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441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441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441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学案
展开一、[教材内容简析]
发酵技术利用了生物学的原理,通过一定的工业流程生产相应的产品。要求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体验与生物技术相关的职业。
二、[学情分析]
《发酵技术》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并且非常感兴趣的。我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实验探索意识较为浓厚,并且喜欢动手,善于发现。所以,将该实验设置成“开放体验式”实验,最大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利用自主体验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发酵技术”,让实验小组在课堂外完成探究实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在课堂上就“实验细节”、“实验原理”展开讨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激烈地思维碰撞。八年级学生活波好动,热爱实验探究。利用实验探究,总结出发酵原理,以自主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发现。
[教学思路]
设计灵感:八下的生物课程的重难点较多,而实验板块相对较少,加之,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期已经学习了“探究式实验”和“验证式实验”,唯独“体验式实验”还没有涉及,“发酵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体验式实验。
课堂引入
教学流程:
回顾实验过程,并做记录
“舌战群儒”实验细节讨论
展示并分享实验成果
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实验
发酵原理
会考链接
(3)教学方法: 以课前探究实验-课上讨论实验细节的教学模式,得出实验原理的方式,走进“生活中的发酵技术”,再总结“发酵技术”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课前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动手,从而了解“生活中的发酵工艺”;
(2)通过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生活中常见产品的发酵原理:
①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
②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使葡萄里的葡萄糖变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③曲霉、毛霉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米酒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酵母菌在
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2.能力目标:
(1)团队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再通过对小组打分的过程,
培养小组团队合作能力,也培养小组负责人的组织能力;
(2)学生开放体验式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发酵”,运用“发酵技术”,学习生物,运用生物;
(2)发酵技术从家庭走向工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意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让生物造福于生物;
(3)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
1)讨论实验,进行思维碰撞;
2)敢于对已有实验操作,问一问:“为什么?”从而改善实验方案。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发酵技术概念;
活动:自制米酒、泡菜、葡萄酒。
教学难点:
制作米酒;
挖掘一些实验细节;
学生针对实验小组的实验操作,挖掘并提出问题。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舌尖上的微生物
---生物技术之发酵技术
回顾实验过程
实验讨论环节
实验成果分享环节
运用思维导图总结
会考链接
八、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3分钟)
1.同学们,王老做一个调查:自认为是吃货的请举手;吃过豆腐乳的请举手;喜欢吃豆腐乳的请举手!想要尝一尝豆腐乳的请举手。
3.请问豆腐乳的制作运用了什么原理呢?
4.发酵就是运用了微生物进行加工。生活中还有什么食品也运用了发酵技术呢?
5.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舌尖上跳动的微生物”
1.根据自身情况回答。
2.学生回答。
3.学生回答:酸奶、泡菜等。
利用豆腐乳引入,让学生有“生物就在身边”的感受,同时,为后面“发酵技术”招标做铺垫。
二、讨论环节---智囊答疑 (25分钟)
实验回顾;
“舌战群儒”实验讨论环节;
(三)展示分享环节
(四)实验总结阶段
(一)实验回顾;
1. 过度:由于发酵需要的时间较长,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我们请了课前实验小组。
2. 要求:
(1)带着思考观看VCR;
(2)与此同时,填写“实验记录表”;
(3)下一环节,同学们可根据自己所填内容,评价或提问,评委将为每个小组打分,最高分团队将获得“神秘金蛋”一枚;
(4)评分标准:
①肯定或赞扬其他小组+1分;
②提出自己的困惑或疑问+1分;
③智囊团或本组成员能答对,或解释清楚+1分;
④智囊团或本组成员卡壳,而其他小组解答成功+1分。
过度:教师点评: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纷纷做了记录,让自己成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观望者”。
(二)“舌战群儒”实验答疑环节;
(2.1)舌尖上的微生物之泡菜制作
4.过度:
(实验结束)泡菜实验小组的实验是不是很完美?你觉得他们团队最值得肯定的是?
他们做的泡菜,你敢吃吗?
5.科学探究的重要素养:敢于问“为什么”。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疑惑?有哪些操作还需要改善?
接下来采用问答模式:
同学们可自由举手发言(+1),由泡菜团队的智囊团解答(+1)
让我们掌声有请泡菜团队智囊团。
6.老师肯定:
用三个词来形容刚才的“思维碰撞”:暴风、闪电、雷雨,同学们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7.老师补充:我也有一个疑问,相与同学们讨论。
(2.2)舌尖上的微生物之米酒制作
4.过度:
(实验结束)米酒实验小组制作的米酒,你想不想尝一下?你觉得他们团队最值得肯定的是?
5.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疑惑?有哪些操作还需要改善?
接下来采用问答模式:
让我们掌声有请米酒团队的智囊团。
6.老师肯定:
用一个词来形容刚才的“思维碰撞”:细小入微,小小细节都被同学们捕捉到了。
7.老师补充:我也捕捉到一个细节:想请问同学们:
(2.3)舌尖上的微生物之葡萄酒制作
4.过度:
(实验结束)你觉得他们团队最值得肯定的是?
5.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疑惑?有哪些操作还需要改善?
接下来采用问答模式:
让我们掌声有请葡萄酒团队的智囊团。
6.老师肯定:
同学们刚才的“思维碰撞”:思考深入,能深入到葡萄酒发酵的原理。
7.老师补充:我有一个疑问想与同学们讨论:
(三)展示分享环节
每个小组进行成品展示,然后将可食用食品进行分享,
1.同学们要说出: (1)看起来:
(2)闻起来:
(3)吃起来:
2.若不可食用,给同学们展示后,引导同学们来探讨“不可食用的原因。”
注:
少量食用;
(四)实验总结阶段
刚才咱们进行了激烈地思维碰撞,碰撞出了许多生活小技巧,同学们,我们现在最该做什么?
“思维的闪光点”需要我们记录下来,这样知识才是我们自己的。
接下来,我们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刚才的思维闪光点记录下来。
学生展示
1.先明确要求,再观看视频,填写实验评价单。
2.学生回答
3.学生问答,老师补充
4.学生思考回答
5.学生思考回答
6.学生评价或学生思考回答。
7.学生回答
8.学生问答
9.同学品尝,并说出: (1)看起来:
(2)闻起来:
(3)吃起来:
10.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内化知识;
11. 学生展示
通过“实验回顾并做记录”、“实验讨论”、“实验分享”、“实验总结”环节,让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实验细节,从而得出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并注意生活中运用小细节。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总结,总结实验注意事项及相应知识点。
三、发酵技术
以上产品都运用了发酵技术,请问什么是发酵技术?
答:利用生物学的原理,通过一定的工业流程生产相应产品。
学生总结
总结(1分钟)
(十一)实验总结,会考链接
团队名称
得分
泡菜
米酒
葡萄酒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自主检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基因工程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基因工程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节 发酵技术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发酵技术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案背景,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