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各科试题+Word版缺答案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试卷
1.(9分)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2.(10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3.(12分)豌豆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问题。
(1)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矮茎豌豆出现是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进行实验,F2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这个比例出现的条件是(至少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红花腋生与白花顶生豌豆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设花色基因用A、a,腋生、顶生基因用B.b表示),F1自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则亲本红花腋生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对上述F1植株进行测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顶生:白花腋生= 。
4.(12分)在自然鼠群中,已知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控制黄色,a1 控制灰色,a2 控制黑色,显隐性关系为 A>a1>a2,且 AA 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是 ,它们再生一只灰色雄鼠的概率是 。
(2)现进行多对 Aa1×a1a2 的杂交,统计结果平均每窝出生 8 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 Aa2×Aa2 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出的黑色小鼠占比为 。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测结果: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黄色雄鼠基因型为 Aa1。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黄色雄鼠基因型为 Aa2。
5.(16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正常果蝇表现为野生眼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亮红眼(e)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该实验可得出亮红眼突变是 染色体上的 突变。
(2)除了亮红眼(e)突变型果蝇外,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a)、猩红眼(d)等类型,两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和3号染色体上,亮红眼e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研究人员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F1
F2
♂
♀
♂
♀
野生型
25
26
91
93
突变型
0
0
70
72
分析实验结果,研究人员认为亮红眼突变基因e不在2号染色体上,他们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若不考虑d基因,该杂交实验中亲代父本的基因型是 ,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3)有关资料表明,亮红眼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方案来探究亮红眼与猩红眼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还是由两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造成的。(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3分)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种子的长粒对圆粒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糯性和非糯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甲、乙、丙三株杂合植株,让其进行如表两个杂交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子代数量足够多,回答相关问题:
(1)甲、乙、丙三株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_________(填"一”或"二")能判断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从上述两个杂交实验中的F1中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A/a. 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简述实验方案,预测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实验二F1中的长粒非糯性植株随机交配,后代长粒非糯性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在一定的条件下,实验二的F1只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 1 : 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7.(14分)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用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品系做杂交育种是开发利用杂种优势的有效手段。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使其雄性可育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3)现有某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甲,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若要鉴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其实验步骤及结论如下:
实验步骤:
①让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
②将植株_________(填“甲”或“乙”)所结的种子全部种下去;
③统计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
实验结论: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和对应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
8.(14分)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基因分别用d,e,f表示, 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
(1)写出纯种果蝇品系①、④的基因型: 。
(2)验证分离定律的交配组合 (可用这些交配组合的子代做进一步实验)种数为 。
(3)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应选择②×④,③×④这两个交配组合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只能选择上述两个交配组合的理由是:只有这两个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能同时满足如下两个要求:出现_______个体(填“双杂合”或“单杂合”);相应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4)②×③的子代自由交配的表现型比例是 (不需答表现型),假设可以提供3种性状全为隐性的个体,则②×③的子代测交的表现型比例是 (不需答表现型)。
(5)若②×③的子代出现了残翅、黑身个体,原因最有可能是发生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 花叶紫叶感病(2分)
(4)AaBbdd(2分)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8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
(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
(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
(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Dd×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
2.【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有毛(1分) 黄肉(1分)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可判断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有毛和无毛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
(2) 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亲本B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为杂合的。结合(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3.【答案】(每空2分,共12分)
(1)不是 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或一对相对性状),不存在基因重组
(2)豌豆的圆粒对皱粒完全显性、黄色对绿色完全显性 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存活率相同
(3)Aabb 1:1:3:3
【解析】(1)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D.d基因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相对性状,因此,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并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性状分离比是在完全显性,且配子存活力、受精几率等都相同的情况下才能符合。豌豆的圆粒对皱粒完全显性黄色对绿色完全显性、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存活率相同等。
(3)红花腋生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顶生的基因型为aaB_,两者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其中白花;红花=5:3,说明F1为Aa、aa,顶生腋生为3:1,说明F1为Bb,因此亲本红花腋生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顶生的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aabb,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3:3,则F1植株与aabb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顶生:白花腋生=1:1:3:3。
4.【答案】(每空2分,共12分)
(1)Aa2×a1a2 1/4
(2)1/3
(3)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统计后代毛色及比例 黄色:灰色=1:1 黄色:黑色=1:1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如下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亲代均有a2,又因后代有3种表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灰色(a1a1、a1a2)雄鼠的概率为1/2×1/2=1/4。
(2)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1/4AA胚胎致死,即2只死亡,则每窝生出的黑色小鼠为1/3。
(3)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Aa1或Aa2),可用测交的方法,即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a2a2)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灰色=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黑色=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5.【答案】(每空2分,共16分)
(1)常 隐性
(2)F2性状分离比接近9∶7,a、e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AAee 4/7
(3)实验思路:选择亮红眼果蝇与猩红眼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野生型眼
①若子代不出现野生型眼,则说明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
②若子代出现野生型眼,则说明两种突变是由两个不同眼色基因的突变造成的
【解析】(1)由于亮红眼和野生型果蝇杂交,F1全为野生型,且在F2中雌雄果蝇表现型一致,所以亮红眼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
(2)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都是野生型,由于F2雌雄中野生型∶突变型=9∶7,由此可判断控制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亮红眼突变基因e不在2号染色体上;亲代父本纯合亮红眼基因型是AAee,母本是aaEE,F1基因型AaEe, F2突变型雌果蝇(AAee∶aaEE∶aaee∶Aaee∶aaEe=1∶1∶1∶2∶2)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4/7。
(3)如果亮红眼和猩红眼是由1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则ee和dd是同一种基因。如果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则亮红眼基因型DDee,猩红眼基因型ddEE。实验思路:将亮红眼果蝇和猩红眼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眼色性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子代不出现野生型眼,则说明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 ②若子代出现野生型眼,则说明两种突变是由两个不同眼色基因的突变造成的。
6.【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Aabb、aaBb、AaBb
(2)二 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一中的长粒非糯性植株进行自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结果和结论:子代中长粒非糯性:长粒糯性:圆粒非糯性:圆粒糯性=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1/6
(4)丙产生的基因型为ab或Ab的配子致死(3分)
【解析】(1)分析实验一,子代圆粒:长粒=1:1,则亲本关于此性状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非糯性:糯性=1:1,则亲本关于此性状的基因型组合为Bb×bb,据题干信息,三株植株都是杂合子,则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分析实验二,子代圆粒:长粒=1:1,则亲本关于此性状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糯性:非糯性=1:3,则亲本关于此性状的基因型组合为Bb×Bb,因此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分析,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2)实验一的杂交组合为Aabb×aaBb,无论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都是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实验二的杂交组合为AaBb×aaBb,中非糯性与糯性这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为3:1,圆粒与长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为1:1,且长粒非糯性:长粒糯性:圆粒非糯性:圆粒糯性=3:1: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一中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实验二中F的基因型为AaB_、aaB_、Aabb、aabb,因此若要从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验证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实验一中的长粒非糯性植株(AaBb)进行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长粒非糯性:长粒糯性:圆粒非糯性:圆粒糯性=9:3:3:1;也可以选择实验一中的长粒非糯性植株(AaBb)与实验一或实验二中圆粒糯性植株(aabb)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长粒非糯性:长粒糯性:圆粒非糯性:圆粒糯性=1:1:1:1。
(3)实验二中长粒非糯性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它们随机交配,可以分开分析这两对等位基因:Aa×Aa→1/4AA、2/4Aa、1/4aa;对B/b采取配子法分析,长粒非糯性植株产生B配子的概率为2/3,b配子的概率为1/3,随机交配产生子代BB的概率为2/3×2/3=4/9,Bb的概率为2×2/3×1/3=4/9,则后代长粒非糯性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4×4/9)-(3/4×8/9)=1/6。
(4)若某条件下实验二的只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2,分析知可能是丙(AaBb)产生的配子ab或Ab致死,若丙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配子致死,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长粒非糯性:长粒糯性:圆粒非糯性=3:1:2;若丙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配子致死,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圆粒非糯性:圆粒糯性:长粒非糯性=3:1:2。
7.【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不用去雄
(2)4 MsfMs
(3)②乙
③若子代全部为雄性可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f
若子代植株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
若子代全为雄性不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ms(共6分)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则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Ms、Msms,雄性可育基因型为msms、MsfMsf、MsfMs、Msfms。
(1)雄性不育品系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因此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不需要去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MsfMs的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可能出现雄性不育(MsMs)。
(3)根据题意分析,植株甲是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则其基因型可能为msms、MsfMsf、Msfms,植株乙的基因型为MsMs,让两者杂交,将乙植株所结的种子全部种下去,若子代全部为雄性可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f;若子代植株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若子代全为雄性不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ms。
8.【答案】(每空2分,共14分)
(1)DDEEFF和DDEEff
(2)6
(3)双杂合 两
(4)1:2:1 1:1
(5)(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解析】(1)由题意可知:①—④均为纯种,且①为显性纯合子,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故品系①、④的基因型:DDEEFF和DDEEff。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为验证分离定律的交配组合由:①×②,①×③,①×④,②×④,③×④,②×③,故种类数为6。
(3)由分析可知: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应选择②×④,③×④这两个交配组合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只能选择上述两个交配组合的理由是:只有这两个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能同时满足如下两个要求:出现双杂合;相应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因为②与③表现的相对性状有关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②×③的子代自由交配的表现型比例是1:2:1 ,假设可以提供3种性状全为隐性的个体,则②×③的子代测交的表现型比例是1:1。(5)若②×③的子代应出现全显类型,若出现了残翅、黑身个体,原因最有可能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生物试题(PDF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