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人教版
展开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表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D.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2)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2分)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岁亦莫止 悟言一室之内B.于嗟鸠兮 举匏樽以相属
C.王回深父 蒲苇纫如丝D.契阔谈䜩 偭规矩而改错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人生几何
B.有感于斯文 哀吾生之须臾
C.便利此月内 本自无教训
D.宁溘死以流亡兮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雪霏霏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③足以荣汝身
④天下归心
⑤榆柳荫后檐
⑥群贤毕至
⑦火尚足以明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①⑤∕②⑨∕③⑧∕⑥⑦∕④B.①④∕②⑨∕③⑧∕⑥⑦∕⑤
C.①⑤∕②⑦∕③④∕⑥⑨∕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⑨
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类别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今安在哉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④凌万顷之茫然
⑤不能喻之于怀
⑥何言复还来
⑦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④∕③⑧∕⑤∕⑦B.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节选自西晋石崇《金谷诗序》)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列坐其次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B.足以极视听之娱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余以元康六年
D.情随事迁屡迁其坐
(2)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B.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C.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D.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是干支纪年,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
B.阴,古代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华阴、江阴、淮阴、汤阴等。
C.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D.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和马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所记叙的都是人贤、物备、景幽、事雅的聚会,但两次聚会的缘由并不相同。
B.作为诗序和诗集序,两篇文章都未提及对诗歌的具体评价,而是以记录聚会环境和聚会过程为重点。
C.两篇文章都有两晋之人生命观的体现,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D.从文章风格上看,《兰亭集序》在措辞与文笔上更胜一筹,写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都颇具清雅之风。
(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
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下面对诗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青松生在东园,平日里被深草掩没了形姿,一旦严霜降临,百草凋零,它挺拔的英姿常青的秀色便卓然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之中。
B.五、六两句表明,一株株的青松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中为此等景观感到诧异惊奇。
C.诗人有时手提酒壶流连于青松之下,有时从远处瞻望青松之姿,表达出对这位卓然不群的“高士朋友”无比的敬仰爱慕之情。
D.结尾两句看似突兀,实则最有深意:人的生命有限,弥足珍贵,更不必把自己束缚在仕途尘网之中,应如青松一样,保持独立自由的高洁品格。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形象特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引用《诗经•郑风》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自己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结婚后日夜劳作,没有停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描绘远村依稀可见,炊烟袅袅升起宁静画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作者用侧面描写表现客人箫声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下列词语字的读音与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抹煞(shà) 芰荷(jì) 嚎啕 断章取义
B.斐然(fěi) 猗郁(yī) 吐哺(bǔ) 落第 自鸣得意
C.芜杂(wú) 木椽(yuán) 垝垣(guǐ)冶游 痛心疾首
D.肄业(yì) 媛女(yuàn) 赍钱(jī) 销蚀 以身徇职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咸丰十六年,曾国藩奉命从长沙调任衡州当知州,下车伊始,便马不停蹄地组建水师,兴办团练,使得当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B.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是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更不必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C.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强征关税的行动的实质和危害。
D.6月22日,杭州豪宅火灾致4人死亡,保姆已初步交代纵火犯罪事实。一场火焰就毁掉了一个幸福之家,希望这种耸人听闻的事件不再发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围绕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同步带动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腾飞之路。
B.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经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
C.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D.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已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的作者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婉转缠绵的独特风格。
B.《游褒禅山记》选白《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C.《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既是客观景物的特点,又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体现。
D.《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以善恶相容、真假共存的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一句有一处不当,请根据实用文体的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修改。
(1)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2)我是本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拟定于本周五19:00组织一次国学讲座,特向总务处提出借用礼堂和相关设备的申请。(申请书)
(3)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15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同学于1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公交卡和人民币52元,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对下述文字进行描述,可根据情景适当扩展。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半山居雾若带然。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念想儿”,是指带有感情色彩的纪念物。曾经的一颗棒棒糖是一种念想儿,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一张毕业照是一 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记忆;一枚奖牌是一种念想儿,见证了追求中的拼搏与汗水……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一段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1.
【答案】
A
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2分)
【答案】
B
【考点】
通假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B
【考点】
古今异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C
【考点】
词类活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A
【考点】
文言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答案】
D
C
A
C
①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②(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竹子、草药之类。
③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之人,不曾拜见过天子,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
④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常常在险阻,而人们很少能到达那里。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三月上旬,为了做禊事,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茂盛的树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空气清新,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用来舒展眼力,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人与人相互交往。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寄托情怀。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感到高兴和满足。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慨随之产生,转瞬间,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听凭造化。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后人看待今人,可悲呀,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事情不同了,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我在元康六年、徐诸军事,(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有的低下,各种果树、松柏,没有不齐备的,养鱼池,那些用来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祭酒王诩要回长安,到涧中去,多次变更宴坐之地,有时依次坐在水边、瑟、笙、筑一起载于车中。等到了住地。于是众贤士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就罚酒三斗,对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死亡感到恐惧、姓名,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大概会览阅吧。吴王师、始平武功苏绍,五十岁。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答案】
B
(1)B(2)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那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赏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考点】
诗
【解析】
(1)本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确切来说是赏析诗歌的物象。答题前应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明白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什么事,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哪些情感。
【解答】
B.“一株株的青松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中为此等景观感到诧异惊奇”分析有误。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意思是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人们感到惊奇的是面对单独一棵树,而不是一片松林。故选B。
抓住诗中写该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精神品质。本题要求分析“青松”的形象特点。“众草没其姿”,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却仍“卓然见高枝”,足以见出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不惧荒草埋没。“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可知青松不畏惧寒冷,傲然挺立之坚毅品质。“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以人们对成片树林的无感觉,与单独面对一棵青松时的惊奇态度形成对比,突出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的形象特点。
答案:(1)B(2)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淹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比那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赏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答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答案】
B
【考点】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A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垂念”改为“常念或思念”;
“一把手”改为“负责人或社长”;
“全部”改为“全都”;
垂念,常念/思念,一把手,负责人/社长,全部,全都,52元,若干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考点】
对联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要求掌握对联式仿写。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解答】
首先要了解春节和端午节的节日习俗,同时按照语意排列短语,注意对联的结构一致,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第一联写春节,“江边柳线”对“门上桃符”,根据语意,后接“迎春绿”对“耀眼红”。注意仄起平收。第二联写端午节,“青艾驱瘴”对“碧波竞舟”,根据语意,后接“千家乐”对“十里欢”。注意仄起平收。
【答案】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考点】
句式仿写
【解析】
本题考查扩写句子。扩句实质上是以原句为基础,增加一些必要的成分,使原本简单、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形象。本题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诗句,应了解诗句意思进行扩写,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注意语言风格、中心、字数限制。
【解答】
解答本题,首先要翻译句子,句子翻译为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池,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分析句子可以得知,可以对青山、白雪、夕阳、云雾进行描写,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描写对象,描写应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运用表现手法,添加句子。运用衬托、对比、象征、以动写静等表现手法突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内容。
四、作文(60分)
【答案】
念想儿
想念像是一杯苦茶,带着记忆的苦涩,却又飘着思念的醇香,让人像是醉在水墨画。
我的念想儿是老屋。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大房子里,因为妈妈是为教师,工作太忙,没空带我。所以,我幼时的记忆就像一道填空题,爷爷、奶奶、老屋是三个正确答案,把记忆塞得满满当当。
记忆中的老屋不老,只是它太大了,就像长了好多年似的,幼时的我总是这样 想。爷爷奶奶总嫌它太大,进进出出都好麻烦,但我却顶喜欢,因为有了足够大的空间供我玩要。现在还记得,幼时的自己浑身都消耗不尽的力气,从东跑到西,从前跑到后,就连喝口水都要跑个马拉松。奶奶总说我没事瞎忙活,我小嘴一噘,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来回奔忙,挥洒汗水,乐此不疲。
记忆中的老屋有许多乐趣。竖起的一个铁架子,我央求着爷爷给我改装成了秋千,之后在那上面荡啊荡,爷爷奶奶从此都不敢对我放下半颗心,生怕哪天一个不留神摔个嘴啃泥。
家里给小狗搭的狗棚,我不知在那儿玩过多少次,只记得小狗不止一次抗议我非法入侵狗宅。爷爷侍弄的一方小花坛,年年落红满地,岁岁凌乱不堪,罪魁祸首谁都知道,特別是老屋一定心知肚明,可我却从未挨过罚,不知道是不是老屋帮我隐瞒了事实真相。还有庭院一角的那棵歪脖李树,到了秋天,被满树的果实压得更弯了,正好到了我力所能及的高度,于是一个个鲜黄鲜黄的李子就全都到我贪吃的嘴巴里啦!我也想分给老屋一点点,可是我又怎么能找到它的大嘴吧?
时间就像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就连冬天的严寒也无法冰冻住它的脚步。妈妈把我接到了她的身边,爷爷奶奶又在老屋住了一年,便也来照顾我,老屋先是失去了伙伴,之后便彻底冰冻在那里。
我又回到老屋,它显得老了,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大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大锁,一把锁住了往日的欢笑,我走进它的怀抱,就像感觉单调的色彩在被一点点抹去,渐渐调制得五彩斑斓。
歪脖李树开始摇动,像是在欢迎我。我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夕阳一点一点隐没在那颗树下,天空吞噬掉了最后一抹晚霞,琥珀色的暮霭开始从东方蔓延,我像掉进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老屋,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那是一段无法再回去的过往。人得有个念想儿,念想儿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考点】
话题作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读,仔细审读作文材料;第二步,抓,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材料的意图,猜测出题者的倾向性;第三步,联,联想材料和标题之间的关联性,联想与材料有关的作文素材;第四步,悟,悟出生活哲理,拔高作文立意。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并且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目在命题上不落棄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念想儿”显然是一个名词,材料中的“棒棒糖”“毕业照”等,承载的都是一份记忆和感情。考生可以从小事入手,比如“糖葫芦”“妈妈做的小衣服”等,最后落脚到一个人,一份感情上去,友情、爱情或者是亲情,这都是“念想儿”。材料里有几个提示点“念想儿,是指带有感情色彩的纪念物”“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承载着一段回忆,一份深情”,可知写作对象应是承载我们情感的某件事物。
参考立意:
1、念想儿是老家的那棵樱桃树,承载着儿时美好的记忆;
2、家,永远是我们的念想儿;
3、念想儿是妈妈口里的那双千层底布鞋,让我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念想儿是我珍藏的一把伞,那是陌生人带给我的感动与温暖等。
【解答】
念想儿
想念像是一杯苦茶,带着记忆的苦涩,却又飘着思念的醇香,让人像是醉在水墨画。
我的念想儿是老屋。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大房子里,因为妈妈是为教师,工作太忙,没空带我。所以,我幼时的记忆就像一道填空题,爷爷、奶奶、老屋是三个正确答案,把记忆塞得满满当当。
记忆中的老屋不老,只是它太大了,就像长了好多年似的,幼时的我总是这样 想。爷爷奶奶总嫌它太大,进进出出都好麻烦,但我却顶喜欢,因为有了足够大的空间供我玩要。现在还记得,幼时的自己浑身都消耗不尽的力气,从东跑到西,从前跑到后,就连喝口水都要跑个马拉松。奶奶总说我没事瞎忙活,我小嘴一噘,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来回奔忙,挥洒汗水,乐此不疲。
记忆中的老屋有许多乐趣。竖起的一个铁架子,我央求着爷爷给我改装成了秋千,之后在那上面荡啊荡,爷爷奶奶从此都不敢对我放下半颗心,生怕哪天一个不留神摔个嘴啃泥。
家里给小狗搭的狗棚,我不知在那儿玩过多少次,只记得小狗不止一次抗议我非法入侵狗宅。爷爷侍弄的一方小花坛,年年落红满地,岁岁凌乱不堪,罪魁祸首谁都知道,特別是老屋一定心知肚明,可我却从未挨过罚,不知道是不是老屋帮我隐瞒了事实真相。还有庭院一角的那棵歪脖李树,到了秋天,被满树的果实压得更弯了,正好到了我力所能及的高度,于是一个个鲜黄鲜黄的李子就全都到我贪吃的嘴巴里啦!我也想分给老屋一点点,可是我又怎么能找到它的大嘴吧?
时间就像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就连冬天的严寒也无法冰冻住它的脚步。妈妈把我接到了她的身边,爷爷奶奶又在老屋住了一年,便也来照顾我,老屋先是失去了伙伴,之后便彻底冰冻在那里。
我又回到老屋,它显得老了,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大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大锁,一把锁住了往日的欢笑,我走进它的怀抱,就像感觉单调的色彩在被一点点抹去,渐渐调制得五彩斑斓。
歪脖李树开始摇动,像是在欢迎我。我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夕阳一点一点隐没在那颗树下,天空吞噬掉了最后一抹晚霞,琥珀色的暮霭开始从东方蔓延,我像掉进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老屋,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那是一段无法再回去的过往。人得有个念想儿,念想儿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①性情爽朗,心直口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