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二单元+黄鹂——病期琐事 课件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二单元+新 纪 元 课件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二单元+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课件 1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三单元+Kissinɡ the Fire(吻火) 课件 1 次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二单元+美
展开一、语言应用(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人工智能是20世纪以来最为深刻、最有影响的技术革命。阿尔法狗与人类对弈时,用到了策略网络来选择下一步棋的走法。这象征着计算机技术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新信息技术时代,其特征是大数据、大计算、大决策三位一体。人工智能的智慧正在接近人类。2010年左右,大数据时代_______到来,超级运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式算法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有些始料不及。
当前的人工智能虽然还不具备自我升级、自主创造的能力,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未来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无视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功能,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创新运动必被强势_______,人们可能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_______。 人工智能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需要国家在治理上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强力的支持,而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失、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如何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治理的原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难题。 在当下,人类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对于人工智能,( )未雨绸缪,_______总是对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宣告 刺激 不知所措 防微杜渐B.公布激发莫衷一是防微杜渐C.宣告激发不知所措防患未然D.公布刺激莫衷一是防患未然
【解析】选C。宣告:宣布告知。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语境是告知了大时代的到来,故选“宣告”。刺激:现实的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使人激动;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或打击。激发:激励使奋起;刺激引发。语境是刺激引发创新运动,故选“激发”。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根据语境“人们可能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这里应用“不知所措”。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根据语境“未雨绸缪”,这里应为“防患未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失、治理能力的低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B.当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失、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C.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失、治理能力的低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D.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失、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
【解析】选A。此处这句话有三处错误,一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技术应先逐渐成熟,再蓄势待发,可改为“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排除C、D两项。二是“治理能力的强弱”与导致的后果在语意上搭配不当,治理能力强不会导致一些后果,应把“强弱”改为“低弱”。三是宾语缺失。导致应该有宾语“后果”,排除B项。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要低估它的风险与威胁、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和发展。B.不要低估它的风险和发展,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与威胁。C.不要低估它的能力和威胁,也不要高估它的风险与发展。D.不要低估它的能力和发展,也不要高估它的风险与威胁。【解析】选D。此处填写的是一个并列复句,表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两方面的认识——能力不可限量,风险整体可控。从前文看,前文在语意上是先谈优势再谈挑战,故而应注重延续前文的表达逻辑,同时归类清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①___________________。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如武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②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
【解析】从整段文字内容可看出,论述的是艺术与技巧的区别,根据“固然”,可判断出①空可用“但技巧不等于艺术”之类的语句;②空前面的语句论述的是美的范畴,由“所以”可判断出,此空应从“不是美或者不属于美”这个角度作答。答案:①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 ②就不属于美的范畴(意思对即可)
5.(2020·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20年6月1日;地点和事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结果: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答案: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阅读鉴赏(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地 泉 之 灵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
次飘然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眇。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①她婉约,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
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②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它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
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于是,
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的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
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有改动)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B.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C.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D.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解析】选C。C项,从文中“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和漓江。
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约”“不骄不躁”等词写出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用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用“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8.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之灵,厚重而飘逸;②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名师提醒】高考散文标题含义类题目解题技巧1.标题含义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2.答题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诗歌部分+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诗歌部分+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共2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阶段评价(二):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阶段评价(二),共6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五单元+光: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课件:散文部分+第五单元+光,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