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安徽合肥名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合肥名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本大题共4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十一黄金周,小明外出旅游拍到了四张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上发生的景象没有涉及化学变化,这张照片应该是〔 〕
A. 树叶腐烂 B. 高山流水
C. 缤纷烟火 D. 枫叶变红
2.以下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坩埚钳 B. 量桶 C. 长颈漏斗 D. 锥形瓶
3.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用硫代替红磷
B.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 CO2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4.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局部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Ⅰ、Ⅱ两类反响均表达了氧气的可燃性
C. Fe在Ⅰ、Ⅱ两类反响中的产物不相同 D. Ⅰ类反响放出热量,Ⅱ类反响吸收热量
5.以以下列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洁物的是〔 〕
A. B. C. D.
6.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用 “●〞氢原子,那么以下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7.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
A. 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 ①④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C. 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D. 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8.以下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选项是:〔 〕
A. 三个钠原子:3Na+ B. 两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
C. 镁离子Mg+2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9.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一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以下表示核-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10.以下说法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多角度认识化学物质,有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如氮气宏观上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
〔2〕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如铁微观上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以下物质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铜用于制导线 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4〕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下化学反响: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②实验室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
12.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1〕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任选一个改正过来:________
〔2〕小杭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洁氧气,他可选择上述________〔填字母〕装置进行组合进行,他选择的发生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
〔3〕小苏同学选用C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她将仪器①换成了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她这样改变的优点是________,小广同学认为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效果更好,他的理由是________ 。
〔4〕小扬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那么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如果选用G装置收集NH3 , 那么NH3应从导管________通入.〔填字母编号〕
13.“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开展重要方向之一。如以下列图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表达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工业上利用丁途径大量制取氧气的过程发生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请用文字表示丙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响________。
〔4〕某同学在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在实验室没有找到催化剂二氧化锰,于是用高锰酸钾替代也能加快氯酸钾制取氧气,于是同学认为高锰酸钾也能作为氯酸钾分解反响的催化剂,你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理由是________。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科学,探究实验展示了化学的无穷魅力,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
【假设猜想】猜想一: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猜想二:________,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查阅资料】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HCl〕,二者接触反响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设计实验】如以下列图,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实验现象】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
【解释与结论】氨分子的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分子质量,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老师提醒同学们应该佩戴口罩或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你认为老师提出这样的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
〔4〕【拓展探究】完成上述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还想研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他们将等量的品红分别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所示.
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与老师讲解的结论恰好相反,试从控制变量角度进行分析小组同学操作缺乏之处是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以以下列图所示实验,当向乙烧杯中依次参加MnO2和H2O2溶液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产生大量白雾,蜡烛燃烧更旺,但过一会儿逐渐熄灭,而甲烧杯中蜡烛一直持续燃烧。
〔1〕【知识回忆】写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问题1】导致乙烧杯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燃烧产生的CO2使蜡烛熄灭;猜想二:白雾是水雾导致蜡烛熄灭;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猜想一,其理由是________。
〔3〕【实验1】向一只装有燃者蜡烛的烧杯中参加100℃水,另一只依次参加MnO2和H2O2溶液,假设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那么猜想二正确。
〔4〕【查阅资料】水雾产生与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有关,并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产生的水雾越多。
【问题2】为什么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水雾越多呢?
【实验2】分别向三只烧杯依次参加MnO2和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同H2O2溶液测定温度变化。
【解释与结论】
①该比照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
A.H2O2溶液的初始温度相同 B.反响开始的时间相同 C.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
②根据实验数据说明该反响是________〔填:“放热反响〞或“吸热反响〞〕
③根据实验探究2,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
〔5〕【拓展与延伸】小组同学还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H2O2分解反响的影响〞,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响放热忽略不计〕
2与不同体积的3% 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
②图丙是“3% 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分
16.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最低浓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5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翻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到达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翻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假设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那么通入氧气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约多少毫升?
〔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1/5来计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通入的氧气体积+通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答案解析局部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解析】【解答】A.树叶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高山流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烟火燃放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枫叶变红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解析】【解答】A.图为坩埚钳,不符合题意;
B.图为量筒,符合题意;
C.图为长颈漏斗,不符合题意;
D.图为锥形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图形和名称分析。
3.【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五氧化二磷固体,压强减小,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不变,不能用来测定氧气含量,A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21%,而不是按质量计算,B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的防腐,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气体分析
B、根据空气成分是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析
C、根据氨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空气成分不是污染物分析
4.【解析】【解答】A、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产生白烟,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A不符合题意;
B、Ⅰ、Ⅱ两类反响均表达了氧气的氧化性,氧气没有可燃性,B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C符合题意;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物质与氧气反响的现象分析,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响,表达了氧气的氧化性,二者都放热,不同的是反响现象及剧烈程度。
5.【解析】【解答】A.图中物质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质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洁物,不符合题意;
C.图中物质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物质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中分子种类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洁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
6.【解析】【解答】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水分子,水分子的构成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7.【解析】【解答】A. ①②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 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不符合题意;
C. ①和③不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D. ②③质子数不同,表示不同种离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 等那么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8.【解析】【解答】A. 三个钠原子表示为3Na,不符合题意;
B. 两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 ,符合题意;
C. 镁离子表示为Mg2+ ,不符合题意;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符号为Al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9.【解析】【解答】 氦-3原子核内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氦-3原子核内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分析。
10.【解析】【解答】A. 1个钠离子表示为Na+ , 不符合题意;
B.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的是质子数,符合题意;
C.铁由铁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种类、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及分子、原子、离子定义、物质的构成分析。
二、非选择〔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解析】【解答】〔1〕 氮气宏观上是由氮元素组成;
〔2〕 铁微观上是由原子构成;
〔3〕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物理性质升华吸热,A正确;铜用于制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物理性质,B正确;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化学性质稳定,C错误;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的帮助呼吸,化学性质,D错误;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分析;
〔3〕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达的性质分析;
〔4〕根据表达式书写方法分析。
12.【解析】【解答】〔1〕A中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上倾斜错误,应该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高锰酸钾制氧气要选择A做发生装置,收集较纯洁氧气要用排水法,即F,高锰酸钾加热时需要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
〔3〕 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流量,从而控制反响的速率; B装置可以控制药品的接触和别离从而控制反响的发生和停止;
〔4〕制取氨气利用加热固体,选择A作发生装置,用G收集氨气,因氨气的密度小,所以气体要从b导管通入。
【分析】〔1〕根据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本卷须知分析;
〔3〕根据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流量和能控制药品的接触和别离的装置可控制反响的发生和停止分析;
〔4〕根据反响物状态及反响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和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从上导管通入分析。
13.【解析】【解答】〔1〕 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丙和乙都需要加热,甲常温下进行,所以甲更表达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
〔2〕 工业上利用丁途径即别离液态空气大量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3〕丙制氧气是利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4〕高锰酸钾受热发生分解反响,所以不是催化剂;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需加热分析;
〔2〕根据工业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4〕根据催化剂反响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分析。
14.【解析】【解答】〔1〕该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猜想一为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那么猜想二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2〕 氨气与氯化氢反响生成氯化铵,文字表达式为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
〔3〕因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对人体伤害,所以该实验 应该佩戴口罩或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
〔4〕小组同学操作中没有控制品红溶液的质量相等,所以有缺乏之处;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与运动速率关系分析;
〔2〕根据氨气与氯化氢反响生成氯化铵分析;
〔3〕根据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对人体伤害分析;
〔4〕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求变量唯一性分析。
15.【解析】【解答】〔1〕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2〕 甲中蜡烛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但甲中蜡烛却没有熄灭,所以导致蜡烛熄灭的不是二氧化碳;
〔3〕 猜想二为水雾导致蜡烛熄灭,那么向一只装有燃者蜡烛的烧杯中参加100℃水,另一只依次参加MnO2和H2O2溶液,假设观察到 参加100℃水的烧杯中蜡烛熄灭 ,那么可说明猜想二正确;
〔4〕 ①该比照实验要测定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影响水雾的多少,所以影响反响的过氧化氢溶液初始温度和二氧化锰的质量需相同,而反响开始的时间不需要控制;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反响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响是放热反响; ③根据实验探究2,可得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单位时间内反响放热越多 ;
2与不同体积的3% 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 三条曲线中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不同,由图像可知 H2O2溶液的用量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 ; ②图丙是“3% 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的实验结果, 由图像可知 不同质量的MnO2与相同体积的3% H2O2 溶液混合,二氧化锰越多,反响速度越快,产生的氧气一样多。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分析;
〔2〕根据甲和乙中蜡烛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但甲中蜡烛不熄灭分析;
〔3〕根据所给实验的条件分析;
〔4〕根据反响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反响放热及过氧化氢质量分数越大放热越多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与产生氧气的量及使用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对反响速率的影响分析。
三、本大题共4分
16.【解析】【分析】根据集气瓶中体积为150毫升,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通入的氧气体积+通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 ,那么说明收集的氧气为x,空气体积为150mL-x,空气中氧气体积为分析。A.
氖气的化学式—Ne
1个硅原子—Si
1个钠离子—Na
B.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
C.
铁—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
氧化钠—由离子构成
D.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
实验过程
冷水
热水
开始
红色扩散较快
红色扩散较慢
长久放置
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
H2O溶液
5%
10%
30%
温度变化曲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滁州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