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三角形的边
班级: 组号: 姓名:
一、知识回顾
1.在小学时,你学过哪些三角形?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图案。
2.两点之间, 最短。
二、新课要点
3.认真阅读P 的内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时注意“不在同一直线上”与“首尾顺次连接”这些字眼,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如图1中的三角形记作: 它的三条边分别为 , , ;
顶点A的对边表示为 ;三个内角分别是 , , 。
4.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根据“是否有边相等”进行分类,说说是怎样分的?
5.结合图1,通过下面的操作理解课本 关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探究。
(1)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点,它有几
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我们可以这样想: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路线:
①从 → 。 ②从 → → 。
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
从B沿边BA先到A,再从A沿边AC到C的路线长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
经过测量可以说 > ,也就是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 的(填“相同”与“不相同”)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
符号表示: (用小写字母表示),其理论根据为: 。
(2)推论:由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思考如何得到这个不等式)即: 。
总结: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确定在已知两边的三角形中,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以及判断 。
三、练一练(结合归纳的知识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6.(1)图中有 个三角形。
(2)△ABE中AE的对角为 ,CD是△DCE中 的对边。
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 cm,3 cm,5.5cm B.6 cm,5 cm,11 cm
C.8 cm,9 cm,15 cm D.1 cm,7cm,9 cm
8.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以是( )
A.5cm B.6cm C.7cm D.8cm
9.用一条长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一边的长是5cm的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能,请求出它的另两边。
★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一、课堂活动、记录
1.如何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导得到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如何用最快的办法判断所给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有什么技巧?
二、精华练习
A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小明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6厘米的木棒,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做成三角形,现有2厘米、4厘米、6厘米、8厘米、11厘米的木棒各一根,则可供小明选用的木棒有 。
B组:
3.(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等于3,一条边长等于7,它的周长是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2,一边等于3,则它的周长为 。
三、课堂小结
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
四、变式训练(选做题)
1.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5cm,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7cm,求其他两边长。
2.长为10,7,5,3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 种选法?分别是什么?
3.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能否确定AB+CD与AD+BC的大小,并加以说明。
【答案】
【学前准备】
1.略
2.线段
3.△ABC AB AC BC a ∠A ∠B ∠C
4.
5.(1)①B C ②B A C
BC AB+BC AB+BC BC 不相同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c 两点之间线短
(2)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任意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6.(1)5 (2)∠ABE ∠DEC
7.C
8.D
9.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cm,则
2x+2x+x=20
解得,x=4
∴2x=8
∴各边长为:8cm,8cm,4cm。
(2)①当5cm为底时,腰长=7.5cm;
②当5cm为腰时,底边=10cm,因为5+5=10,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故能构成有一边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另两边长为7.5cm,7.5cm。
【课堂探究】
课堂活动、记录
略
精华练习
1.C 2.2cm、4cm、6cm、8cm
3.(1)17 (2)7或8
课堂小结
略
变式训练
1.解:(1)当7是腰时,底边=25-7×2=11cm,即其它两边是7cm,11cm,此时7+7=14,能构成三角形;
(2)当7是底边时,腰=(25-7)÷2=9cm,此时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其它两边是9cm、9cm。因此其它两边长分别为9cm,9cm。
综上所述两边长分别为7cm,11cm或9cm,9cm。
2.2
3.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AO+OD>AD CO+OB>BC
∴AO+OD+CO+OB>AD+BC
即AB+CD>AD+BC
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导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导学案,共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学案及答案,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