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 怎样滚得远(5)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1096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 怎样滚得远(5)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1096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展开实验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探索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逬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实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出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会最远。
教学难点: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实验器材: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实验报告单等
实验方法:问题引领、提出猜想、操作验证、比较总结
实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P98情境图,)
师: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事例吗?(学生交流后举例)
师: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小结): 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来研究圆柱形物体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提出猜想,找出实验方法
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你认为哪个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 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实验)对,我们要用事实来说话。
请看,看懂这三幅图吗?(ppt出示步骤)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每组两个学生用现有的材料在地面上搭出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角度为30度,
一人再将物体轻轻放在斜坡上,让它自动往下滚,
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两人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一人做好记录。
按照这个步骤各组先试着操作一次,不做记录,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有什么体会?
是的,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结果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我们逐项来看这个实验步骤:
搭的时候要怎样?如何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利用三角尺获得这个度数),(搭:斜坡平稳、角度调准)
为什么要将圆柱形物体轻轻放在斜坡顶上同一起点处,让它自动地往下滚,(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为什么要拉直尺子量滚动的长度。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会不会每次都一样长?那用哪个数据表示斜坡上滚动的长度比较合适?
对了,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时每个角度的实验多做几次,取平均数,会使获得的结论更可靠一些。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正式实验并做好记录。
实验要求:1、实验要求每组组员要分工,两人搭木板一人滚动,两人测量一人记录,并算出平均数。
测量过程中物体要轻拿轻放,从平滑板的起始线开始不要用力推物体。出现物体旋转往回滚则不算,重新滚动。
每个角度都要测三次,然后求出这3次的平均数。
测量时,请勿大声喧哗。
分组实验,探索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按刚才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活动,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最后再计算。
学生分组完成斜面与地面夹角分别为30°、45°与 60°的相关实验活动。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予以指导。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与求得的平均数。
师:我们已经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上与地面的夹角分别 是30度、45度和60度,比较一下你们求出的平均数,三种斜坡中,哪一种物体滚得比较远?(生交流:夹角成45 度时)那么,能不能断定斜坡与地面夹角成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呢?
还应该怎样继续实验。书上要求我们自选一个角度,你打算怎么选?
师(小结):为了让实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学们的意见是再做四次试验,一次是选一个比30度小的夹角,一次是选一个介于30°〜45°之间的夹角,一次是选一个介于45° 〜60°之间的夹角,再选一个介于60°〜90°之间的夹角。你们很会动脑筋,下面每个组完成其中的一次实验,分组逬行活动。
4.学生再次根据小组选定的夹角做实验。
完成实验后,分组交流,集体讨论: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有人注意到什么了吗?
老师为什么在这里加个“大约”呢?是的,这是为了更科学些。
四、知识延伸,活动小结。
(1)比较两种楼梯,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小时,楼梯显得平缓,但楼梯占地
的面积要大一些;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大时,楼梯占地的面积要小一些,但楼梯显得较陡。
(2)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设计一座有坡度的桥梁,你如何设计。
(3)活动小结:今天同学们在一起研究了物体怎样滚得远。大家用实验的方法得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讨论分析、得出结果。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合作的是那么的默契!
实 验 记 录 报 告 单
斜坡与地面成30°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
(cm)
斜坡与地面成45°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
(cm)
斜坡与地面成60°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
(cm)
斜坡与地面成( )°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滚动距离
(cm)
实验记录汇总
斜坡与地面成30°的平均数
斜坡与地面成45°的平均数
斜坡与地面成60°的平均数
斜坡与地面成( )°的平均数
滚动距离
(cm)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