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资源九上语文第3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3第1课时

    部编版资源九上语文第3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3第1课时第1页
    部编版资源九上语文第3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3第1课时第2页
    部编版资源九上语文第3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3第1课时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第1课时免费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第1课时免费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3品味诗句,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4了解诗词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对古诗词经典名句进行简单的赏析。2反复诵读,充分体会作品的中心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学习要点1对古诗词经典名句进行简单的赏析。2品味诗句,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为世人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味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二、自主学习1.作者档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词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全集》传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作品,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父亲苏洵、弟弟“三苏”。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全才”,然而他的政治仕途却“一波三折”。写此词之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弟弟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2.背景链接《行路难(其一)》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离长安南下时写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免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水调歌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但苏轼却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其他的不如意之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去寻找答案。2.文体知识:(1)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 “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阙",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2)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3.词语积累1)生难字路(qí)    zūn    (pàn    (kē) 2)通假字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3)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老朋友)(4)特殊句式倒装句:多歧路,今安在宾语前置,应为“多歧路,今在安”)三、整体感知1.文题探讨“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来源:学.科.网】诗题中的“酬”是以诗相答之意。“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相逢的地点。“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此诗就是对白居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文体知识:(1)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 “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阙",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2)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2.分层解读《行路难(其一)》第一部分(第1~4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第二部分(第5~6句):写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第三部分(第7~8句):写诗人想隐居,而又幻想能受君命,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第四部分(第9~14句):写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一部分(第1~2句):交代贬地之荒僻第二部分(第3~4句):写归后的感受。第三部分(第5~6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变化。第四部分:(第7~8句):回应题目,答谢友人与其共勉。《水调歌头》把握上的关系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讨论明确:上关系: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情感变化:苦闷——矛盾——豁达——祝愿精读赏析1.如何理解《行路难一)》最后两句的深层含义?讨论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人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写出这两句,是经过前面诗句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于是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的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的阻遏,也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2.怎样看待和品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情感和思想境界?讨论明确:此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首联“凄凉地”与“弃置身”照应,把弃置的悲哀表达得沉痛淋漓。颔联睹物思人,“怀旧”突起惆怅,“到乡”唯有陌生,两句结合,表达了诗人如今百感丛生的复杂感情。颈联挺起,转写对坎坷际遇的达观态度 “酬”“赠”。二人阔别重逢,杯酒之间,感慨良多,但刘禹锡性格倔强、爽朗,对于失败和不幸,他不感消沉气馁,虽有一些感慨,但感而不伤,在颈联高亢旷达的基础上,顺势拈出“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示要在友人关怀的感召下再增长精神,投入到新的生活洪流中。诗人境界高奇,虽长期遭贬,感叹悲凉,但能超越狭隘的个人天地,把目光倾注于更广阔的天空,从“千帆过”“万木春”的境界中焕发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参与意识,给人以积极向上之感。3、《水调歌头》精读赏析1.学习上片(1)用自己的话将上阕的内容描述出来讨论明确: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呢?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呢?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2)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阕主要是写什么?讨论明确:上阕----望月(写景)明月、酒、青天、"我"、风(实景)宫阙(琼楼玉宇)( 虚景)(3)我欲乘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4)这种矛盾仅仅是“回天上”和“在人间”的矛盾吗?讨论明确: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 暗指 “朝廷”、“地方”)(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讨论明确::这句写出了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积极乐观的情怀。(6)总结上阕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的徘徊困惑心态;于是想到乘风飞往月宫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下阕(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阕内容讨论明确:月光从红色阁楼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的人。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总是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2)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下阕主要是写什么?讨论明确:下阕----怀人(抒情) (3)怀念谁?讨论明确:子由(4)“转朱阁,低绮户”这句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此事古难全”反映出作者怎样的胸怀?讨论明确:“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恨亲人难聚、恨命运多坎坷,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旷达、乐观的对待不幸,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并将这种祝愿推广到所有承受离别之苦的人。(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由此还表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②旷达的胸怀,乐观的生活态度 (7)总结下阕下阕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上。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接着有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体现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四、课堂小结《行路难》(其一)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明月几时有》冷月无言,照人无眠,酒醉人,人已心碎,多少文人骚客都在清冷的月色中迷失自我。而我们的苏轼却在这月色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借酒浇愁,但浇灭不了苏轼胸中的似火热情;寄情冷月,却冷却不了苏轼一生的壮志雄心!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第3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A:导入新课,B:自主学习,C:合作探究,D:板书设计,E: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获奖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获奖第3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获奖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获奖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写法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