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与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483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与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483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3动能与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483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新版新人教版
2021学年11.3 动能和势能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3 动能和势能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以致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关于“能”的俗语,引入“能”的概念,即物体具有做功的性能或本领,并介绍能量的单位,最后,重点落在动能和势能的探究上.通过实验探究运动的物体、被举高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做功的本领,即它们都具有能量,进一步探究能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新课标要求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本节内容先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加深对动能、势能概念的理解.
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掌握物体做功的基本知识,在讲述能的初步概念以后,结合实验探究,学生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
1课时
边探究、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地教学.所以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滑槽、钢球、斜面、木块、小方桌、沙箱、小重物、弹弓、多媒体课件.
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7-P70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说明:提到能,我们能想到很多,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与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具有热能.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动能
1.能量
教师列举以下几种情境:
(1)运动的小球将竖立在桌子上的粉笔撞翻,推动物体做功;
(2)被高举的小球下落在平整的橡皮泥上,打出了很深的坑痕,对物体做功;
(3)被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起,对小球做了功.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运动的小球、被高举的小球、被压扁的弹簧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些物体能够做功,是因为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一个物体具有能,并不是说它一定做了功或正在做功,而是它能够做功,可以做功;
(2)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符号为J.
2.动能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高速行驶的列车 奔腾的黄河水
教师并列举出如下情境:①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②飞行的子弹;③风吹动帆船航行……
学生小组内思考交流找出这些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①这些物体都在运动;②这些物体都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具有动能.教师提出问题: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具有动能:静坐的人,足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从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
学生讨论并回答:运动员、炸弹和空气是运动的,具有动能;人和炮弹是静止的,所以不具有动能.
3.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钢球、斜面、滑槽、木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你能让钢球具有动能吗? (2)你能让钢球做功吗?
交流讨论:每次实验中钢球的动能一样大吗?你是怎样比较钢球的动能大小的?用到了什么方法来研究问题?
方法点拨:把钢球动能的大小转换成木块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此处运用了转换法.
【设计实验】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
(2)如何改变速度?如何改变质量?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点拨.
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钢球从滑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碰上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进行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并巡视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撞得远.
2.用质量不同的钢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个钢球把木块撞得远.
教师点拨: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这是控制质量相同,来研究速度与动能的关系;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滚下,这是控制速度相同,研究质量与动能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控制变量法”.
【分析论证】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1.同一个钢球从越高处滚下,速度越大,木块被撞得越远.
2.质量大的钢球与质量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质量大的钢球把木块撞得远.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想想议议】
比一比行驶的小型客车和大型客车,谁的动能大?
教师引导:汽车的动能较大有没有安全隐患?怎么办呢?在高速路上怎样限制大型和小型客车的车速呢?
解决措施:限制超载、限制超速;大型客车质量大限速小些,小型客车质量小限速大些.
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对点训练】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B.该实验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高度有关
C.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答案】C
(二)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洪水的动能会产生危害,同时还会引发一些灾害,如山石滚落,山上的石头具有能吗?
学生思考:洪水从高处流下,山上的石头从山上滚落,都可以做功,说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
师生共同总结: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
小方桌的桌腿放置在沙箱的沙面上,让重物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撞击小方桌,小方桌下陷得越深,重物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1)让同一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撞击小方桌,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
(2)让不同质量的重物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撞击小方桌,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
【实验现象】
(1)同一个重物从越高处下落撞击小方桌,小方桌下陷得越深.
(2)从同一高度下落,质量大的重物比质量小的重物把小方桌撞击得更深些.
【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被举高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重力势能的应用吗?
学生交流应用:打桩机,其重锤质量大,工作时举得高,增大重锤的重力势能;水力发电站修筑拦河坝储存更多的水、将水位提高,尽量使水的重力势能更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
【对点训练】
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皮球表面涂黑,使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所示.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图中________(选填“A”或“B”),由此可知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有关.
【答案】B 高度
(三)弹性势能
【课件展示】
撑竿跳高 拉弯的弓
演示实验:用弹弓射纸团.
提出问题:不拉弹弓,弹弓能把纸团射出去吗?拉长的弹弓具有能吗?
学生讨论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用弹弓将纸团射得更远.
学生认真观察每次弹射的距离的不同,同时观察橡皮筋被拉长的距离的不同.
师生归纳明确: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和物体本身的因素有关.对于同一材料,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学生举例:生活中弹性势能的应用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交流能力,明确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对点训练】
小明在玩蹦蹦杆,在他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
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
【答案】A
三、学以致用
1.下面关于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B.具有能的物体都在做功
C.不做功的物体就不具有能
D.能够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
2.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A.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头
B.被拉开的弓
C.举重运动员举起后静止在空中的杠铃
D.百米跑道上正在比赛的运动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具有能
B.运动的物体由于没有对别的物体做功,所以不具有能
C.只有物体被举高了才具有能
D.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答案】1.D 2.D 3.D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
1.学习了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了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3.实验过程中,还学到了物理实验探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动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二、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4.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这节课首先利用具体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发现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节课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是由学生自主总结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利用分类法找出事物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进一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培养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物体
动能/J
抛出去的篮球
30
行走的牛
60
从10 m高处落下的砖块
2.5×102
跑百米的运动员
3×103
飞行的步枪子弹
5×103
行驶的小汽车
2×105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以致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11.2 功率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以致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1 功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以致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