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时训练
展开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猛浪若奔上善若水
D.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各找一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可以放在篇末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4.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郦道元《水经注》)
【注】①形容:形状,形象。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邈:高
B.经纶世务者者:……的人
C.非日中夜半非:不是
D.其石彩色彩:颜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一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通过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三、问答题
5.有人根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的特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根据“奇山”的特点对出下联。
上联:水清现游鱼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题
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从流飘荡
②水皆缥碧
③猛浪若奔
④争高直指
⑤蝉则千转不穷
⑥则百叫无绝
⑦鸢飞戾天者
⑧经纶世务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五、默写题
8.默写。
(1)游鱼细石,_____。
(2)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的意境。
(3)文中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写江流气势磅礴、急促的句子是:_____,_____。
六、填空题
9.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字_____,他的文章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而有古气。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绝”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断,停”;B项“上”的意思是“向上”“在上边”;C项“若”的意思都是“好像”;D项“直”的意思是“笔直”“一直”。
2.答案:C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划分朗读节奏要注意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划开。
3.答案:1.(1)(或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3.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的魅力,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的生动情感。示例一:可以放在后面。因为它是文章的中心句。示例二:应放在原处。因为上文写的是山峰和山谷,这两句话是紧跟着上文的意思写的。
4.示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互映衬,突出了水的清澈。
解析:
4.答案:(1)A
(2)D
(3)①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4)“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烘托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烘托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解析:(1)邈:远。这里用作动词,向远处伸展。
(2)【乙】文只是单纯写景,并未托物言志。
(3)①关键词:戾、息②关键词:响、泠泠
【参考译文】
【乙】《宜都记》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有多种颜色,形状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林木高而茂密,从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4)烘托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5.答案:示例:山高生寒树
解析:
6.答案:①跟、随②浅青色③飞奔的马④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⑤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⑥断,停⑦至、到达⑧筹划、治理
解析:
7.答案:(1)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4)蝉在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5)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一样昏暗。
解析:(1)关键词:俱、净、共色
(2)关键词:从、东西
(3)关键词:负、轩、邈
(4)关键词:转、绝
(5)关键词:柯、上
8.答案:(1)直视无碍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析:略。
9.答案:南朝梁;吴均;叔庠
解析:略。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翻译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改错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