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辽宁省大石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辽宁省大石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2.以下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清楚,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以下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露珠凝结
C. 深秋树枝凝霜 D. 严冬雪花纷飞
4.用了多年的铅球,其外表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
A. 质量 B. 体积 C. 外表积 D. 密度
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那么从侧面看〔 〕
A. 镜子比拟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拟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拟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拟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6.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路边树木 B. 远处高山 C. 公路路面 D. 他自己
7.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1.2m,像的大小不变 B. 2.4m,像的大小不变 C. 1.2m,像变小 D. 2.4m,像变小
8.根据你对常见物理量的了解,以下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
C.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dm D.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9.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A. B. C. D.
10.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ρ铜>ρ铁>ρ铝〕〔 〕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原来装水一样多
二、多项选择题
11.以下实例中,可以减慢液体蒸发的是〔 〕
A.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 将篮球场上的积水用拖把摊开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1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B.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C. 用紫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D.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线来灭菌
13.小明经过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里的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看到的“鱼〞是虚像 B. 看到的“鱼〞在真实的鱼的上方
C. 看到的“鱼〞比真实的鱼要短一些 D. 要用激光笔照射鱼要对准看到“鱼〞的下方
三、填空题
挂在胸前或睡觉时放在枕边,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 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或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在接听 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悉的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
15.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________〔填“里面〞或“外面〞〕担忧行车平安时,只见爸爸翻开〔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是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的;雾气消除是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6.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镜片分为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两种,为了眼镜更加轻便,应选用________材质的镜片.〔ρ玻璃=2.5×103kg/m3 , ρ树脂=1.3×103kg/m3〕
17.某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小红坐在该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以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游船是________的;如果说小红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8.如以下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
19.音乐会上,悦耳动听的小提琴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20.桥在河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那么桥和“倒影〞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1.小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0.5m,那么像离她的距离为 ________ m,像的大小将 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2.如以下图,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 . 那么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
四、作图题
23.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a〔经过光心〕、b〔经过焦点〕两条入射光射向凸透镜,如以下图。请画出两条入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以以下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标出它看到的天空范围。
〔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
五、简答题
24.某同学将热水倒入到瓷杯中,盖上盖子,过了一会儿,拿开杯盖时,发现杯盖很热同时内部有一些水珠,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水珠形成的原因及杯盖热的原因。
六、计算题
25.驾车从大连到沈阳,如果轿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需要时间为3.96h。试求:
〔1〕从大连到沈阳的路程?
〔2〕如果乘坐平均速度为220km/h的高铁列车从大连到沈阳,需要多长时间?
26.一捆铜线的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10-5m2 , ρ铜=8.9×103kg/m3。求:这捆铜线的长度?
七、实验题
27.小林用一个较厚的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选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确定________。为了比拟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如图甲点燃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左侧,人眼在玻璃板的________侧〔选填“左〞或“右〞〕正对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将另一根与之相同的蜡烛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该蜡烛,观察到与左侧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在白纸上记录下蜡烛和像的位置,将一个光屏放在右侧蜡烛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他屡次更换左侧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特点。
〔3〕小林从侧方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能看见两个形状相同的蜡烛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这是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对光都有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发光点S通过M面所成的像Sˊ________〔保存作图痕迹〕。
28.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读数.局部数据记录如下表,某次未记录,示数如图乙所示,填写缺失的温度________。
〔3〕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水沸腾时,烧 杯中不断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 〔填“小冰晶〞、“小水滴〞或 “水蒸气〞〕
〔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6〕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2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其器材有:凸透镜甲〔f=10cm〕、凸透镜乙〔f=5cm〕、光具座、光屏、蜡烛等。实验装置如以下图。
〔1〕该同学选用凸透镜甲进行探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调整好器材高度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处,然后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通过探究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出于好奇,把凸透镜甲〔f=10cm〕换成凸透镜乙〔f=5cm〕,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假设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0.酱油是咸的,小明猜测酱油密度一定比水的密度大,于是他和小亮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测量酱油的密度.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那么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__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 .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得酱油密度会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解答】“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高声和低声,指声音的响度大小。
2.【解析】【解答】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声音传递能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解析】【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
B、盛夏,露珠凝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
C、深秋,绿叶凝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D、严冬,雪花纷飞,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4.【解析】【解答】解:用了多年的铅球由于磨损,体积减小,质量减小,外表积减小,但组成物质的种类不会变,所以密度不变.
应选D.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5.【解析】【解答】AB.镜子外表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几乎还是向上的,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所以镜子比拟暗,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白纸外表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各个方向都有,人眼在侧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线;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感觉更亮,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的反射分类两类,当反射面非常光滑时,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处在反射方向上的光非常强,容易造成光污染,当反射面不光滑时,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线,在各个方向上都能看到物体。
6.【解析】【解答】解: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时,他以他自己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树木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运动;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与路旁的树木没有位置变化,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应选D.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假设位置有变化,那么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假设位置没有变化,那么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那么,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7.【解析】【解答】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那么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m,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8.【解析】【解答】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50g,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不符合题意;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即0.18m,C不符合题意;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质量、速度、长度和温度,结合数据和单位解答。
9.【解析】【解答】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应选B.
【分析】〔1〕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是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
〔2〕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10.【解析】【解答】∵m铝=m铁=m铜 , 且ρ铜>ρ铁>ρ铝 ,
∴根据ρ= 可得,V铜<V铁<V铝 , ∵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
∴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即V铜排<V铁排<V铝排 ,
∵此时水面恰好相平,且杯子完全相同,∴放铜块的杯子里的水最多,即甲杯.
故答案为:A
【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装水最少,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ρ= 进行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
11.【解析】【解答】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是为了控制液体外表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减慢蒸发,A符合题意;
B.将篮球场上的积水用拖把摊开,增大了液体的外表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B不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C不合题意;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控制了液体的外表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蒸发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外表积、空气流动有关。
12.【解析】【解答】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A错误,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C错误,符合题意;
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用紫外线来杀菌,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
13.【解析】【解答】AB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入射光线的上方,我们看到的“鱼〞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在真实的鱼的上方,所以是看到的“鱼〞是虚像,并且比真实的鱼要长一些;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鱼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才能把鱼照亮。如果用激光笔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他不能照亮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空气中看到水中的鱼,是虚像,比实际变浅。
三、填空题
14.【解析】【解答】解: 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受台, 工作时辐射出电磁波,对心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尽量不要挂在胸前;
接听 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电磁波;音色。
【分析】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电磁波,故应掌握电磁波的性质及应用,如:无线电播送、电视、 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等.
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区分.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5.【解析】【解答】车内温度较高,车外温度较低,所以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应是附在前窗玻璃的里面的;这种现象叫做液化,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雾气的消散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这种现象叫做汽化.
故答案为:里面;液化;放;汽化.
【分析】水蒸气遇冷液化,要正确判断玻璃上的雾气在哪边,关键要看哪边的温度较高,那么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从而可正确判断雾气的位置.
16.【解析】【解答】解:〔1〕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为了眼镜更加轻便,在体积相同时,我们应该选择密度更小的材料,因此,应选用树脂材料的镜片.
故答案为:前面;凹;树脂.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2〕在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的物质,其质量越小.
17.【解析】【解答】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旅游船上与岸上的树木之间有位置变化,故以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旅游船是运动的;小红是坐在旅游船的座位上,游船与小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游船〔座位〕为参照物小红静止的。
【分析】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18.【解析】【解答】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从零刻度线开始,末端刻度值为4.20cm,故物体长度4.20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线测量长度。
19.【解析】【解答】音乐会上,悦耳动听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0.【解析】【解答】桥在河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面上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桥和“倒影〞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
【分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1.【解析】【解答】解:〔1〕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假设她走近平面镜0.5m,即物距减小0.5m,为1.5m;
像距也应随之减小0.5m,也为1.5m,所以像离她的距离为1.5m+1.5m=3m.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当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5m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此题.
22.【解析】【解答】如以下图,天平恰好平衡,即2m甲+m乙=m甲+3m乙 , 解得m甲:m乙=2:1;又因为两种球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ρ=m/V知道,密度之比等于质量比为2:1 .
故答案为:2:1;2:1 .
【分析】根据天平时左右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求出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判断同体积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
四、作图题
23.【解析】【解答】(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图中E表示青蛙的位置,将E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E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3)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1〕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五、简答题
24.【解析】【解答】热水倒入到瓷杯中,盖上盖子,瓷杯中的热水蒸发出大量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做不停的运动,上升遇到温度低的杯盖,就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杯盖内侧;由于水蒸气液化时放热,就会使杯盖温度变高。
【分析】水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六、计算题
25.【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6.【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和密度的比值计算体积;利用体积和底面积计算长度。
七、实验题
27.【解析】【解答】(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拟,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一边移动玻璃板右侧的蜡烛2,眼睛一边在左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1成的像,当两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停止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2,蜡烛2的位置即为蜡烛1像的位置且蜡烛2不需要点燃,这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从侧方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能看见两个形状相同的蜡烛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这是因为琉璃板的两个面对光都有反射作用形成的;作图如以以下图所示:
【分析】〔1〕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2〕通过相同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探究像和物体的关系;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8.【解析】【解答】(1)观察实验装置图发现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6℃;(3)根据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从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表格中数据所示水在98℃的时候,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标准气压;(6)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在加热器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的质量,可以使水尽快沸腾;也可利用功率较大的加热器来加热,防止水向外传递热量,也可使水尽快沸腾。
【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3〕根据测量的温度,在坐标中描点作图;〔4〕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5〕水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6〕减少质量,可以减少加热时间。
29.【解析】【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物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3)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5cm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这是光线提前会聚,假设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方法是: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调节高度,蜡烛点燃;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的虚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物距减小可能成像。
30.【解析】【解答】解:
〔1〕天平使用前要先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到零位.然后调平,调平时指针偏右需要把橫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 , 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
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
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7g=45g,
酱油的密度为ρ==3=1.125×103kg/m3 .
〔3〕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
〔1〕标尺左端的0刻线;左;〔2〕45;1.125×103;〔3〕偏大.
【分析】〔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酱油的密度.
〔3〕小明的方案中“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会使得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内,从而使密度出现很大的误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九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学生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九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教师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in,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