上,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点在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则点的坐标为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即可求得的周长为10, 由此可得的横坐标为10,的横坐标为20,···由此即可求得点的坐标.
    【详解】
    在直角三角形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的周长为:,
    ∴的横坐标为:OA+AB1+B1C1=10,的横坐标为20,···
    ∴.
    故答案为:.
    9.如图,正方形ABCD中,AB=3cm,以B为圆心,1cm为半径画圆,点P是⊙B上一个动点,连接AP,并将A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P',连接BP',在点P移动的过程中,B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cm.

    【答案】(3-1)cm≤BP≤(3+1).
    【解析】
    【分析】
    通过画图发现,点P′的运动路线为以D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可知:当P′在对角线BD上时,BP′最小,先证明△PAB≌△P′AD,则P′D=PB=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对角线BD的长,则得出BP′的长.
    【详解】
    如图,当P′在对角线BD上时,BP′最小;当P′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BP′最大.
    连接BP,

    ①当P′在对角线BD上时,
    由旋转得:AP=AP′,∠PAP′=90°,
    ∴∠PAB+∠BAP′=90°,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BAD=90°,
    ∴∠BAP′+∠DAP′=90°,
    ∴∠PAB=∠DAP′,
    ∴△PAB≌△P′AD,
    ∴P′D=PB=1,
    在Rt△ABD中,∵AB=AD=3,
    由勾股定理得:BD==3,
    ∴BP′=BD-P′D=3-1,
    即BP′长度的最小值为(3-1)cm.
    ②当P′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
    同理可得BD==3,
    ∴BP′=BD+P′D=3+1,
    即BP′长度的最大值为(3+1)cm.
    ∴B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3-1)cm≤BP≤(3+1)cm
    故答案为:(3-1)cm≤BP≤(3+1).
    10.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6,∠ABC=45°,BD平分∠ABC,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是_____.

    【答案】6
    【解析】
    【分析】
    过点C作CE⊥AB于点E,交BD于点M′,过点M′作M′N′⊥BC于N′,则CE即为CM+MN的最小值,再根据BC=6,∠ABC=45°,BD平分∠ABC可知△B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CE的长.
    【详解】
    过点C作CE⊥AB于点E,交BD于点M′,过点M′作M′N′⊥BC于N′,则CE即为CM+MN的最小值,

    ∵BC=6,∠ABC=45°,BD平分∠ABC,
    ∴△B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E=BC•cos45°=6×=6.
    ∴CM+MN的最小值为6.
    故答案是:6.
    【点睛】
    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三、解答题
    1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AB边的中点,以AE为边作正方形AEFG,连接DE,BG.

    (1)发现
    ①线段DE、BG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②直线DE、BG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
    (2)探究
    如图2,将正方形AEFG绕点A逆时针旋转,(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应用
    如图3,将正方形AEFG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周,记直线DE与BG的交点为P,若AB=4,请直接写出点P到CD所在直线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发现:①DE=BG;②DE⊥BG;(2)探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详见解析;(3)应用:点P到CD所在直线距离的最大值是2+2,最小值是3﹣ .
    【解析】
    【分析】
    (1)证明△AED≌△AGB可得出两个结论;
    (2)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E=AG,AD=AB,∠EAG=∠DAB=90°,求出∠EAD=∠GAB,根据SAS推出△EAD≌△GAB即可;
    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GBA=∠EDA,求出∠DHB=90°即可;
    (3)先确定点P到CD所在直线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位置,再根据图形求解.
    【详解】
    解:(1)①线段DE、BG之间的数量关系是:DE=BG,
    理由是:如图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DA=90°,
    ∴∠BAG=∠BAD=90°,
    ∵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
    ∴AE=AG,
    ∴△AED≌△AGB(SAS),
    ∴DE=BG;
    ②直线DE、BG之间的位置关系是:DE⊥BG,
    理由是:如图2,延长DE交BG于Q,

    由△AED≌△AGB得:∠ABG=∠ADE,
    ∵∠AED+∠ADE=90°,∠AED=∠BEQ,
    ∴∠BEQ+∠ABG=90°,
    ∴∠BQE=90°,
    ∴DE⊥BG;
    故答案为:①DE=BG;②DE⊥BG;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是:
    ①如图3,

    ∵四边形AEFG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E=AG,AD=AB,∠EAG=∠DAB=90°,
    ∴∠EAD=∠GAB=90°+∠EAB,
    在△EAD和△GAB中,

    ∴△EAD≌△GAB(SAS),
    ∴ED=GB;
    ②ED⊥GB,
    理由是:∵△EAD≌△GAB,
    ∴∠GBA=∠EDA,
    ∵∠AMD+∠ADM=90°,∠BMH=∠AMD,
    ∴∠BMH+∠GBA=90°,
    ∴∠DHB=180°﹣90°=90°,
    ∴ED⊥GB;
    (3)将正方形AEFG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周,即点E和G在以A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过P作PH⊥CD于H,
    ①当P与F重合时,此时PH最小,如图4,

    在Rt△AED中,AD=4,AE=2,
    ∴∠ADE=30°,DE==2,
    ∴DF=DE﹣EF=2﹣2,
    ∵AD⊥CD,PH⊥CD,
    ∴AD∥PH,
    ∴∠DPH=∠ADE=30°,
    ∵cos30°==,
    ∴PH=(2﹣2)=3﹣;
    ②∵DE⊥BG,∠BAD=90°,
    ∴以BD的中点O为圆心,以BD为直径作圆,P、A在圆上,
    当P在的中点时,如图5,此时PH的值最大,

    ∵AB=AD=4,
    由勾股定理得:BD=4,
    则半径OB=OP=2,
    ∴PH=2+2.
    综上所述,点P到CD所在直线距离的最大值是2+2,最小值是3﹣.
    12.(1)如图1,△AEC中,∠E=90°,将△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DB,AC与AB对应,AE与AD对应
    ①请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②如图2,BD所在的直线为b,分别过点A、C作直线b的平行线a、c,直线a、b之间的距离为2,直线a、c之间的距离为7,则等边△ABC的边长为   .
    (2)如图3,∠POQ=60°,△ABC为等边三角形,点A为∠POQ内部一点,点B、C分别在射线OQ、OP上,AE⊥OP于E,OE=5,AE=2,求△ABC的边长.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2).
    【解析】
    【分析】
    (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AC,∠BAC=60°,即可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2)过点E作EG⊥直线a,延长GE交直线c于点H,可得GH=7,AD=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D=AE=2,∠DAE=60°,可求GE=1,EH=6,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CE=4,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等边△ABC的边AC的长;
    (3)过点A作∠AHO=60°,交OQ于点G,交OP于点H,根据特殊三角函数值可求AH=4,通过证明△OBC≌△HCA,可求AH=OC=4,CE=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C的边AC的长.
    【详解】
    解:(1)∵将△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DB,
    ∴AB=AC,∠BAC=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2)过点E作EG⊥直线a,延长GE交直线c于点H,

    ∵a∥b∥c,
    ∴EH⊥直线c,
    ∵直线a、c之间的距离为7,
    ∴GH=7
    ∵将△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DB,
    ∴AD=AE,∠ADB=∠AEC=90°,∠DAE=60°,
    ∵直线a、b之间的距离为2,
    ∴AD=2=AE,
    ∵∠GAE=∠GAD﹣∠DAE=90°﹣60°=30°,
    ∴GE=AE=1,∠AEG=60°,
    ∴EH=7﹣1=6,
    ∵∠CEH=180°﹣∠AEC﹣∠AEG,
    ∴∠CEH=30°,
    ∴cos∠CEH=,
    ∴CE=4
    在Rt△ACE中,AC===2,
    故答案为:2
    (3)过点A作∠AHO=60°,交OQ于点G,交OP于点H,

    ∵AE⊥OP,∠AHO=60°
    ∴sin∠AHO=
    ∴AH=4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ACB=60°=∠POQ,
    ∵∠POQ+∠OBC+∠OCB=180°,∠ACB+∠OCB+∠ACH=180°,
    ∴∠ACH=∠OBC,且BC=AC,∠O=∠AHC=60°,
    ∴△OBC≌△HCA(AAS)
    ∴AH=OC=4,
    ∴CE=OE﹣OC=5﹣4=1,
    在Rt△ACE中,AC===,
    ∴△ABC的边长为.
    13.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点在边上,矩形的边,.

    (1)如图①,求的长;
    (2)如图②,将矩形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矩形,点恰好在上.
    ①求的度数;
    ②求的长;
    (3)若将矩形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矩形,此时点在矩形的内部、外部,还是边上?(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答案】(1)7;(2)①;②5;(3)在矩形的外部.
    【解析】
    【分析】[来源:Zxxk.Com]
    (1)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答案;(2)①根据∠GAF=30°,点C在矩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上,即可得答案;②连接AN、DN,过作延长线于,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求出AC的长,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N的长,即可得NC的长,根据,可求出PC、PN的长,进而求出DP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N的长即可;(3)在Rt△ARK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K的值,与AB比较大小,即可确定B的位置.
    【详解】
    (1)矩形



    (2)①


    ②连接AN、DN,过作延长线于,


    过作延长线于,
    ∵,,CN=1,

    ∴DP=



    (3)在矩形的外部,理由如下:
    如图:根据题意得∠BAR=30°,
    ∵∠R=90°,
    ∴RK=AK
    ∵AR=
    ∴AK2=AR2+(AK)2,
    解得AK=,

    相关试卷

    专题28以圆为载体的几何综合问题-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学霸秘笈大揭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8以圆为载体的几何综合问题-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学霸秘笈大揭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以圆为载体的几何综合问题-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学霸秘笈大揭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28以圆为载体的几何综合问题-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之学霸秘笈大揭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14 图形变换和类比探究类几何压轴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学生版),共10页。

    专题06 二次函数与圆的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二次函数与圆的综合问题-版突破中考数学压轴之学霸秘笈大揭秘(教师版),共4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