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教案-教科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1486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科学-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教案-教科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1486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展开《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学科:《科学》
课例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课型:情境创设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年级: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金属、木头和塑料制的物体各三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3.材料盘,毛巾。
4.记录单。
师演示材料:水槽、小木块、塑料梳子、铁钉、小彩纸片、塑料泡沫、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导入新课
1.在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大家猜一猜,下面这些物品在在水中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物品有塑料积木、头发、尺子、铁片、玻璃球、空塑料瓶、硬币、铅笔、钥匙、螺丝钉。
2.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3.那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准确,我们需要实验验证。
4.为什么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下,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运用情景教学、启发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导入点题效果。)
二、预测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
1.下面老师出示不同的材料,并把它们编上序号,编号为(A1、A2、A3、B1、B2、B3…)让学生观察这些材料,用手摸一摸,看一看,猜测那些编号的材料在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2.分组讨论,并填好预测表(老师提示浮↑, 沉↓)
3.要求学生对预测的结果进行收集、整理、汇报,对有争议的地方加以标注。
(设计意图:探究第一步就是大胆猜想,通过对物体触摸观察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预测,这样充分调动他们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让他们主动参与。)
三、物体沉浮实验的探究
1.谈话:你们刚才做了预测,那怎么样判断你们做的预测是否正确呢?
生: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含义。
3.出示实验要求:
(1)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任务;
(2)请操作员每次只能拿一件物品,轻轻放入水中,再放手,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现象后才拿出来,要多实验几次,反复验证;
(3)请记录员做好记录,填好记录表;
(4)做完试验后请卫生员把物体从水中拿出,擦干水,摆好。
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还比较陌生,探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提高实验的效率。)
5.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收集、整理、汇报,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6.汇报结果:(课件出示实验表格及填空题)像铁、铝、铜这样的金属材料,在水中容易沉 ;像木头 、塑料这样的材料,在水中容易浮。物体的沉浮跟材料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材料沉,什么样的材料浮,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以填空模式出示实验结果,降低了学生实验总结的难度。)
四、认识木头
1.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木头具有浮于水面的这一特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它的这一特性呢?我们继续探究。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木头制成的物品,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学生汇报)
3.老师收集了一些木制品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课件出示“木制品”图片)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木头的其它特性,使学生再次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帮助学生整理木头的特性起到了引导作用。)
4.这些木制品有什么用途呢?人们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请各组进行组内探究,并且填写气泡图。
5.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木头的特性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还可以进行探究。
6.师:生活中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十几年,由于环境污染和人工采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容易引发沙尘暴。人们意识到了危机,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屑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吗?(学生自由说)师介绍有木塑材料、科技木等。
7.小结:木材的替代品不但节约了森林资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有效的弥补木材的缺陷,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生活中木材的替代品以及教师的小结,帮助学生明白了木材替代品不但可以节约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2.设计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个易拉罐和一个吕钉同时放入水中,他们是沉?还是浮?让学生猜测,然后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也会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整合所学的知识,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面的拓展会让学生的脑子里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