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2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2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朗读课文,探究识字,指导朗读,了解大意,辨别字形,学习写字,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4.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体会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谈话导入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着妈妈去超市的时候,见过别人称东西吗?今天,我们也要“称”一件“东西”(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同学们,大象应该怎样称呢?(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探究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熟字加偏旁:主——柱干——杆平——秤
(2)熟字换偏旁:低——底店——站住——柱
(3)易混字比较:称——秤低——底做——作
4.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称象?都有谁来称象?勾画相关语句。
2.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寻找的答案。
(2)派代表汇报小组探究成果。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师小结:原来这头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他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他们看到大象这么高大,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于是官员们开始讨论测量大象体重的办法。那他们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四、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3.同桌交换写字本写字。互相评议谁写得好,互相交流学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重点)
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他的聪明才智。(难点)
一、启发式提问,温故知新
1.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1)曹冲为什么称象?
(2)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3)曹冲称象的结果怎样?
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曹冲为什么称象?(在文中找答案)
学生甲:曹操想知道这头象的重量。(读第1、2自然段)
学生乙: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曹操都不满意。(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
(1)教师投影: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比较体会:①不满意。②非常不满意。
(2)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让曹操这么不满意呢?
指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造大秤,但没有人提得起。)
2.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1)自读第4自然段,把称象的过程按顺序标上序号。
(2)课件出示称象步骤图,理解称象的过程。
(3)记一记称象的过程。(①赶象上船。②在船舷上做记号。③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④称石头的重量。)
(4)课件再次出示课后第2题。(顺序打乱,指名排序,巩固称象过程)
3.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结果如何?
(1)小组探究,将官员想出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做比较,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
(2)全班交流。
师小结:曹冲的办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三、整合感悟,总结全文
1.通过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甲:曹冲真聪明,想出了别人想不出的办法。
学生乙:曹冲真了不起,因为他当时才七岁。
(1)教师投影,学生比较:
①曹冲七岁。②曹冲才七岁。
(2)可以把“才”换成哪些词理解?(刚刚、只有。说明曹冲那时还很小。)
2.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曹冲的品质。
3.欣赏《曹冲称象》的动画片,和同桌交流你观看后的感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文的趣味性较强,学生在读课文时都读得津津有味,深受感染,他们都被小小年纪却智慧过人的曹冲所打动。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展开教学,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与出示课件理解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动画到文字,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会到曹冲的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曹冲的机智。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她叫玲玲。(板书:玲玲教师指导第二个“玲”字为轻声)她最喜欢画画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作品吧。(补全课题)
二、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课件)你会认这些生字吗?有谁来试试?(指名读)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去掉生字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5.教师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6.出示生词卡,在小组内互相指读生词。
7.教师领读生词,校音指导。
8.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写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和结果。
9.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0.教师总结:
起因:弄脏画,来不及重画。(坏事)
经过:在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动脑筋)
结果:画看上去更好了。(好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轮流读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指导: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一幅画,叫《我家的一角》,但是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这幅画看上去更好了。)
3.同桌互相交流:玲玲最后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这幅画有多美呢?
四、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小组讨论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及、报”这2个生字。(“及”字的起笔应该是撇;“报”字右半部分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讲述故事。(难点)
2.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1)大家看!(出示玲玲的画)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们认为她能得奖吗?
(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1自然段齐读一遍。(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3)读第1句话,想一想:“得意地端详”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端详”呢?(教师通过模拟仔细看的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端详”)
(4)玲玲很开心、很满意,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5)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们睡觉的?带着这种感觉读。
(6)爸爸妈妈真关心你们,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呢?
2.学习第4~6自然段。
(1)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啪”的一声)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师: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伤心)
(3)猜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6自然段)
(4)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学生思考,讨论解决办法)
3.学习第7~9自然段。
(1)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爸爸是怎么安慰玲玲的?他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帮玲玲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7自然段)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瞧!(课件出示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4)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是指什么呢?你找到“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这里的“坏事”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这里的“好事”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
三、回归课文,领悟情感
1.找出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并相机板书)
2.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7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4.感受母爱,懂得母亲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学生的照片集,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2.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互相交流、分享。
3.过渡:谁关注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自由回答)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睡着了的时候,仔细地观察妈妈,你们想不想听他讲讲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朗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教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
2.同桌互读,指名分段读文。
3.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说出优点,提出意见)
4.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读句子,认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教师给出读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班内交流: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1)“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2)“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3)“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难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那么小作者是怎么具体来写的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1.出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你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妈妈真美丽”?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2)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读出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3)文中的妈妈这么美,你的妈妈美吗?你觉得你的妈妈哪里美?
(学生自由回答,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对妈妈的爱。)
2.出示“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读完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2)为什么作者说“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的温柔体现在哪里?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来体会妈妈的“温柔”。
①妈妈是怎样笑的?(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
②你的妈妈会怎样笑?也这样温柔吗?
(4)出示句子“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让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5)妈妈这样温柔,时刻想着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指名朗读,师相机指导)
3.出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指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妈妈好累的。
①“呼吸那么沉”“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说明妈妈睡得很沉。
②“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外面的声音完全听不到。
③“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说明妈妈之所以这么累,是因为妈妈干了很多活。
(3)拓展:妈妈干了哪些活?看到妈妈干活很累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4.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将我们对妈妈的爱融入朗读中吧。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展示并朗读班内一位学生写给妈妈的信。
3.再读课文,尝试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出示要写的生字,先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然后进行指导。
(1)教师范写。
闭:半包围结构,第一笔是点。
窗:注意区分穴字头与宝盖头,注意“囱”的第六笔要出头。
脸:左右两部分高低是一样的。注意右边“佥”共七画,第三笔横不要漏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四、学后总结,布置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3.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洗衣服、扫地、倒茶等,用实际行动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睡时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细致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堂的难点就是,可能学生们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深刻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所以,在授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妈妈的作业,然后开课时就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以及自己的想法。此时,再指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课文,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最后我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6 一封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和“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3.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激趣导入
师:我手上有许多小朋友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教师读信)你们觉得哪封信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给她的爸爸写信的。(板书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检查课后生字、新词认读,相互正音评价。
3.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露西在给谁写信?
(2)露西写了几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别写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笔顺。(出示生字课件)
2.重点指导易错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
圆: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再封口。
灯:“火”先写点、撇,再写撇、点(“火”作为偏旁时,末笔捺改为点)。
笔、电: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这个笔画是难点。书写时注意,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并进行具体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
2.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重点)
3.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难点)
一、导入课文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如果你有半年见不到爸爸,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答:非常想念他)那么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你们还记得露西吗,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吧!
三、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名答:露西为什么想要给爸爸写信?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①这段话一共有几个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从第1、2句话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懂事,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给爸爸的信中写了什么?(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台灯坏了,家里很冷清。)
(2)为什么露西说“家里总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词。(家里只有妈妈和露西,没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觉得很孤单,很不开心。)
(3)你有过和露西一样的感受吗?说一说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可是我写得不好。”为什么露西会这么说?你觉得露西写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第二封信里写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可爱活泼,螺丝刀,看电影……)
(3)品读妈妈说的话。(课件出示)
①“我们过得挺好。”(“我们”过得好吗?为什么妈妈要这么说?)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要知道螺丝刀放在哪儿有什么作用?)
②从妈妈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
(4)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写了比较开心的事情。)两封信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5.教师总结。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和我们的亲人、朋友分享快乐的事情。
三、拓展课文,实践体悟
你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快乐的事情?你最想和谁分享?那么我们也来写一封信吧。可以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给同学和朋友,还可以写给老师哟。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一封信》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
做手工
[教学目标]
1.能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
2.培养学生说话大方、认真聆听的习惯,能够记住主要信息。
3.能运用礼貌用语并围绕主题展开交流,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能按顺序介绍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2.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情景导入
么.课前创设“手工节”情境,学生既是手工作品的制作者,又是参观者。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制作手工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做做自己喜欢的手工。
2.在做手工的过程中,请学生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或是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制作的手工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是怎么做的?
(4)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小组汇报
1.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2.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评选“手工达人”和“最美听众”。(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1)“手工达人”评价标准:
①态度自然大方,音量适中。
②用上表示顺序的词,按照顺序说。(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③用词准确,说得清楚明白。
(2)“最美听众”评价标准:
①边听边记,记住主要信息。
②有不明白的地方,能有礼貌地提问。
五、总结
1.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放在小小图书角进行展示,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做手工》口语交际课,我结合了动脑、动手、动嘴三方面,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敢说、乐说,在倾听别人介绍的时候,学会抓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创设“手工节”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动手制作手工。经过一番实践操作,学生说起来较为容易,我只需引导一下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而最后的评选“手工达人”环节让学生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我也十分满意。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区分部分字的用法,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学会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能按一定的方法写出玩具的特点。
3.朗读《小儿垂钓》《王二小》,积累词语。理解诗中的童真童趣,想象诗的画面;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能区分部分字的用法,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能将自己喜欢的玩具用文字描述清楚。
3.积累词语、名言、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区分部分字的用法,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重点)
2.学会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能按一定的方法写出玩具的特点。(难点)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展示各种课外活动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上对应的是什么活动。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认读、遮读,点评,纠错。
4.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5.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方面的词语?说一说。
二、字词句运用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园、圆、只、支、带、戴、进、近)
2.学生合作探究,区分“园、圆”“只、支”“带、戴”“进、近”。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点拨生字的搭配。
圆形的桌子。(圆桌)
鸭子比笔大,用胖胖的“只”。(一只鸭,一支笔)
井字里面进进出出。(进出)
我喜爱这双手套,所以我戴着它。(爱戴)
4.课件展示句子和图片,指名读一读,学生理解“一边……一边……”。
5.教师请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现场表演。
6.学生说说对“一边……一边……”的理解。(同时做两件事)
7.小组比赛说句子。
三、写话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看图补全句子的题目。
如:(课件出示飞机模型)我最喜欢的玩具是(飞机模型),它的颜色是(白色)的,上面还有很多(小圆点),它可以在天上(飞),而且能飞得很(高)。
2.学生讨论,教师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学生介绍玩具时,首先要说说玩具是什么;然后说外形怎样,颜色是什么;最后说一说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3.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的玩具,教师适时点拨。(从名称、外形、功能等方面介绍。)
4.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5.教师请学生将自己刚刚和别人说的最喜欢的玩具写在本子上。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写法,不要忘记写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从不同角度积累好词佳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小儿垂钓》。(难点)
3.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一、展示台
1.学生读展示台中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学生补充)
3.课件出示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
4.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课本的空白部分。
5.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2) 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多张钓鱼的图片,引出诗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教师板书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要写得稍微长一点;“钓”字里面有个点。)
3.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师: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师: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师: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师: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师: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师:“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11.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三、我爱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王二小》的故事。
3.小组讨论:说说王二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学生课后搜集同类的其他故事。
5.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1.我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辨析同音字,掌握生字的书写,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表演掌握“一边……一边……”的用法。
2.我通过看图填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写自己喜欢的玩具,锻炼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并适时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畏说”心理。
3.我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小儿垂钓》,为理解古诗打好基础。不足之处在于我讲得过多,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4.我让学生朗读《王二小》,并在朗读中思考,然后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二小智斗日寇的英雄事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课文6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初读古诗,品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生字,示范讲解,指导写字,续编故事,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