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4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画导入,揭示课题,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文,教学生字词,总结全文,感悟寓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
2.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懂得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3.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成语寓意。
2.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体会文章在不同看法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青蛙和小鸟共有3次对话。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师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相机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①“坐井观天”讲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青蛙和小鸟)
②他们在争论什么?(天到底有多大?)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把认读不清的字标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青蛙与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2)文中写到的几次“笑”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谁笑的?
三、教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准词语。
坐井观天口渴回答不信抬头
无边无际说大话弄错井沿看见
注意:多音字“哪”。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明确“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3.用生字练习组词。
4.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
(2)重点指导“渴、喝、答”等生字。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重点)
2.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难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讲?(指名讲故事)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青蛙在什么地方?(井底,师把青蛙贴画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贴画移到井沿。)(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口的边缘。)
3.他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他们的对话,用“______”画出来。
4.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三、感悟对话,明白道理
1.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引导思考下列问题。
①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教师相机指导: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景。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
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他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3.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相信了吗?(没有,青蛙一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思考:两个“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自主讨论,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4.发挥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1)课件出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揭示“坐井观天”的寓意。
(1)青蛙错在哪里?
(错在自己待在井底,不跳出去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坐井观天(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3)《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不听从劝告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3.课后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为了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首先从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开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思考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朗读训练和角色体验,让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13 寒号鸟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和“当”。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注音。
2.出示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要求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4.把生字放回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号、当”。)
5.说说你们用了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自由发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画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懂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4.学生交流、互评,体会寒号鸟的懒惰——把石崖上的一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5.齐读第1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会写的字:面、阵、朗、枯、却、将、纷、夜。
2.指名读,并给生字找朋友。(学生练习组词,给组得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星星)
3.重点指导:
(1)朗:左右宽窄相当,注意“朗”字左边与“良”的区别。
(2)却:左宽右窄,注意右边单耳旁与双耳旁的区别。
(3)将:“丬”先写点、提,再写竖。
4.出示生字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难点)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入
整体回顾:这是一只( )的寒号鸟和一只( )的喜鹊。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寒号鸟懒惰?(用“”画出)
(1)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抓住“累”字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抓住“不听劝告”深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2.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喜鹊)
(1)喜鹊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2)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3.过渡: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结果会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5~7自然段。
三、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1)理解“直打哆嗦”“不停地叫”,指导读出“悲哀”的语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2.回顾学法:抓住“不听劝告”这个重点词语提问,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是怎么劝告寒号鸟的?
(3)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4)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怎么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6.点拨要点:
(1)比较喜鹊劝告寒号鸟的话。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第一次劝,热心帮助,语气诚恳。)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第二次劝,讲出了现在不做窝的危害,语气加重。)
①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思考:“现在懒惰,将来难过”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得过且过”的意思是: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敷衍地过日子。)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寒号鸟没有做窝,它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怎样?
3.结合理解“重复着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的哀号时的样子。
4.齐读第9自然段。
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夜里冻死了?(喜鹊目光长远、勤劳踏实;寒号鸟不听劝告、懒惰、得过且过)
五、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教师小结: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2.分角色扮演朗读。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寒号鸟》是一篇民间故事,寓意比较深远,不易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了解寒号鸟这种动物,以引起学生对它的好奇,然后逐步进行教学。本课的重点我主要放在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感悟上,从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表现上来体会寒号鸟的懒惰,以及懒惰给它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寓意。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件出示葫芦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这个种葫芦的人种的葫芦最终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举手读一读。教师再强调:“藤”“盯”是后鼻音;“感”“慢”是前鼻音;“治”是翘舌音,“赛”是平舌音。
3.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4.分段自由举手读课文,其他学生正音。
5.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蚜虫,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正音。
2.玩“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出示生词卡片,任选其中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4.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同桌评议,给写得好的同学奖励一颗小星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看看两幅插图有什么不一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人的表情不一样:图一里的人面带微笑,图二里的人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图一里是绿绿的叶子,图二里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图一里的葫芦挂在藤上,图二里的葫芦掉在地上。
2.小结: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快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朗读感悟,体会道理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多么令人喜欢的小葫芦啊,你能读出来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先长出嫩绿的叶子,然后开出雪白的小花,等花谢了,小葫芦就长出来了。)再读第1自然段。
师过渡: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多想得到葫芦哇,那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质疑。
4.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看图,听录音。听听种葫芦的人和他的邻居说了什么,看看各自的表情怎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感受不同句式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3)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从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你懂得了什么?讨论:虫——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
(5)小结板书。
5.配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6.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拓展延伸
1.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问题,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他第二年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2.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续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以此问题为突破口,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插图分别学习第1、4两个自然段,感受葫芦开始长得很可爱及后来葫芦都落了,再探究其缘由,学习第2、3两个自然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分角色朗读,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商量
[教学目标]
1.在自己遇到难事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要学会与别人商量。
2.与别人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商量。(课件出示)
2.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各自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或是曾发生过的因缺少商量而造成的不愉快的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指名说三个)
3.师:老师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商量的价值(课件出示),请三位同学将自己的事读出来。
小结: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二、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 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4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1)要有礼貌地说。
(2)要说清楚理由,不能吞吞吐吐。
(3)被拒绝时要表示理解,不要勉强别人。
三、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2.注意商量时要做到: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4.全班交流。
5.说得好的学生,教师给与小奖励。
[教学反思]
学会商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切合学生成长轨迹的一种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堂课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提前把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或是曾发生过的因缺少商量而造成不愉快的事写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懂得如何礼貌地与他人商量事情。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分同音字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
2.规范学生对生字的书写。
3.积累关于“言语”的四字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知晓《刻舟求剑》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区分同音字的方法,积累词语。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知晓《刻舟求剑》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区分同音字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重点)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猜测词语的意思。(重点)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发现两组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不同特点,按规律书写汉字。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2.师: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让学生选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同桌之间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 )天空飘着( )气球。
(2)( )池塘开满( )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学生先观察生字,同桌间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学生描红,然后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示范纠正。
4.进行全班评比。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难点)
2.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
一、日积月累
1.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的雪景吗?(出示雪景图,激趣提问,引出诗意。)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2.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师领读古诗。
(4)师: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个词不好理解?
在学生说出词语后,教师及时讲解。
师:“千山”和“万径”分别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概述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小路)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者,年老的男子)
师:谁来说一说“蓑笠”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衣”,头上戴着的是“斗笠”。“蓑笠翁”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5)学生齐读古诗。
3.诗画结合,解释诗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方法,解释每一句诗。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教师请一位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这首诗的画面。
4.悟诗情。
(1)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环境的冷清?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
(2)教师简介柳宗元创作《江雪》的背景,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柳宗元。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画出来,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标注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朗读,边听边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学生讨论:船靠岸后,你觉得他能捞到宝剑吗?为什么?
师让学生思考捞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5.师点拨,学生领会寓意。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柳宗元写的《江雪》,还知道了《刻舟求剑》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非常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课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在合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我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释每一句古诗,学生感受了古诗的意境,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