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年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1151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年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1151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年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1151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年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年中考数学函数考点全突破,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解决此类题目的基本步骤与思路
1.抓住目标三角形,根据动点设点坐标
2.根据所设未知数去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一般常用割补法去求解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面积的关系式
3. 根据二次函数性质求出最大值.
4.特殊三角形问题首先要画出三角形的大概形状,分类讨论的去研究。例如等腰三角形要弄清楚以哪两条边为要,直角三角形需要搞清楚哪个角作为直角都需要我们去分类讨论。
注意事项:1.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直接利用底乘高进行面积的表示2.复杂的利用“补”的方法构造矩形或者大三角形,整体减去部分的思想3.利用“割”的方法时,一般选用横割或者竖割,也就是做坐标轴的垂线。4.利用点坐标表示线段长度时注意要用大的减去小的。
5.围绕不同的直角进行分类讨论,注意检验答案是否符合要求。6.在勾股定理计算复杂的情况下,灵活的构造K字形相似去处理。
二、二次函数问题中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
(一)例题演示
1. 如图,已知抛物线(a为常数,且a>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且点D的横坐标为﹣5.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P为直线BD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PB, 求△PBD面积的最大值.
D
B
O
A
y
x
C
解答:(1)抛物线令y=0,解得x=-2或x=4,
∴A(-2,0),B(4,0).
∵直线经过点B(4,0),∴,解得,
∴直线BD解析式为:
当x=-5时,y=3,∴D(-5,3)
∵点D(-5,)在抛物线上,
∴,∴.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2)设P(m, )
∴
∴△BPD面积的最大值为.
【试题精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
(2)点E为直线l下方抛物线上一点,当△AD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时,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H
F
解答:1)A(-1,0)
∵CD=4AC,∴点D的横坐标为4
∴,∴.
∴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ax+a
(2)过点E作EH∥y轴,交直线l于点H
设E(x,ax 2-2ax-3a),则H(x,ax+a).
∴
∴.
∴△AD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解得.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中考链接】
3.如图,直线l:y=﹣3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抛物线y=ax2﹣2ax+a+4(a<0)经过点B.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BM,设点M的横坐标为m,△ABM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解答:(1)令x=0代入y=﹣3x+3,∴y=3,∴B(0,3),
把B(0,3)代入y=ax2﹣2ax+a+4,∴3=a+4,
∴a=﹣1,∴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2)令y=0代入y=﹣x2+2x+3,
∴0=﹣x2+2x+3,∴x=﹣1或3,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1和3,
∴S=DM•BE+DM•OE=DM(BE+OE)=DM•OB=××3=
=(m﹣)2+
∵0<m<3,
∴当m=时,
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二、二次函数问题中直角三角形问题
(一)例题演示
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轴交于点B.
(1)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求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解答:(1)依题意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
把B(,0)、C(0,3)分别代入直线y=mx+n,得,解得,
∴直线y=mx+n的解析式为y=x+3;
(2)设P(,t),
又∵B(-3,0),C(0,3),
∴BC2=18,PB2=(+3)2+t2=4+t2,PC2=()2+(t-3)2=t26t+10,
①若点B为直角顶点,则BC2+PB2=PC2即:18+4+t2=t2-6t+10解得:t=;
②若点C为直角顶点,则BC2+PC2=PB2即:18+t2-6t+10=4+t2解得:t=4,
③若点P为直角顶点,则PB2+PC2=BC2即:4+t2+t2-6t+10=18解得:,.综上所述P的坐标为(,)或(,4)或(,) 或(,).
【试题精炼】
【中考链接】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斜靠在两坐标轴上放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1,0).B点在抛物线y=x2+x-2的图像上,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且B点的横坐标为-3.
(1)求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CP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1)∵C点坐标为(-1,0),
∴BD=CO=1.
∵B点的横坐标为-3,
∴B点坐标为(-3,1)
设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则有,解得
∴BC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
(2)①若以为AC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如图所示,作CP1⊥AC,因为BC⊥AC,所以点P1为直线BC与对称轴直线的交点,即点P1的横坐标为-。又因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所以将代入可得点P1的坐标为(-, -)。
②若以为AC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对称轴上有一点P2,使AP2⊥AC,如图所示,过点A作AP2∥BC,因为BC的解析式为y=x,设直线AP2的解析式为y=x+d。直线交对称轴直线于点P2,即点P2的横坐标为-。因为OD=3,OC=1,所以OA=CD=2,所以A点的坐标为(0,2)。将点A的坐标代入直线AP2,所以直线的解析式为2y=x+2,所以点P2的坐标为(-, )。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P1 (-, -)、P2(-, )。
三、二次函数问题中等腰等边三角形问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二次函数y=-x2+bx的图像过点A(4,0),顶点为B,连接AB、BO.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C是BO的中点,点Q在线段AB上,设点B关于直线CP的对称点为B′,当△OCB′为等边三角形时,求BQ的长度;
(3)若点D在线段BO上,OD=2BD,点E、F在△OAB的边上,且满足△DOF与△DEF全等,求点E的坐标.
解答:(1)将A(4,0)代入y=-x2+bx得,-×42+b×4=0,解得b=2,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
(3) ①当点F在OB上时,如图,当且仅当DE∥OA,即点E与点A重合时△DOF≌△FED,此时点E的坐标为E(4,0);
②点F在OA时,如图DF⊥OA,当OF=EF时△DOF≌△DEF,由于OD=2BD,所以点D坐标为(,),点F坐标为(,0),点E坐标为(,0);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为(4,0)、(,0)、(2+,2-).
2.如图1,已知的三顶点坐标分别为,,,二次函数y = ax2 + bx+c恰好经过A、B、C三点.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1,若点P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交于点Q,连接CP,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一动点,若 构成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的横坐标.
解答: (1). 3分
(2)设点(),则AP=t+1,BP=3−t,三角形的面积为6.
∵,∴.
∴, ∴ 5分
又∵.
∴. 8分
∴t=1时,最大,此时点.9分
(3) 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的横坐标为.12分
如图,二次函数(其中a,m是常数,且a>0,m>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CD∥AB,连接AD.过点A作射线AE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E,AB平分∠DAE.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
(2))求证:为定值;
(3)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F.探索:在x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连接CF,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即可,并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证明见解析;(3)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时点G的横坐标为-3m.
【解析】
试题分析:(1)将C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
(2)令y=0求A、B的坐标,再根据,CD∥AB,求点D的坐标,由△ADM∽△AEN,对应边成比例,将求的比转化成求比,结果不含m即为定值.
(3)连接FC并延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G..过点F作FH⊥x轴于点H,在Rt△CGO和Rt△FGH中根据同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相等,可求OG(用m表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GF和AD(用m表示),并求其比值,由(2)是定值,所以可得AD∶GF∶AE=3∶4∶5,由此可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接得点G的横坐标.
试题解析:解:(1)将C(0,-3)代入函数表达式得,,∴.
(2)证明:如答图1,过点D、E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N.
由解得x1=-m,x2=3m.∴A(-m,0),B(3m,0).
∵CD∥AB,∴点D的坐标为(2m,-3).
∵AB平分∠DAE.∴∠DAM=∠EAN.
∵∠DMA=∠ENA=900,∴△ADM∽△AEN, ∴.
设点E的坐标为(x,),
∴,∴x=4m.
∴为定值.
(3)存在,
如答图2,连接FC并延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G.
由题意得:二次函数图像顶点F的坐标为(m,-4),
过点F作FH⊥x轴于点H,
在Rt△CGO和Rt△FGH中,
∵tan∠CGO=, tan∠FGH=, ∴=.∴OG="3m,"
由勾股定理得,GF=,AD=
∴.
由(2)得,,∴AD∶GF∶AE=3∶4∶5.
∴以线段GF、AD、AE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时点G的横坐标为-3m.
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定值和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3.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4.二次函数的性质;5.勾股定理和逆定理;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7.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专题09 二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解析版),共52页。
这是一份专题09 存在性-直角三角形-中考数学压轴题满分突破之二次函数篇(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存在性-直角三角形解析版doc、专题09存在性-直角三角形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中考二轮专题练习 专题09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