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四散文阅读题点1赏析语言题__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 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四散文阅读题点1赏析语言题__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 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材上,命题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典题再做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名师解码
一、选材上:凸显核心价值,提升审美能力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为当代作家蒋子龙的散文《记忆里的光》,文本探讨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作者以回忆的视角去看人生中经历的点滴,以镰刀锤头为行文线索,用烙印在血脉中的文化符号贯通全文,以精神照亮人生,引导人生。
二、命题上:落实“四层四翼”,考查关键能力
第1题考查分析文本相关内容、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目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语言风格的鉴赏、表现手法的鉴赏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第2题考查分析作品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先把作者的思路顺序写出来,再结合文本分层进行梳理,要注意点出每个层次所写的内容。
第3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分析标题与文章行文安排的联系。
题点1 赏析语言题——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
高考对散文语言类题的考查,往往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入手,进而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体会语言风格。其中,句子含意和语言艺术赏析是考查的重点。语言类题目,切口虽小,但关涉很深,往往牵连到对内容、主旨的理解,对手法、情感、技巧、风格的把握。考生解答此类题目,往往会出现含意理解浮于表面,技巧界定不准的问题。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该针对问题,重点突破。
必备知识建构
关键能力突破
问题一怎样深入挖掘句子的含意?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从教材寻思路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思考角度本题属于理解句子的含意题。先抓关键词“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哀痛者”“幸福者”来理解字面意。这句话说的对象是革命志士,他们勇敢地面对血腥屠杀。再结合“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和文章主旨来分析其语境意。句子是在赞颂那些勇敢面对统治者的血腥屠杀,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英勇斗争、献身革命为最大的幸福的革命志士。
参考答案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勇敢面对反动统治者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愤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英勇斗争、献身革命为最大的幸福。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多看+多联”准确解答句子含意题
[特别提示](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意即能揭示出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思维流程
[满分答案]
问题二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艺术?
【例2】(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线条之美
梁 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从教材寻思路
赏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
思考角度本题属于语言特色鉴赏题。这是一段描写的文字,先辨识其语言特色,这里最主要的是用词之美、修辞之美、描写之美;再分别举例分析如何从这三个角度描写,并指明每个角度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用词精练。“泻”“浮”“洗”“笼”等动词以动写静,动中含静,写出月色柔和美妙、朦胧缥缈、如梦如幻的幽静之美;“静静”“薄薄”等叠字传神地摹写出眼前之景,而且具有音韵之美,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②修辞绝妙。“流水”喻月光的流动感,“牛乳”“梦”喻月色皎洁朦胧,引人入胜。③正面侧面结合。第一句正面写月光,后两句侧面写月光,正侧面结合,突出月色朦胧淡雅的意境。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
鉴赏语言表达技巧“三步骤”
[特别提示] 解答鉴赏语言表达技巧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判断表达技巧要准、全
(1)准确掌握技巧术语。要牢固掌握相关技巧,并能透彻理解其作用。
(2)多向赏析判断要全面。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都是多向切入,考生在此出现的问题最多,通常只是简单列出几个技巧名称,其他的技巧答不出来。在此,我们当然反对把所有的技巧都写上去的做法,但在“全面”上还是有所讲究的:优先切入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联系前后文,主要考虑表现手法;注意文字量,不忘表达方式角度。
2.分析表达效果要实在
(1)必须与内容相结合。只用一些“生动形象”一类的套话,分析表达效果定会空泛,所以一定要结合文本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坚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记住: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所抒的情、所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2)必须与语言相结合。书面解答时,要从文中相关部分抓住一些核心信息、关键词句,准确地引述于分析中。这样做,可以避免术语堆砌、内容空泛。另外,有时要与文章结构结合,分析其结构效果。当然,这要根据其位置特点而定。
思维流程
第一步:指出手法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内容
书法艺术“洗尽铅华”、草书“飞扬狂舞”等运用了拟人;“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了比喻,亦是运用了通感,用听觉来写视觉;“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了排比。
第三步:概括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满分答案]
纠偏补弱训练
选文关键词
子女与母亲之间的眷眷深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绣 花
琦 君
绣花,是母亲自认为最拿手、也最喜欢的一门手艺。她常常说:“眼看一朵朵的鲜花,在蓝缎子上、月白缎子上开放出来,心里真舒坦,仿佛自己脸上的皱纹都看不出来了。”
母亲说话竟是这般有文艺气息。其实她除了跟外公念过《三字经》《百家姓》,还会背有限的几首《千家诗》之外,实在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她形容起事物来,总是妙不可言。有一次,她边绣花儿边自言自语:“把厨房事儿忙完了,不捉点晨光绣绣花岂不可惜。”“捉”字说得多妙!她又说:“不过绣花总是愈绣愈觉得屋子里冷冷清清的,连绣花针掉在地板上的声音都听得见呢。”我顽皮地问:“妈妈,那样细的绣花针,掉在地板上,会叮当一声响吗?”母亲没有回答。坐在边上拨着念珠陪母亲的姑婆笑笑说:“你一个九岁的小东西,哪里懂?”
看母亲绣花,我也吵着要绣。姑婆就会找块彩色绸子,剪成一只鞋面,用糨糊和纸贴得硬硬的,穿了丝线教我绣。可是我一抽丝线,就会打结。姑婆总是说:“慢慢来,绣花要耐着性子。这是姑娘家第一要紧的。”母亲也不时伸过头来看我几眼说:“绣得蛮好的。把绣花学会了,将来出嫁就不会给婆婆嫌五个指头并在一起的了。”我噘起嘴说:“我才不要有个婆婆管呢。我将来要文明结婚。我不要穿平底绣花鞋,我要穿最新式的织锦缎的高跟鞋。”对于闻名已久的“杭州织锦缎”与“高跟鞋”,我真是做梦都常常梦见呢。
母亲绣花的时间,多半在吃过中饭以后,下午烧“接力”(“接力”是家乡话,烧给长工吃的点心,接一下力的意思)以前;晚上呢,都在厨房洗刷完毕以后,就着摇曳的菜油灯绣花,那时我往往已上床呼呼入梦了。
白天绣花,母亲偶尔会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我就问:“妈妈,五叔婆都睡午觉,您为什么不睡?”母亲说:“没听说早起三朝抵一春吗?多少事儿要做,哪里还睡午觉呢?”我又说:“看您眼皮耷拉下来,都要用灯草来撑了(这也是母亲最爱说的形容词)。睡眼蒙眬的,绣出的花儿就不漂亮了。”母亲说:“你放心,我从小绣花绣到大,摸黑都会绣出朵朵鲜花来呢。”她把手里已经绣好两朵的梅花,伸得远远的,眯着眼儿横看竖看,非常满意的样子。我一看,真是好鲜活、好漂亮啊。
母亲的绣花手艺是村子里闻名的。村子里若有姑娘出嫁,都会来向母亲讨花样,请她教导她们配丝线颜色,告诉她们应该用几号的丝线等等。母亲都一一仔细地指点她们:梅花要淡,海棠花要鲜,牡丹花要艳。着针时都要从花心向外绣,里深外浅。叶子也是一样,浓浓浅浅的,看去才有远远近近,母亲不是个会画画的艺术家,可是竟然懂得现代的所谓“透视”与“立体感”呢。
后来我念中学以后,念到两句词:“换雨移花浓淡改,开心芳草浅深难。”仔细体味着,岂不正是母亲绣花时的心情?我就写信给母亲,把这两句词抄给她,并用白话详细给她解释。她自己不会写回信,是托二叔给我写的。信里说:“你抄的两句诗真好,二叔念起来,音调愈听愈好听,我真是好喜欢。可惜自己从小没好好念书,不会读诗读词。以后你若是读到像这样好的句子,捉摸着是我喜欢的,就给我抄来,细细解说一下。二叔一念出调子来,我就会记住的。”
二叔在信末附一笔说:“你母亲把这两句词翻来覆去地念,还听她边做事边哼呢。我觉得你母亲的心情,真是比‘换雨移花’还恍惚。她开心的,又岂是芳草呢?”
读着信,想起母亲低头默默绣花时的神情,想想她连绣花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那份刻骨的寂寞,不由得心头阵阵酸楚。我究竟已长大,懂得母亲的心了。原应当时刻在母亲身边,陪她谈心解闷的,却为了求学不得不远离她而去。我只有多多给她写信,以解她的远念,但又不忍再抄那样感伤的句子,触发她的心事。
真是“人生识字忧患始”,我宁愿母亲重温她少女时代轻松的小调:“阿姐埠头洗脚纱,脚纱漂起水花花……”那样或许多少还可以使她忘忧解愁于一时吧。
(有删改)
1.对点题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你母亲把这两句词翻来覆去地念,还听她边做事边哼呢。我觉得你母亲的心情,真是比“换雨移花”还恍惚。她开心的,又岂是芳草呢?
2.对点题本文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6分)
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叙写母亲绣花之事,刻画了她勤劳手巧、温婉热情的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思念之情。
B.母亲说话有文艺气息,喜欢听好诗好句。不过,她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
C.母亲绣花的手艺精湛,选图妙丽,布色讲究。虽然她并不懂艺术原理,但她讲究美、创造美的能力令人赞叹。
D.随着年龄增大,“我”慢慢懂得母亲的心。“我”只有多多写信,才可能稍稍宽解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牵心挂念。
专题四 散文阅读
典题再做
1.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相关内容、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过度解读。“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错,作者写火车、挎包、铁锤等事物,是因为这些寻常事物激励了作者的成长,引领着他在人生中不断奋进;成全他的文学创作的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锻炼中的成长。
2.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3.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题点1 赏析语言题——理解句子含意,
赏析语言艺术
关键能力突破
【例1】
思维流程
所有谋生行业 一样辛苦 干任何行业都同样辛苦 裁缝行业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深厚情感 肯定
[满分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2分)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3分)
【例2】
[满分答案] 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3分)
纠偏补弱训练
1.①借二叔之口,侧面描写出母亲喜欢词句而又恍惚的样子。②运用反问,强调母亲关心的不只是芳草,更关心在远方求学的子女。③通过写母亲念两句词时的喜欢与恍惚,表现了母亲思亲的寂寞之情。(每点2分)
2.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口吻和经历,讲述了母亲绣花的情景和对子女的思念,使文章真实、亲切,有感染力。②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叙事。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交代清晰明了。③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构成的细节描写(或“细节描写”,或写出两种具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了母亲勤劳手巧、温婉热情、关心子女的形象。④笔力清淡,语言朴素真挚,叙事娓娓道来,具有生活气息,充满淡淡忧愁。(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B 解析“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有误,属曲解文意。答题分数统计
错误原因分析
考查要点落实
明确各题的考查点(是□ 否□)
答案符合答题要求(是□ 否□)
掌握各题型的答题步骤(是□ 否□)
知识盲点标记
“多看”,理
解表层意
看关
键词
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一样”,“什么”是指 ,“一样”是“ ”的意思,句子字面意思是“ ”。
“多联”,挖
掘深层意
联系句
子位置
这句话是文中的上下衔接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所描写的辛苦的生活,引出结尾处 。
联系相
邻句子
及文中
关键语句
联系文中“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裁缝真的很辛苦”可知,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而“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则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这一行业的 和对辛苦踏实劳作、平稳真切生活的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赏析语言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十三讲 赏析散文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共24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三小说阅读题点3赏析环境题__明辨类型关注效果 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