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女娲造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品读语言,质疑研讨,拓展训练,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神话创作中想象的运用;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设疑,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解疑。
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想象。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及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
重点: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
难点: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几幅神话的图片,并通过学生回答“人类从何而来”这一问题导入新课。
一、整体感知
1.生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女娲(wā) 掘(jué)起 掺和(hu)
绵(mián)延: 延续不断。
澄(chéng)澈: 清澈透明。
莽莽榛榛(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2.学生默读课文,概述故事。
3.将课文与课后短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分析课文的优点。
(明确)课文补充丰富的内容有: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被造出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课文的优点是:内容更具体,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活。
二、品读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想象力的或描写最生动的语句进行品析。
三、质疑研讨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女娲造人还可以有其他什么理由?
(提示)女娲想让人类帮她管理世界;女娲希望“人”和她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女娲想尝试当母亲的快乐等等。
2.女娲造出的第一批“人”是她精心构思及不断揉捏而成的;第二批“人”是她用藤条随意挥洒而成的,这两批“人”的天生素质是否会有差别?
(提示)也许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两批“人”有差别,因为第一批如同经过了更多的磨炼,他们会更坚强,更集中了女娲的灵气。或许有的学生会回答他们没有先天差别,因为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但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会导致后天素质的差别。
3.女娲为何不赐予每个人无限的生命呢?想象女娲当时的心理活动。
(提示)女娲会想:如果人类可以代代相传,后辈就可以继承前人的经验,并能有所创新,社会就会变得更进步。如果让男女婚配,让人类组合家庭,人间会充满爱,世界会更美好……
四、拓展训练
1. 展示材料《吴刚伐桂》: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 ,谪令伐树。”
2. 学生思考:在短文基础上,我们可以补充丰富哪些内容?
3.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想象,把它扩展为一个生动的故事。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五、布置作业
在小组创作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新奇想象,将编好的故事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想象
内容更丰富
语言更生动
人物形象更鲜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及反思,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预习检测,合作探究,总结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