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突破高频考点一:概括内容,体验情感
展开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突破高频考点一:概括内容,体验情感,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神情黯淡,孤寂落寞,缠住妈妈,突喊“妈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解题技巧高频考点1:概括内容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2019广东)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突破高频考点一:概括内容,体验情感
【答案示例】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2分)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2分)【典型例题2】(2017广东)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示例】“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2分)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
【典型例题3】(2016广东)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①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答案示例】①a.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b.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分)②a.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b.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2分)
突破方法(1)通读全文后,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有利于我们按照情节过程来缩小答题范围。(2)确定答题范围后,要注意题目中已经给出的相关信息,利用关键词找寻法往往可以找到关键句子,再进行概括。
(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括的方法为:人+事+结果。(注意:概括时题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直接填写主要事件时,可以省略“人物”,格式为“事情+结果”。)
对点训练一(1)、二(1)、四(1)、五(1)、六(1)、七(1)、八(1)、十(1)、十一(1)、十二(1)、十四(1)
典型例题1.情感变化【典型例题1】(2018广东)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高频考点2:体验情感(课标评价要求)
【答案示例】①好奇 ②尴尬 ③惊叹 ④羡慕(每点1分)【典型例题2】(2016广东)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答案示例】①窝火 ②紧张(怀疑、不安) ③惊讶(高兴、惊喜) ④平衡(每点1分)2.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典型例题】(2010广东)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答案示例】这表明了“我”被少年如此深爱父亲的行为所感动,殷切地期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2分)表达了“我”愿意继续帮助他的善良愿望。(2分)
突破方法1.情感变化解题思路:解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寄托或流露,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描写的体味,要有结合描写品味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融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所以,读文章时,要学会找到关键性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学会从关键性语句入手。
(3)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有时也能帮我们分析其情感态度。“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2.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1)从了解作者的创作倾向入手。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2)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能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3)从分析文章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4)从分析文中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情,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对点训练一(1)、二(1)、三(1)、九(1)、十三(1)
二、对点训练(下面题目前标有★的题目为对点训练题)一、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米 立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儿个就搬过去。”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不舍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⑨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⑩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他那不再强壮的背影却透着缕缕孤寂与落寞。想起年幼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于是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然后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到放学,我都格外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激动得紧握我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选自《读者》,有改动)
★1.根据文章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概括内容、体验情感)
“我”提出将父亲送进养老院
“我”改变主意,不再让父亲去养老院(每空1分)
2.文章第 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句段作用)
内容上:(1)文章第⑬段插叙了父亲送“我”上幼儿园时的情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表现父亲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浓浓的爱。(2分)结构上:(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为下文“我”改变主意,不再送父亲去养老院做铺垫。(2分)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品味语言)(1)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喃喃自语”表示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个细节,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得知自己要被送进养老院时,伤心难过的心情,(1分)同时,也表明父亲因为不想给孩子添麻烦而无奈接受去养老院的事实。(1分)
(2)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这里指“我”因哭泣、休息不好而眼睛浮肿,(1分)形象地写出“我”因生活所迫,不得已选择把父亲送进养老院,而内心又十分不忍的矛盾、痛苦的心理。(1分)
4.第 段画线句子中,作者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结合文章说说“这个男人”有什么含义。(5分)(理解含义)
(1)男人在人们习惯印象中是勇敢、有担当的人。(1分)(2)以“这个男人”称呼父亲,更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与尽孝之道:因为给“我”生命、给“我”家的男人就是“我”的大恩人,“我”理应感恩,涌泉相报。(2分)(3)作为父亲的“这个男人”,“我”更应“有始无终”地感恩于他,赡养好他,不能让他受半点委屈。(2分)
二、妈 妈周海亮小苗让爸爸给妈妈打个电话,再打个电话。妈妈三年没有回来,儿童节这天,她特别想看看妈妈。男人说妈妈工作忙啊!一来一回,得三天。小苗说,可是我都等三年了。男人说,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小苗说,我想要妈妈。男人说,信不信我揍你?小苗说,你揍我,我也要妈妈。男人的心被扎了一下,整晚翻来覆去,睡不踏实。
早晨男人又给女人打了个电话。他说要不你就回来一趟吧,小苗怪可怜。女人说一来一回得三天。男人说小苗都盼你三年了。女人说路上还得搭不少钱,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了解。男人说,小苗昨晚说梦话,喊妈妈。又说,花多少钱,算我的吧。女人不吱声了。过很久,说,我跟他商量一下。
女人是独自回来的。小苗换上最漂亮的衣裙,跑去村口等她。阿姨说,妈妈得明天才回来呢。小苗说,我知道,我只是看看。小苗去幼儿园,一天没有心思,放学后,又去村口呆到很晚。第二天,小苗大清早跑去村口,说妈妈三年没有回家,怕她不认识路。阿姨说,让爸爸等她吧!咱俩回家给妈妈做饭。小苗说,可是我想等她。阿姨叹一声,对男人说,你陪着小苗吧!她回去,杀鸡,洗菜,切香肠,想了想,又去村头超市,买来一瓶红葡萄酒。
小苗见到妈妈,搂着她的脖子,半天不肯撒手。女人把小苗抱了又抱,亲了又亲,将眼泪擦了又擦,擦了又擦。女人说,妈妈对不起你。小苗说,妈妈今天别走。女人说,妈妈给你带了很多好吃的。小苗说,妈妈今天别走行吗?男人带女人和小苗回家,阿姨已经备好满满一桌菜。阿姨搓搓手,说,都是你和小苗最爱吃的。又说,是小苗弄的菜谱。
小苗坐在妈妈怀里,眉飞色舞。她给妈妈讲幼儿园里的趣事,给妈妈唱刚学会的儿歌,给妈妈夹好吃的菜,又盯着妈妈的脸,求她每年六一回来一趟。整顿饭阿姨都没有坐下来,她忙前忙后,又给女人准备了两袋自家产的小米,让女人带回城,慢慢吃。小苗说,阿姨明天准备也来得及。阿姨盯着女人的脸,说,是啊。女人低下头,亲着小苗的脸,说,快吃饭吧!
女人与小苗到院子里玩,阿姨对男人说,就让她住一晚再走吧!男人说,我哪里说了算?阿姨说,怕这样下去,小苗会慢慢疏远她的。男人说,不会的,毕竟是亲妈。阿姨说,你去院子里陪陪她们,我再给她切点腊肉,路上吃。
男人去院子,女人正在打电话。男人听女人说,放心吧,不会耽误的。女人再一次抱起小苗,亲了又亲。女人说以后你去城里读大学,就能天天守着妈妈了。还有个你从没见过的哥哥,叫小强。女人到墙角抹泪,小苗跑过去,拉着女人的手,说,我把晚上的菜谱也给你弄好了。
女人说,去睡午觉吧小苗,爸爸说你整晚都没睡。小苗说,我不要睡,我要陪着妈妈。女人说,我陪你睡。小苗说,不要,你会趁我睡着的时候走的。女人说,今天我不走了。小苗说,我不信你,我不要睡。女人盯着男人,男人说,不睡不睡。妈妈陪你玩。
黄昏时候,小苗终于睡着。女人将她轻轻放到炕上,亲了她的小脸,就要离开。阿姨说,就陪她一晚上吧?女人说,我太忙了,再说总要走的。阿姨看向男人,男人说,我去送你。
男人刚刚发动摩托车,小苗就醒过来。她赤脚跳下炕,边哭边追赶着摩托车。她说,妈妈别走,妈妈别走。她被绊了一跤,爬起来,继续跑。阿姨陪着她追。阿姨既不敢阻止小苗,也不敢让小苗独自在村路上疯跑。 摩托车在村口消失。小苗哭啊哭啊,任阿姨怎么劝,都停不下来。男人从镇上回来,小苗还在哭,还在抹泪,却不吱声。男人说,妈妈以后会常回来的。小苗说,她总这么说。男人说,吃饭吧!阿姨给你做了好吃的。
小苗吃着饭,擦干最后一滴泪。阿姨给小苗夹一口菜,小苗抬起头,突然说,妈妈。阿姨愣住,问小苗,什么?小苗说,妈妈。阿姨愣了很久,背过身,肩膀抖颤。天暗下来。男人打开灯,家就亮了。 (于《小说月刊》2019年第3期)
★1.随着事件的发展,小苗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按照表格中已有示例概括事件或心情,填写下表。(4分)(概括内容、体验情感)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表现手法)
示例一:将小苗妈妈最终抛弃小苗与阿姨对小苗不离不弃对比,(2分)以妈妈的绝情反衬出阿姨的宽容、慈爱,为下文小苗突然改口喊阿姨为“妈妈”埋下伏笔。(2分)示例二:将小苗先前对妈妈热爱与后来改口喊阿姨为“妈妈”对比,(2分)表现妈妈的绝情已经让小苗绝望,小苗终于懂得谁才是真心对待自己的称职的“妈妈”。(2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品味语言)(1)男人的心被扎了一下,整晚翻来覆去,睡不踏实。
“扎”写出了小苗的话给爸爸的内心震撼之大,(1分)突出爸爸为小苗对亲生妈妈的强烈依恋之情感到难受至深。(1分)
(2)阿姨愣了很久,背过身,肩膀抖颤。
“愣”写出小苗突然喊“妈妈”让阿姨感到意外,(1分)突出了阿姨对小苗终于接纳自己感到内心震动之大、惊喜之深。(1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考点8内容理解与概括教学课件,共6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考点6内容理解与概括教学课件,共10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概括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素串联,标题扩展,题目扩展法,标题+补足其他要素,句子摘录,句子摘录法,问题回答,段意合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