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疑激情,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简介作者,检查预习,感知课文,理清结构,分析人物描写,探究小说主题,理清小说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学法:启发式提问法、 讨论法。 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辩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情,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展示天平画面)
心就象是一个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
(学生发言,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根据情节的发展,抓住人物的神情、语言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简介作者
姓名 :莫泊桑国别:法国生活的年代:19世纪后半期从事的工作:作家
莫泊桑(1850-1893) 法国作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前提测评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2、小说的情节由_____ 、___、 _____和_____构成。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四、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生字的音 :
拮据 jié jū 栈桥zhàn 煞白 shà 撬开 qià 诧异chà 牡蛎 mǔ lì 褴褛 lán lǚ
衣冠ɡuān 手帕 pà 哲尔塞岛 zhé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于勒 兄 弟 菲利普夫妇 父母和子女 若瑟夫(“我”) 女儿和女婿
于勒 叔叔和侄儿 若瑟夫(“我”) 女儿和女婿
课文插图
喜读来信 热切盼望 学做贵族 惊慌失措 同情叔叔
五、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思考探究一
第一种: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第二种:原因─→结果(逻辑)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第三种 期待─→破灭(心理)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第四种 悬念─→结局(技巧)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理清小说结构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 躲避 于勒
线索
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第二课时
六、分析人物描写
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工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让他们自己自然的去表露。
课文“提示”指出:“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准确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请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神情和言行的语段,通过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并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完成下表。
神 态(怕)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
神 态*怕——躲)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
结结巴巴地说------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花光了占用了父亲应得的一部分遗产
于勒说赚了钱要回来并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像于勒
船长证实卖牡蛎的人是于勒
菲利普夫妇 赶 盼 怕 躲
探究人物性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变化的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随着于勒的经济状况变化而变化
不变的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观念
菲利普:自私,虚荣,贪婪,势利。
克拉丽丝:精细,冷酷,虚伪,自私。
“我” (若瑟夫)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把这些评价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全家唯一的希望 (大家)
全家的恐怖 (大家)
分文不值的于勒 (大家)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大家)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克拉丽丝)
这个家伙 (菲利浦)
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克拉丽丝)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若瑟夫)
七、探究小说主题
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度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主题 金钱至上
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八、理清小说线索
双线交织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实) 于勒的命运(贫富变化)(虚)
九、环境描写作用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有何作用?
1、“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
2、“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景色变得阴郁沉重了,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隐含 “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
这篇小说在选做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现照录如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可以使读者对人物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删去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
九、深入探求:
1、本文的情节安排巧妙自然,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安排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什么作用?
本文的情节安排巧妙自然之处,主要表现在高潮部分,即当菲利普一家人正高兴地乘船去哲尔赛岛旅行,却在船上和他们盼望已久的现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邂逅相遇。说它巧妙,是因为这种相遇正好是他们乘坐的船上,正好是在他们兴冲冲地去旅行的时候;说它自然,是说于勒生意上失败,不愿回到哈佛尔再受兄嫂的气,就在船上当了水手,菲利普一家正好乘这艘船,也就很自然地邂逅相遇。正是由于这一情节的安排,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的性格才得以最充分的表现,小说的主题也就得到极为生动和深刻的体现。
2、《故乡》中,作者安排了个“我”,本篇中也有个“我”,这两个“我”在作品中的作用一样吗?
基本上一样。在本篇中“我”是叙事人,把各种事件串成整体。小说所有人物的态度、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我”是个孩子,以纯真的童心,从“我”的角度来评说其他人物,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使读者随着“我”的感受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既有力于表现主题思想,又增添小说的亲切感与真实感。
3、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作者对于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过侧面来展示他的经历、遭遇和性格特征,但他对作品情节发展和主题的表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小说以他为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标题正是采用了叙述者“我”的口吻来表达的。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而他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这就无情地鞭挞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义者,含义很深刻。
4、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主人公是谁呢?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于勒;有人认为是菲利普夫妇;也有人认为是“我”。
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是:看谁是揭示主题的关键人物。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关键人物是菲利普夫妇,故他们是主人公;而“我”只是事件的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5、“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于勒从美洲写来的两封信,被菲利普夫妇誉为“我们家里的福音书”,这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心理和揭示中心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原来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变成为菲利普一家的“希望”,其关键就是他的两封信。于勒两封信的内容要点是:(1)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他的哥哥的损失;(2)说他发了财就会回到哈佛尔,并希望为期不远就可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钱信息的来信,对菲利普夫妇具有无比巨大的诱惑力量。从此,在他们心中分文不值的“坏蛋”、“流氓”、“无赖”,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个有办法的人”。
“信”所带来的变化,说明金钱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黄金梦,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儿赖以顺利成婚。围绕着这两封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们说,“信”是作者情节发展的基础,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7、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事情是“我”耳闻目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2)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灵,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
(3)用讲故事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
世态炎凉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十、扩展思维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分组讨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力求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十一、布置作业:
如果有一天,于勒的命运又再次改变了。请你通过自己的想像,写一片段 “于勒叔叔又来信了。”
十二、欣赏《爱的奉献》
补充问题
1.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开始,他们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这是因为于勒“糟蹋钱”,并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发财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而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财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明了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有纯粹的金钱关系,毫无亲情可言。
2、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
第一方面:对于勒态度的第一次变化之前菲利普夫妇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若瑟夫的介绍得以表现。
第二方面:吃牡砺的细节以及在船上遇到于勒时的心理状态,主要是通过若瑟夫当时的所见所闻来显示。描写他们的语言、行动和肖像(主要是神态)来表现他们的庸俗、自私、爱慕虚荣和冷酷的心理。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板书设计
于勒的景况
菲利普夫妇的表现
神态
行为
语言
对于勒的态度(用一个字概括)
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花光了占用了父亲应得的一部分遗产
赶
于勒来信说赚了钱,并且要赔偿损失
盼
发现衣衫褴褛的买牡蛎的年老水手像于勒
怕
船长证实卖牡蛎的穷水手叫于勒
躲
于勒
境况
菲利普夫妇的表现
神态
语 言
动 作
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用完还占用菲利普的财产
打发他
到美洲
于勒来信说赚了钱要回来并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只要这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如果于勒在这船上,那会叫人多惊喜。
每天都到海边散步。
常拿出信来念。
拟订计划,甚至想买别墅。
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像于勒
?
?
?
船长证实卖牡蛎的人是于勒
?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预习测评,快速默读,初步感知课文,研读细节——“称呼”,深入探究——“人物形象”,拓展延伸——金钱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部分,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