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 B. 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
C. 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D. 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古道/西风/瘦马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téng) 东临碣石(xiē) B. 水何澹澹(chán) 山岛竦峙(sǒng)
C. 秋风萧瑟(sè) 海日生残夜(cán) D. 子规啼(dì) 幸甚至哉(zāi)
二、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_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 , 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_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________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6.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
(2)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______之情。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B.“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思乡之情并非主要。
7.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3)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选择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8.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B
3. C
二、默写
4. (1)山岛竦峙
(2)枯藤老树昏鸦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诗歌鉴赏
5. (1)凄凉(“悲伤”等);思念(“牵挂”等);思乡(“盼归”等)
(2)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当成了使者,(或“运用想象,将月亮想象成知己”)能够寄送愁心,以此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受降城外月如霜”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成霜,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以此抒发愁苦之情。
6. (1)枯藤;老树;西风;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2)冷寂、悲凉
(3)枯藤;昏鸦;思乡
(4)D
7. (1)观
(2)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基调:乐观豪壮,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4)D
8. (1)客路;行舟
(2)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3)“生” “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4)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观沧海优秀练习,文件包含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docx、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