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培优训练卷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36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培优训练卷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36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培优训练卷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366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
展开1.下面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多
D.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的额外功一定少
【答案】B
【解析】AB.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做功快,但不一定多,故A错误、B正确;
CD.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总功一定时,有用功一定多,额外功一定少,总功不确定,有用功和额外功不确定,故CD错。
故选B。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有用功是800J
C.拉力F的功率是8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3.3%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n=2,则绳子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s=nh=2×1m=2m,故A错误;
做的有用功:W有=Gh=800N×1m=800J,故B正确;拉力做的总功:W总=Fs=500N×2m=1000J,拉力的功率:P===100W,故C错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故D错误.故选B.
3.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功率是1 W
B.2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2 m
C.5s内拉力F所做功的大小是15 J
D.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12N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拉力的功率P=nFv物体=3×5N×0.2m/s=3W,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则2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0.2m/s×2s=1.2m,故B正确;C、由P可得W=Pt=3W×5s=15J,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效率:η=,则f=nηF=3×80%×5N=12N,故D正确;故选A.
4.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 η1=η2 B.W1<W2 η1<η2 C.W1>W2 η1>η2 D.W1<W2 η1>η2
【答案】D
【解析】(1)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地面提到二楼,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2)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就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又因为乙是动滑轮,乙中所做的总功还要加上对动滑轮所做的功,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1<W2,η1>η2.
故选D.
5.如图是用动滑轮运送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物体A重800N,动滑轮重180N,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绳自由端在5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20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功为有用功,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0W。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有用功是16000J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C.物体A的速度是0.4m/s
D.绳自由端的拉力是490N
【答案】B
【解析】A.动滑轮绕2段绳,物体上升的高度h==10m,动滑轮的有用功W有=Gh=800N×10m=8000J,故A错误;
B.动滑轮做的总功W总=Pt=200W×50s=10000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80%,故B正确;
C.物体A的速度v==0.2m/s,故C错误;
D.绳自由端的拉力F==500N,故D错误。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每个滑轮的重均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针对这一现象,小明得出了4个结论:①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②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④F1做功的功率等于F2做功的功率;其中正确的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在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拉力做的功等于提升物体和动滑轮做的功,因为物重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所以两次拉力做的功都等于,故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①正确;
②在不计绳重及摩擦时,甲滑轮组和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为,即机械效率相等,故②正确;
③甲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重,拉力为,乙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重,拉力为,所以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③正确;
④两次拉力做的功,用时也相等,根据知,F1做功的功率等于F2做功的功率,④正确;
故选D。
7.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测得如图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A.若斜面长度为1m,则斜面的高度为0.8m
B.若物重为1N,则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0.8N
C.若拉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提升重物做功
D.若拉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
【答案】C
【解析】A.根据η=,可知,物体重力G和拉力F都未知的情况下,斜面长度为1m,无法求出斜面高度h,不符合题意;
B.根据η=,可知,物重为1N,斜面长度s和斜面高度h都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求出拉力大小,不符合题意;
C.根据η=可知,如果拉力做的总功为1J,则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为0.8J,符合题意;
D.根据η=可知,如果拉力做的总功为1J,则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为0.8J,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为1J-0.8J=0.2J,不符合题意。
8.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 N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 N,重物上升速度为0.01 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B.甲方式F1由150 N逐渐变大
C.乙方式机械效率约为83.3%D.乙方式F2的功率为3.6 W
【答案】CD
【解析】A.甲图,F1为动力,已知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杠杆自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1=G=×300N=150N,由图乙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2=(G+G动)= ×(300N+60N)=120N,故A错误;
B.甲图中,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为150N不变,故B错误;
C.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的机械效率为:η=≈83.3%,故C正确;
D.乙方式中F2=120N,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为v绳=0.01m/s×3=0.03m/s,则乙方式F2的功率为:P==F2v绳=120N×0.03m/s=3.6W,故D正确。
故选CD。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的物体,动滑轮重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在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答案】96 91.7%
【解析】由图可知,n=3,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则滑轮组绳子的拉力,拉力做的总功,拉力的功率,由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拉力做的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如图所示,建筑工地上工人用400N的拉力将一捆重为680N的建筑材料提升3m,不计绳重及各种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动滑轮重为_____N。
【答案】85% 120
【解析】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拉力做的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可得,动滑轮重:。
11.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N,滑轮重25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_____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_____,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00 变大
【解析】图甲,为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拉力为,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则做功时有用功会增加,而对动滑轮做的功不变,即额外功不变,所以机械效率会变大。
12.如图是供残疾人轮椅车通行的斜道,可以看成一个斜面,斜道高0.35m,长度为2.8m,若某人乘坐电动轮椅车上此斜道,人的重力为600 N,轮椅车的动力是300 N;使用此斜道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功;此斜道的机械效率是_____。保持高度不变,增加斜道的长度,则该斜道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答案】不能 25% 减小
【解析】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使用斜面虽然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有用功W有用=Gh=600N×0.35m=210J,动力做功W总=Fs=300N×2.8m=840J,斜面的机械效率η==25%,由机械效率的公式η=,可知,保持高度不变,有用功不变,增加斜道的长度,总功变大,则该斜道的机械效率将减小。
13.在建筑工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筑材料。在l00s内将重量为4400N的建筑材料匀速提升了20m,拉力F做功为1.1×105J,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N。
【答案】8.8×104 80% 2750
【解析】滑轮组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400N×20m=8.8×104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2h=2×20m=40m;由W总=Fs可得,拉力F的大小:F===2750N。
14.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这个过程中额外功为_____J,摩擦力大小为 _____N。
【答案】80% 1 1
【解析】∵F=5N,G=10N,s=1m,h=0.4m,∴有用功为:,
总功:;机械效率:;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为:;由∵得,∴摩擦力:。
三、实验题
15.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沿___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序号2是用图___________进行的实验;
(3)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1、2两组数据可得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分析表中2、3两组数据可得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竖直方向匀速乙 80% 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解析】(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
(2)由s=nh知道,实验序号2中,绳子的有效段数,由此可知,是用图乙进行的实验;
(3)由知道,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
(4)由s=nh知道,表中1、2两次实验用同一滑轮组,第2次实验提升物体的重力大,机械效率也高,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由s=nh知道,实验3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4,用丙装置做的实验,要克服两个动滑轮做额外功,故分析表中2、3两组数据知道,实验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16.小礼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木质斜面匀速直线向上拉动物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力(选填“省”或“费”);
(2)小礼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她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同样的操作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她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55.6%,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3)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请用第三次实验的数据算出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 N。
【答案】省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大于 0.8
【解析】(1)观察三次实验数据可知,斜面越平缓,所用拉力越小,则可得:斜面越缓越省力。
(2)由实验1、2、3对比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则可得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将第4次实验与第2次实验相对比,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斜面粗糙程度不同,对比机械效率可知,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综合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由于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拉力除了要克服摩擦力,还要克服一部分重力,则拉力大于摩擦力。
(4)拉力克服摩擦力和重力做功,克服重力所做功为有用功,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为额外功,则有W额=W总-W有=Fs-Gh=4.3N×1m-5N×0.7m=0.8J,则由W=Fs可求摩擦力为。
17.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D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
在占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杠杆的自重变大
【解析】(1)有用功为W有=Gh1,总功W总=F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100%=×100%.
(2)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3)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OA=F•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OC=F•OB,经对比发现,由OA到OC力臂变大,所以拉力F也变大,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四、计算题
18.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细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摩擦不计)
(1)如果钩码6s内上升0.2m,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
【答案】(1);(2);(3)将增大
【解析】(1)由图知,拉力F=2.4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0.2 m=0.6 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4 N×0.6 m=1.44 J
则拉力的功率
(2)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6 N×0.2 m=1.2J
则该滑轮组机械效率
(3)因为不计摩擦,所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则由
可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19.在荆州火车站附近的荆州中学新校区的建设工地上,工人把重1200 N的物体沿着长L=5m、高h=1 m的斜面从底部匀速拉上斜面的顶端,沿斜面所用的拉力为300 N(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将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了多少功?
(2)工人使用斜面做功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
【答案】(1)1500J;(2)80%;(3)60N。
【解析】(1)拉力做功W总=Fs= FL =300 N×5m =1500J
(2)有用功为W有=Gh=1 200 N×1m=1200J
机械效率为η===80%
(3)额外功为W额= W总-W有=1500J-1200J=300J
根据W额=fL,得到摩擦力为f===60N
20.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A.在匀速竖直提升A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F为400 N,物体A上升的速度vA为0.1 m/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不计绳重和滑轮与轴的摩擦.求:
(1)拉力F做功的功率P;
(2)物体A所受的重力GA;
(3)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
【答案】(1) 80 W;(2) 720 N;(3) 80 N
【解析】(1)由图可得滑轮组由两股绳子承担,故F移动的速度为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由P=Fv可得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400N×2×0.1m/s=80W
(2)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
解得
(3)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
解得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8
0.1
3.1
0.3
86%
3
8
0.1
2.5
0.4
试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12.1 杠杆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物理12.1 杠杆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1 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1 功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