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光的色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264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5光的色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264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5光的色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264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4.3平面镜成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4.4光的折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 5.3凸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5.2 生活中的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5.5显微镜和望远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优质教案
展开设计者
姓名
电话
区县
学校名称
日期
案例摘要
教学题目
光的色散
所属学科
物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所选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1.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教学策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本课采用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原因,进而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学生探究的价值不大。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1)WEB教室 (2)因特网
2.学习资源类型
多媒体课件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
问题型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在课题引入中,以众多的事例、图景创设学习情景,勇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如何使用温度计教学中,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科学的氛围中。在课堂中构建了“变教为诱”,“以诱达思”的教学意场。使教与学和谐一致,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组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彩虹的图片。问:你见过“雨后彩虹”吗?关于彩虹请大家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老师:彩虹是大自然的杰作,其实大家也可以制造彩虹,下面的这些方法请大家选择一个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使用浇花的喷壶,或用灌装的空气清洗剂对着太阳光将水喷成雾状。就会在水雾中看到一道美丽的人造彩虹。
方案四:将一杯清水放在被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再把一张白纸铺在杯子下面,慢慢调整水杯与白纸的位置,使阳光能透过水杯照射到白纸上。这时就会发现在白纸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如图)。
学生: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彩虹是七色的,很美,它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总是在雨后出现?彩虹为什么会消失?等等。
学生进行实验,描述出现的现象。
以魔术的手法,让学生亲自体验神奇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讲授新课
一、光的色散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
教师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另一边用白纸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将白纸再放在三棱镜前方,能看到彩色光带吗?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结论: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或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混合而成的。
教师指出:白光进入棱镜后,由于三棱镜对各种色光折射程度不同,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将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彩色光带。
思考: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雨后的彩虹就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雨后,天空有很多小水滴,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所以我们在刚下过雨后有太阳出来时会看到彩虹。如果时间久了,小水滴蒸发了,相当于三棱镜没了,便看不到彩虹了。
前面实验中,喷雾、喷空气清洗剂能形成彩虹,道理与此相似。
学生交流并回答: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白纸上就出现了一条彩色的光带。将白纸再放在三棱镜前方,只能看到白光,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学生交流并回答: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通过白纸放在三棱镜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色散现象说明的问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将生活和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色光的混合
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学生实验:分别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设计表格,并将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红光
蓝光
红光
红光
绿光
蓝光
蓝光
结论: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有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不必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
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电视画面颜色的合成知识,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看不见的光
1.光谱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太阳光能使物体发热。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我们知道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各种色光。猜猜哪种色光的发热本领大?用温度计测一测,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明显:
(1)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因为黑色物体吸收各种光,温度升高明显。
(2)温度计离三棱镜近一些。
(3)根据玻璃泡在光屏上的影子确定所在位置。
问:不同区域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情况?有什么不同?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人眼无法看见的光称为不可见光。
讲述: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00年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01年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2.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外线的特点和主要应用有哪些。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利用这个特点的应用: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其实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烘烤炉。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问题:把遥控器对准电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说明什么?
3.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演示: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存在紫外线呢?(老师将用荧光笔写有“紫外线”字样的纸条展示给学生看)。你看见了什么?(一张白色的纸条)(将纸条放在色散实验的紫光外侧)你又看到了什么呢?还是一张白纸吗?(看见了纸上写的字是“紫外线”)。
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如果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又比较难闻。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紫外线有生理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教师指出: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学生回答:红光外侧温度升高最明显,紫光外侧温度升高最不明显。这说明红光外侧可能还有某种具有热效应的看不见的光。
学生阅读并回答:红外线主要是热作用强。主要应用有:红外照相、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等。
学生交流回答:红外线也可以发生反射。
停止生产氟利昂,研制出氟利昂的替代品,少用空调。
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了解科学家的智慧和研究的方法。
了解红外线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主要应用,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了解紫外线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主要应用,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并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第5节 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二、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红外线:热作用强
四、紫外线:
1.荧光作用
2.化学作用
3.生理作用
学习致用
多媒体出示课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学生认真回答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理解记忆。
教学反思
《光的色散》这节内容的重点其实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物体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上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颜色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物体的颜色,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在介绍光的色散知识基础上,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光的反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们看到哪种颜色,其实就是那种颜色的色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联系到教室里不同颜色的物体,举例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联想到电影屏幕为白色的原因,进一步提问,放映机的灯泡发出了白光,但照到屏幕的确实五光十色,其原因在于光透过了有颜色的透明胶片,让学生体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这样从生活中挖掘的现象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的理念。
人教版第5节 光的色散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a href="/wl/tb_c1185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5节 光的色散公开课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演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5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5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教案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