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3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3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x2的图象,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x2的性质。
2.猜想并能作出y=-x2的图象,能比较它与y=x2的图象的异同。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由函数y=x2的图象及性质,对比地学习y=-x2的图象及性质,并能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类比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2.在利用图象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以便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进而比较准确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x2的性质。
2.能够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并能比较它与y=x2的图象的异同。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运用于研究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与性质方面,实现“探索——经验——运用”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探索——总结——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后,研究了它们各自的图象特征。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不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条双曲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且a≠0),那么它的图象是否也为直线或双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有关问题。
二、新课讲解
(一)作函数y=x2的图象。
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让我们先看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2。
大家还记得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吗?
生:记得,是列表,描点,连线。
师:非常正确,下面就请大家按上面的步骤作出y=x2的图象。
生:
1.列表:
x | -3 | -2 | -1 | 0 | 1 | 2 | 3 |
y | 9 | 4 | 1 | 0 | 1 | 4 | 9 |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函数y=x2的图象。
师:画得非常漂亮。
(二)议一议。
展示例题:
对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1.你能描述图象的形状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图象与x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点坐标是什么?
3.当x<0时,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如何变化?当x>0时呢?
4.当x取什么值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5.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几对对称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1.图象的形状是一条曲线。就像抛出的物体所行进的路线的倒影。
2.图象与x轴有交点,交于原点,交点坐标是(0,0)。
3.当x<0时,图象在y轴的左侧,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逐渐减小;当x>0时,图象在y轴的右侧,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逐渐增大。
4.观察图象可知,当x=0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是0。
5.由图可知,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y轴,从刚才的列表中可找到对应点(-1,1)和(1,1);(-2,4)和(2,4);(-3,9)和(3,9)。
师:大家的分析判断能力很棒,下面我们系统地总结一下。
(三)y=x2的图象的性质。
展示例题:
师:从图象来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
下面请大家讨论之后系统地总结出y=x2的图象的所有性质。
生:
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向上。
2.它的图象有最低点,最低点坐标是(0,0)。
3.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轴。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图象与x轴有交点,这个交点也是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称为抛物线的顶点,同时也是图象的最低点,坐标为(0,0)。
5.因为图象有最低点,所以函数有最小值,当x=0时,y最小=0。.
(四)做一做。
展示例题:
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先想一想,然后作出它的图象。它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大家按照画图象的步骤作出函数y=-x2的图象。
生:y=-x2的图象如右图:形状还是抛物线,只是它的开口方向向下,它与y=x2的图象形状相同,方向相反,这两个图形可以看成是关于x轴对称。
师:下面我们试着讨论y=-x2的图象的性质。
生:
1.它的开口方向向下。
2.它的图象有最高点,最高点坐标为(0,0)。
3.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轴,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图象与x轴有交点,也叫抛物线的顶点,还是图象的最高点,这点的坐标为(0,0)。
5.因为图象有最高点,所以函数有最大值,当x=0时,y最大=0。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棒。
(五)函数y=x2与y=-x2的图象的比较。
我们分别作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并对图象的性质作系统的研究。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它们图象的异同点。
展示:
不同点:
1.开口方向不同,y=x2开口向上,y=-x2开口向下。
2.函数值随自变量增大的变化趋势不同,在y=x2图象中,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y=-x2的图象中正好相反。
3.在y=x2中y有最小值,即x=0时。y最小=0,在y=-x2中y有最大值。即当x=0时,y最大=0。
4.y=x2有最低点,y=-x2有最高点。
相同点:
1.图象都是抛物线。
2.图象都与x轴交于点(0,0)。
3.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
联系:
它们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三、课堂练习
(一)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
(二)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A.y=2+5x2
B.y=
C.y=3x(x+5)2
D.y=
(三)分别说出抛物线y=4x2与y=-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四、课时小结
(一)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内容:
1.画函数y=x2的图象,并对图象的性质作了总结。
2.画函数y=-x2的图象,并研究其性质。
3.比较y=x2与y=-x2的图象的异同点及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作出y=ax2的图象。并研究它们的性质。
2.比较y=ax2与y=x2的异同。理解a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2.通过比较y=ax2与y=x2的图象和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由“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由有趣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能作出y=ax2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y=x2的异同,理解a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说出y=ax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难点】
能作出函数y=ax2的图象,并总结其性质,还能和y=x2作比较。
【教学方法】
类比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会画函数y=x2与y=-x2的图象,知道它们的图象是抛物线,并且还研究了抛物线的有关性质。与图象x轴是否有交点,交点坐标是什么?y随x的增大而如何变化。抛物线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等。
那么二次函数是否只有y=x2与y=-x2这两种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形式的二次函数。
二、新课讲解
(一)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师:大家知道两辆车在行驶时为什么要保持一定距离吗?
生:怕发生“迫尾”事故。
师:汽车刹车时向前滑行的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汽车行驶的速度有关系。
师:究竟与什么有关,关系有多大呢?
展示:
影响刹车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及路面的摩擦系数。有研究表明,晴天在某段公路上行驶时,速度为v(km/h)的汽车的刹车距离s(m)可以由公式s=v2确定,雨天行驶时,这一公式为s=v2。
师:引刹车距离s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吗?
生: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知,它们都是二次函数。
师:与上节课中学习的二次函数y=x2和y=-x2有什么不同吗?
生:y=x2中的a为1。
s=v2中的a为。
所以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a的取值不同。
师:很好。
既然s=v2和s=v2与y=x2,y=-x2它都是二次函数,且都是只含二次项的二次函数,所以它们有相同之处;又因为它们中的a值的不同。所以它们肯定还有不同之处。比如在y=x2中自变量x可以取正数或负数,在s=v2中,因为v是速度,能否取负值呢?由实际情况可知,不可以取负值。
下图是s=v2的图象,根据画图象的三个步骤即列表、描点、连线,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s=v2的图象。
(二)比较s=v2和s=v2的图象。
师:从上图中,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图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
1.相同点:
(1)它们都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2)二者都位于s轴的右侧。
(3)函数值都随v值的增大而增大。
2.不同点:
(1)s=v2的图象在s=v2的图象的内侧。
(2)s=v2的s比s=v2中的S增长速度快。
师:如果行车速度是60km/h,那么在雨天行驶和在晴天行驶相比,刹车距离相差多少米?
生:已知v=60km/h。分别代入s=v2与s=v2中。相应地求出各自的刹车距离,再求它们的差,即s1=×602=72,s2=×602=36.则s1-s2=72-36=36(m)。
所以在雨天行驶和在晴天行驶相比,雨天的刹车距离较长,相差36m。
(三)做一做。
展示例题:
1.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
(1)完成下表:
x |
|
|
|
|
|
|
|
2x2 |
|
|
|
|
|
|
|
(2)在下图中作出y=2x2的图象。
(3)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生:
(1)略。
(2)如图。
(3)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是抛物线。
它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相同点:
开口方向相同,都向上。
对称轴都是y轴。
顶点都是原点,坐标为(0,0)。
在y轴左侧,都是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在y轴右侧,都是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都有最低点,即原点。
函数都有最小值。
不同点:y=2x2的图象在y=x2的图象的内侧。
y=2x2中函数值的增长速度较快。
(四)议一议。
展示例题: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2x2与y=-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2.由上可得出什么?
生:1.图象如下:
比较性质如下:
相同点:
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原点。
不同点:
开口程度不同,x2的系数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2.总结:
函数y=ax2(a≠0)的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大。
|a|越大,开口越小。
三、课堂练习
画出函数y=x2与y=2x2的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分析: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有列表、描点、连线。
解:
x | -4 | -3 | -2 | -1 | 0 | 1 | 2 | 3 | 4 |
y=x2 | 8 | 4.5 | 2 | 0. | 0 | 0.5 | 2 | 4.5 | 8 |
x | -2 | -1.5 | -1 | -0.5 | 0 | 0.5 | 1 | 1.5 | 2 |
y=2x2 | 8 | 4.5 | 2 | 0.5 | 0 | 0.5 | 2 | 4.5 | 8 |
分别描点画图。
相同点:图象都是抛物线,开口方向相同、顶点相同,都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y的值随x的增大而变化情况相同。
不同点: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不同,函数值的增长速度不同。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巩固了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学习了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并比较了函数y=2x2与y=x2、y=-2x2与y=-x2的图象的性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归纳,实践应用,交流反思,检测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 二次函数教案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