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两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两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23.1 图形的旋转(1).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归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的概念,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探索旋转的性质,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3.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4. 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教学重点1. 旋转、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2. 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教学难点发现“对应角到旋转中心的夹角相等”的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23.1 图形的旋转(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归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的概念,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探索旋转的性质,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学重点旋转、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发现“对应角到旋转中心的夹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平移、轴对图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1.观察实例得出旋转概念.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学生口答,教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归纳: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2.通过类比试验探究旋转的性质探究: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 )移开硬纸板.△A'B'C'是由△ABC绕点O旋转得到的.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必要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中进行思考:(1)轴对称的性质中对应点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旋转呢?(2)旋转是一个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此时,图形上的点发生旋转了吗?它是如何旋转的?哪个角表示了旋转的角度?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3.通过实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例 如下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中,AD=AB,∠DAB =90°,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90°,BE′=DE. 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下图).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9、61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5.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五、布置作业 习题23.1 第1、2、3、4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23.1 图形的旋转(2).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2.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3.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教学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二、新课教学1.在作图时,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上图的两个旋转中,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了,产生了不同的旋转效果.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上图的两个旋转中,旋转角不变.旋转中心改变了,产生了不同的旋转效果.2.设计美丽图案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下图).三、巩固练习1.例 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 分析:只要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的最长OA,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 解:(1)连结OA. (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 (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点. (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 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2.教材第62页练习.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五、布置作业习题23.1 第5、6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通过类比平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