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理解旋转的性质.
教学重点:旋转、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夹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
2.这些变换有哪些共同点?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理解旋转的性质.
三、导入新课
1.
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风扇的风叶,钟表的指针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归纳: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POP´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P和P′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旋转的决定因素: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课本练习
(1)请你举出一些现实生活、生产中旋转的实例,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转动,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多少度?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
(3)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3.通过类比试验探究旋转的性质
探究: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 )移开硬纸板.
思考:△A'B'C'是由△ABC绕点O旋转得到的.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必要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中进行思考:
(1)轴对称的性质中对应点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旋转呢?
(2)旋转是一个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此时,图形上的点发生旋转了吗?它是如何旋转的?哪个角表示了旋转的角度?
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通过实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 如下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解法1: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中,AD=AB,∠DAB =90°,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
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90°,BE′=DE.
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
图1 图2 图3
方法2:延长CB,作AF⊥AE,交CB的延长线于F,则△ABF 为所求图形.(如图2)
方法3:延长CB,以A为圆心,AE长为半径画弧,交CB的延长线于F,则△ABF 为所求图形.(如图3)
巩固练习
1.如图,五角星的五个顶点等分圆周,把这个图形绕着圆心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角度至少为( )
A、60° B、72° C、75° D、90°
2.下列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都能与原图形重合,其中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
A、B、 C、 D、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正八边形 圆及其一条弦
3.如图,Rt△AOB中,∠AOB=90°,OA=3,OB=4,将△AOB沿x轴依次以三角形三个顶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分别得图②,图③,则旋转到图⑩时直角顶点的坐标是( )
A、(28,4)B、(36,0)C、(39,0)D、(,)
四、课堂小结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5.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旋转的定义:
旋转中心 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 教材P64 练习1,应用拓展,归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