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单元18 狼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18 狼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古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
①耽眈相向_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③意暇甚________
④盖以诱敌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②其首攧③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①觇(chān):探看。②攫(jué):刺入。③攧(diān):摔跌,意为“任由蛇怎么翻滚”。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①弛担持刀 弛:_______________
②意暇甚 意:_______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
④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画三处)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3)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反侧倾跌之状B.似有物捉制之C.渐近临之D.久之,蛇竟死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5)面对狡诈凶残的狼,屠户是弱者,面对巨蛇,螳螂是弱者,可最后弱者战胜了强者。请结合上面两则短文的内容,分别阐述弱者取胜的原因。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
②弛担持刀 弛:_______________
③狼亦黠矣 黠:_______________
(2)下列画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C.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D.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屠夫战胜狼的过程中,是“刀”的作用大还是“智”的作用大?说说理由。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_》,作者为__________。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 止:________
②一狼仍从 从:________
③屠大窘 窘:________
④弛担持刀 弛: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选文中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
(5)从这篇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以父为子
长安完盛之时①,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如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输货求丹,门如市肆。时有朝士②数人,造其第③。饮啜方酣,有阍者④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⑤。”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⑥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⑦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注】①完盛之时:指唐末动乱之前。②朝士:在朝为官的人。③第:大官的住宅。④阍者:守门人。⑤觐:拜见。⑥颦蹙:皱眉皱额。⑦昏耄:老迈。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B.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C.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D.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京都人甚慕之,输货求丹,门如市肆。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城中有个会法术的道士,自称已经三百多岁,而面色却好像二十多岁的少年。
B.人们对道士敬若天神,是因为大家都想从他那里学得长生不老之术。
C.道士的父亲来见自己的儿子,竟然“趋前而拜”,说明父子二人很可能是合伙骗人。
D.后来有人向路过的人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6. 古文阅读。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①,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②走舸③,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注释】①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②豫备:同“预备”。③走舸:轻快小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引南渡江 引:退避
B.遣诸葛亮诣权 诣:到,这里指拜见
C.实以薪草 实:真实
D.备与瑜等复共追 复: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A.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B.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C.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D.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在当阳与鲁肃相遇,两人共同谋划对付曹操的计策。
B.孙权派周瑜、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由于曹军发生疾病,初战告捷。
C.黄盖不仅发现曹军的战舰首尾相连,而且还感知当时风很大,建议用火攻。
D.周瑜先在战舰内装满柴草,浇上膏油,遮盖好,然后让黄盖写信假降。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慎其所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
【注】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④漆:墨漆。
(1)文中“商也好与贤己者处”中“好”的含义________。
(2)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比喻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回答。
(3)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进步与否的关键是什么?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见解。
8. 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谓君不善学擅长B.王生益愠更加
C.李生故寻王生特意D.莫逾自厌厌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
(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参考答案
1.
(1)①凶狠注视的样子,②像狗似的,③从容、休闲,④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①时间长了,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D
(4)狼的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2.
(1)①解除,卸下,②这里指神情、态度,③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④看,视
(2)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3)A
(4)①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②可是仔细观看又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姓张的人非常疑惑。
(5)【甲】文中“暴起”“劈”“断”“毙”等一系列动词说明屠户能够抓住有利战机,突然行动,果断杀狼,可见其有勇有谋。【乙】文中螳螂在蛇的头部,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刺入蛇的头部,可见其懂得摸清敌人的短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最终克敌制胜。
3.
①处境困迫,为难,②解除,卸下,③狡猾
C
(3)①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4)“智”的作用大。一开始,屠户心存侥幸,“投以骨”希望摆脱狼的追赶,但是最终失败了。后来,屠夫急中生智,寻找到了可以凭依的积薪;他“奔倚其下,弛担持刀”,避免了腹背受敌,且做好了与狼决战的准备;“暴起,以刀劈狼首”,他善于抓住战机,而且能一招制敌,杀死一只狼;“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他攻其不备,又杀死一只狼,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智”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仅靠一把刀和两只狼周旋,屠户就危险了。
4.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①仅,只,②跟从,③处境困迫,为难,④解除,卸下
(3)①(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堆积柴草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②(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4)认清了狼的本质,机智地抓住有利的地势和时机,勇敢对抗,最终战胜了狼。
(5)示例: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5.
(1)B
(2)京都人都很羡慕他,那些拿着东西来换仙丹,举着经纱来讨药方的人,使(他的住处)门庭若市。
(3)D
6.
(1)C(2)D(3)A(4)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
7.
喜爱,爱好
装满兰草的屋子,比喻良好的环境。
示例一:不赞同。环境都是外因,人的进步与否不应该依靠别人。
示例二:赞同。常言说“近朱者赤,周围的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8.
D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学贵善思;不耻下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测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狼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8课狼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第18课狼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