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 15 次下载
- 9.3《声声慢》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 15 次下载
- 10.2《师说》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 14 次下载
- 11《反对党八股》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 13 次下载
- 12《拿来主义》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 14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二、作家作品
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整体感知
1.正字音: 注意积累多音字,形近字……
輮( ) 舆( ) 槁暴( ) 砺( ) 参省( ) 须臾( ) 跂 ( )
蛟( )跬( ) 骐骥( )驽( ) 锲( )镂( ) 跪( )蟮( ) 螯( ) 楫( )
róu yú gǎ pù lì cān xǐng yú qì
jiā kuǐ qíjì nú qiè lòu guì shàn á
2、梳理文意
第一段
原文: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重点词语: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文段分析:
提问: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第一层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释词语:
青①:靛青(染料);②:蓝色(深)。
于①:从;②:比。[介词]
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而:但是、可是。[表转折的连词]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为:wéi,动词,形成,凝
于①:从;②:比。 [介词]
而:但是、可是。 [表转折的连词,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学生翻译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第二层原文: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解释词语:
中(zhòng):符合、适合。
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輮(róu ):(用火烤)使……弯曲。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其:它。[代词,代前文的“木”]
曲:弯曲的弧度。规:圆规。 有:通“又”。[通假字]
槁:枯。 暴(pù):晒。 槁暴:枯干、晒干。
挺:直。
之:它。 [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然:这样。
学生翻译:(一块)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因为)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
第三层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释词语:
故:所以。 受绳:经墨线量过。
则:就。 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就:靠拢。 [动词]
砺:磨刀石。 利:锋利。
博学:广泛地学习。
而①:并且。②:不译。[表并列的连词]
参(cān):检查。省(xǐng):与“参”同义。
乎: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 [介词]
知(zhì):同“智”,智慧。
[古今字]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行:行为。
过:过失。
译文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直了,金属制成的刀 剑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 就能(变得)聪慧,行为没有过失。
第三段:
第一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解释词语:
尝:曾经 终日:整天 而: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须臾:片刻 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跂:踮起脚后跟 博:广博,宽广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而:第一、三个表修饰;第二、四个表转折。
加:增加 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闻:听 彰:明显,显著
译文 :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 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 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第二层: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解释词语: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yú,车 ③利:形容词使动,使…快 ④而: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⑤致:达到,到达 ⑥楫:jí,船桨,代船。 ⑦水:游水,名词作动词 ⑧绝:横渡,横穿,渡过
译文 :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脚步快,却能 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 却能横渡江河。
第三层: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释词语:
①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 ②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 般人)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 啊。
提问: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
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
论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四段
第一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解释词语:
兴:起 焉:前二个为兼词,意为“于此”、“于是”; 第三个为语气助词,“了” 渊:深水 蛟:jiā,一种龙
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而:表顺承,“就”
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 得:获得
备:具备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跨两脚为“步”
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文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 蛟龙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 通达事理的思维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 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第二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释词语: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①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 ②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 ③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 ④镂:雕刻
译文 :骏马跳跃一次,不 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如果雕刻几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 也不会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 雕刻。
第三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解释词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强:qiáng,强劲的意思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 词,意为“由于、因为”,“心”意为“心思”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的意思。
而:表并列,和 螯:á ,蟹钳。 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 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 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 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 啊。
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词,从。虽然,受地于先王,终原守之。/青,取之于蓝。
(2)介词,比。苛政猛于虎也。/而青于蓝。
(3)介词,向。告之于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
(1)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而
(1)连词:并列关系。君将哀而生之乎。/知明而行无过矣。
(2)连词: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吾尝终日而思矣。
(3)连词:转折关系。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连词:顺接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练习”二、三。
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鉴赏本文的语言。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的,但这篇课文却形象清新、脸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因此,分析比喻中寄寓的道理就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请同学背诵课文
2.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三个分论点。一、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四、总结、扩展
《劝学》这篇文章是以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在课文中,他强调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五、布置作业
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短文。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第二课时,教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