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知识点易考点 其他 20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繁星》知识点易考点 其他 19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知识点易考点 其他 19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易考点 其他 15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知识点易考点 其他 18 次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易考点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易考点,共35页。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拓展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1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一.我会读。
锣鼓喧天(luó lú) 响彻云霄(qì chè) 震耳欲聋 (lóng róng)
窃窃私语(qiè qì) 悄无声息(qiā qiǎ) 鸦雀无声(yā yà)
鹿柴(zhài chái) 返景(fǎn bǎn) 青苔 (tāi tái )
答案:luó chè lóng qiè qiǎ yā zhài fǎn tái
二.我能理解.
响彻云霄(彻:通,达) 震耳欲聋(欲:将要)
窃窃私语(窃:这里形容声音细小) 悄无声息( 悄:静。)
三、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交流本组课文的语言美。
王同学: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张同学: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就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
李同学: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
四、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luó),锣)鼓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xuān),喧)天 震耳欲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lónɡ),聋) 响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chè),彻)云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xiā),霄)
低声细语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qiè),窃)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qiè),窃)私语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yā),鸦)雀无声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qiǎ),悄)无声息
◎读这些词语,我发现:
(1)都是描写声音的词语。
(2)第一排的词语可互为近义词,表示声音很大,场面很热闹。
(3)第二排的词语可互为近义词,表示声音很低甚至没有,场面安静。
(4)第一排与第二排的词语可互为反义词。
☆请从每排词语中选一个说说你由此想到的画面。
由震耳欲聋想到的画面: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加油声震耳欲聋。
由鸦雀无声想到的画面:同学们都在上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
☆读词语,写出想到的画面:人山人海 锣鼓喧天 喜气洋洋
我想到了喜庆的节日里,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敲锣打鼓庆贺
节日。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读这些词语,我发现:加点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多用来写某一事物的变化很快。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
示例:雷雨
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就像一个巨人在洁白的云朵上洒了一层漆黑的墨汁。过了一会,一阵阵狂风吹得树枝东倒西歪,“沙沙沙”地作响。“啪”的一声,门也被狂风吹得关上了,把我吓了一跳。这时,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把那乌黑的天空劈成两半,紧接着,是一声惊雷,像战场上的炮火般打了下来。过了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儿密密麻麻地落下来,我连忙关上窗户。雨越下越大,这场倾盆大雨在闪电与惊雷的伴随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终于,雨小了,雷公公收起大鼓“回家”了。
五、书写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六、日积月累
★《鹿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zhài),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代表诗作有《相思》《鸟鸣涧》《山居秋暝》等。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
(1)鹿柴:“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 (3)闻:听见。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来源:Z。xx。k.Cm]
(5)复照:复,又。照:照耀。
◎译文:空旷寂静的山中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夕阳返照的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赏析:古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声音反衬寂静,后两句则以光突出幽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拓展积累
1.形容声音大的词语: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2.形容声音小的词语: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3.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顿时、一瞬间、一刹那、须臾
4.《鹿柴》唐朝诗人王维,描写了一座古木参天、空寂曲深的树林。诗中有声衬无声(反衬)的句子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垃圾乱扔、过度砍伐
6.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
7.环保建议十条:
(1)少用纸巾,多用手帕; (2)禁止践踏草坪; (3)禁止乱抛乱扔;
(4)自觉捡拾垃圾; (5)爱护花草树木; (6)少用塑料袋;
(7)节约粮食;(8)节约用水;(9)做好垃圾分类;(10)设立环保小组,加强监督。
8.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
要使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9.环境保护宣传标语: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读文章的方法:
1.运用“五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加以想象。
2.边读边想,读思结合。
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5.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6.圈画批注的方法。
语文园地1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一.我会读。
锣鼓喧天(luó lú) 响彻云霄(qì chè) 震耳欲聋 (lóng róng)
窃窃私语(qiè qì) 悄无声息(qiā qiǎ) 鸦雀无声(yā yà)
鹿柴(zhài chái) 返景(fǎn bǎn) 青苔 (tāi tái )
答案:luó chè lóng qiè qiǎ yā zhài fǎn tái
二.我能理解.
响彻云霄(彻:通,达) 震耳欲聋(欲:将要)
窃窃私语(窃:这里形容声音细小) 悄无声息( 悄:静。)
三、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交流本组课文的语言美。
王同学: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张同学: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就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
李同学: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
四、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luó),锣)鼓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xuān),喧)天 震耳欲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lónɡ),聋) 响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chè),彻)云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xiā),霄)
低声细语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qiè),窃)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qiè),窃)私语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yā),鸦)雀无声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qiǎ),悄)无声息
◎读这些词语,我发现:
(1)都是描写声音的词语。
(2)第一排的词语可互为近义词,表示声音很大,场面很热闹。
(3)第二排的词语可互为近义词,表示声音很低甚至没有,场面安静。
(4)第一排与第二排的词语可互为反义词。
☆请从每排词语中选一个说说你由此想到的画面。
由震耳欲聋想到的画面: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加油声震耳欲聋。
由鸦雀无声想到的画面:同学们都在上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
☆读词语,写出想到的画面:人山人海 锣鼓喧天 喜气洋洋
我想到了喜庆的节日里,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敲锣打鼓庆贺
节日。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读这些词语,我发现:加点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多用来写某一事物的变化很快。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
示例:雷雨
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就像一个巨人在洁白的云朵上洒了一层漆黑的墨汁。过了一会,一阵阵狂风吹得树枝东倒西歪,“沙沙沙”地作响。“啪”的一声,门也被狂风吹得关上了,把我吓了一跳。这时,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把那乌黑的天空劈成两半,紧接着,是一声惊雷,像战场上的炮火般打了下来。过了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儿密密麻麻地落下来,我连忙关上窗户。雨越下越大,这场倾盆大雨在闪电与惊雷的伴随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终于,雨小了,雷公公收起大鼓“回家”了。
五、书写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六、日积月累
★《鹿 EQ \* jc0 \* "Fnt:宋体" \* hps28 \ \ad(\s \up 13(zhài),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代表诗作有《相思》《鸟鸣涧》《山居秋暝》等。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
(1)鹿柴:“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 (3)闻:听见。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来源:Z。xx。k.Cm]
(5)复照:复,又。照:照耀。
◎译文:空旷寂静的山中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夕阳返照的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赏析:古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声音反衬寂静,后两句则以光突出幽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拓展积累
1.形容声音大的词语: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2.形容声音小的词语: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3.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顿时、一瞬间、一刹那、须臾
4.《鹿柴》唐朝诗人王维,描写了一座古木参天、空寂曲深的树林。诗中有声衬无声(反衬)的句子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垃圾乱扔、过度砍伐
6.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
7.环保建议十条:
(1)少用纸巾,多用手帕; (2)禁止践踏草坪; (3)禁止乱抛乱扔;
(4)自觉捡拾垃圾; (5)爱护花草树木; (6)少用塑料袋;
(7)节约粮食;(8)节约用水;(9)做好垃圾分类;(10)设立环保小组,加强监督。
8.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
要使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9.环境保护宣传标语: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读文章的方法:
1.运用“五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加以想象。
2.边读边想,读思结合。
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5.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
6.圈画批注的方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