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037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新高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技巧,构思立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衬托对比类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联想想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明确几种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含意学会借助修辞鉴赏诗歌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变成”等连接,例如: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青春之歌》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不出现,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简洁。例如: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比拟:拟人、拟物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白领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设问:带动全篇、承上启下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设问:带动全篇、承上启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顶针: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徽之。
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南村晴雪北村梅
对比(衬托)用典通感(移觉)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通感(移觉):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笑的甜蜜”、“表情冷漠”、“一弯寒月”
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喻拟代夸偶(御泥)双顶反问典互通
文章写作: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诗歌: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忆描述)
直接抒情——情感词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怀)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喻言讽)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怀)[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间接抒情——乐景乐情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间接抒情——哀景哀情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间接抒情——乐景哀情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间接抒情——乐景哀情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间接抒情——哀景乐情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托物言志:象征、兴寄秦观·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古讽今:影射、讽刺现实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八大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视觉转化、多感官结合、色彩组合视觉转化:俯仰转化、远近转化细节描写、白描(列锦、点染)动点虚正 视视多色细白
虚实结合(对写)实境(眼前之景):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言外之意):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对情、神、意的体味。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以动衬静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唐·李颀《琴歌》:“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点面结合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面,体现广度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点面结合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视听结合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视觉转化:俯仰、远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多感官结合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组合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细节描写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白描刻画人物刻画事物描写景物
白描: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白描: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白描: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对衬类像兴 渲托联想典
衬托:利用近似或对立条件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正衬、反衬
衬托——正衬: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衬托——反衬: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元好问《颖亭留别》
对比:反差强烈,对比突出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未有鹧鸪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类比:相似比较(联想、比喻、自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类比:相似比较(联想、比喻、自喻)温庭筠·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象征:将深刻的思想蕴含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写“此”,实际写“彼”,深入浅出、寄意深远。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比兴:比喻、起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渲染:国画技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正面着意描写。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烘托: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 。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以人托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烘托:以物托物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烘托:以物托人王昌龄·青楼曲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用典:事典、语典(化用、引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郴州旅舍》
用典:事典、语典(化用、引用)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联想:由此及彼、客观存在想象:凭空创造欧阳修·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试问还家客,辽东今是非。
衬托:主次对比:平行类比:邹忌象征:特定内涵比兴:赋比兴
渲染:重背景烘托:烘云托月用典:事典、语典(引用、化用)联想:客观存在想象:凭空创造
对衬类象兴 渲托联想典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结合承上启下小启情张(章)扬
以小见大:小事件大道理;小人物大世界;小景观大世界春色満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小见大:小事件大道理;小人物大世界;小景观大世界散文《小狗包弟》小说《祝福》
卒章显志卢挚·闲居诗三首·其二山肴野蔌居深山,茅茨不翦屋三间。笑看丛竹随风舞,愿将贫贱博清闲。
以景结情:议论抒情戛然而止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议论抒情戛然而止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chuáng),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终岁不闻丝竹声,特征代本体,材料代本体,人名代著作,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