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蝉》-教案(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1094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蝉》-教案(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1094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19* 蝉教案
展开【教材内容分析】
《蝉》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昆虫的认真观察和对实验的一丝不苟,反映了作为一名昆虫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法布尔把蝉当作人、当作朋友来写。通过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个片段来介绍蝉,既有对蝉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字里行间对蝉充满了喜爱之情,展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它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的。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说明的道理令人信服,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在语言的使用上生动感人,也能激发读者热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相信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难度应该不大。
【教学设想】
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有文学性的说明文。我们读这篇文章时,除了要感受其中的趣味,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要学习其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所以我从“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个方面进行设计,设计成一个课时,同时力求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学习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物神以及全面、细致、深人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对动物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找出课文中把蝉当作人来写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了解科普说明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来介绍的好处。
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昆虫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查找法布尔及《昆虫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的图片。学生一一识别。师:这些昆虫,都是大自然的精灵。有一位作家在35 年的生活中,和它们朝夕相处,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他就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昆虫记》。(板书课题:蝉 法布尔)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了解作者: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2.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金蜣(qiāng) 隧道(suì) 涂墁(màn) 抵御(yù)
纤弱(xiān) 臃肿(yōng) 罅隙(xià) 沐浴(mù)
轧扁(zhá) 黏土(nián) 喧嚣(xiā) 孵化(fū)
(2)解释下列词语:
臃肿: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小心,留心。
庞然大物:指高达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实际上很虚荣的事物。庞然,高达的样子。
灭顶之灾: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灭顶,水漫过头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衷,内心。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的做坏事。胡,乱;非,不对。
喧嚣:叫嚷,喧闹。嚣,喧哗。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
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来之,使之来。
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瞬,一眨眼、转眼;即,就;逝,消失。
展示成果,分享快乐: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明确: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2.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段):交代了作者“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
第二层(第2-7段):详细描写了蝉的地穴以及蝉建造地穴的智慧。
第三层(第8-11段):细腻地描写了蝉离开地穴后的蜕皮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2-17段):介绍了蝉产卵的过程及遇到的天敌;
第二层(第18-24段):介绍了蝉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地穴的过程;
第三层(第25-26段):介绍了幼蝉四年的地下生活,蝉成虫后五周的地上生活。
3.勾画蝉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看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
明确:挖洞(4段):分泌黏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7—9段):找支撑点,外层的皮由背上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12—13段):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枯树枝,在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土(23—24段):四处寻找软土,挥动前足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后,钻进去,隐藏自己。
4.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再读课文7—9段。
明确: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1)那么你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
明确: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明确:这样安排材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3)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段。
示例:写得生动的句段很多,如第8-10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 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 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又如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2.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举例分析设明文中使用准确的语句。
大屏幕展示以下句子:
(1)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2)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3)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陵与折着的翅膀。
(4)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成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5)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
明确:准确性是贯穿于全文的。文中不仅有许多体现用词准确的地方,还有其它一些表达也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相当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了建造过程,也十分清楚明白。
3.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准确,关键在于作者的现察细致入微,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作者观察得认真细致?
示例:(1)第8-11段,写幼虫出土之后从脱皮到变为成虫飞离树枝的全过程非常具体和生动。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2)第15-17段,写蚋破坏蝉刚产出的卵,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如,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交代得清清楚楚。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3)第18-20段,写刚孵出的幼虫是什么样子,幼虫落地之前悬挂在树枝上又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活动,写得活灵活现。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又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五、巩固新知,有效练习:
1.仿照下列例子,请每位同学写两句赞美生命的句子。
(1)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交流】示例: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2)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交流】示例: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六、布置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300字。
板书设计:
洞口(2-3)
地穴出口 建穴(4) 幼虫
蝉的地穴 伺机出穴(5-7)
出穴(8)
出穴成长 脱皮(9-10) 成长
蝉 飞离树枝(11)
产卵(12-13)
成虫产卵 卵
蝉的卵 天敌破坏(14-17)
孵化(18-20)
幼虫入地 落地 (21-23) 幼虫
挖穴隐藏(24)
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20* 蝉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20* 蝉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效导入,自学指导,大组汇报,变式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20* 蝉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20* 蝉精品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效导入,自学指导,大组汇报,变式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20* 蝉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20* 蝉优质课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效导入,自学指导,大组汇报,变式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