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节 运动的描》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615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节 运动的描》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615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节 运动的描》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1615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共8页。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机械运动的形式:主要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三种基本形式,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车身做平动,车轮做转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日常生活中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均可看成这三种基本运动的复合.
2.位置的变化包括距离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备课笔记
方法归纳: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选定参照物后,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位置变化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运动和静止的三层含义: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静止是相对的,通常所说的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参照物(多数是指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一致.
3.相对运动.两个物体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以其中任何一个作参照物,另一个都是运动的,这就是相对运动,且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备课笔记
课题
运动的描述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运动是普遍现象.
2.为了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把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 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 静止 的.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进
行
新
课
机械运动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P16图1.2-1,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哈雷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
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
(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粒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板书: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
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板书: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四季更替
B.花开花谢
C.流星划过夜空
D.生物的新陈代谢
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
答案:C
参照物
教师进行实验:将书本放在讲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思考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进
行
新
课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1: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这两种说法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因此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可见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我们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的物体(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A、B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一会儿后,在B火车开动过程中,坐在A火车中的甲感觉到自己在向后运动),引导学生说说A火车中甲的运动情况.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生1:以站台为参照物,坐在A火车中的甲是静止的;
生2:以B火车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而且感觉到自己在向后运动.
师:可见,同一物体可以有不同的参照物,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当然,选择的参照物是不是只有一个呢?请举例说明.
生:当然不是.如我们观察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作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作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是只有一个.
板书: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也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生1:放学后我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是运动的.
生2: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他是从西向东走,这时如果从他身后开过一辆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参照物的选择”,并引导学生思考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多媒体课件)
(1)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选作参照物后必须假定该参照物静止.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有时参照物的选择并不唯一,但应该便于研究问题.
进
行
新
课
(4)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5)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往往略去不提.
板书:参照物的选择
(1)不要将研究对象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例2】(2015·贵州安顺)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解析:“别动”是相对于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不要动,而小婷相对于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旁边超越的汽车是运动的,即位置是变化的,故A正确.
答案:A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同一情景下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老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相对静止的情况;飞机空中加油情景.
学生观察、感悟,加深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18图1.2-5甲、乙两个图,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不一定相同,进一步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多媒体展示)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只有当加油机与运输机或战斗机保持 状态时才能加油.此时加油机与运输机或战斗机的运动快慢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运动方向是 (选填“相同”或“相反”)的.
解析:空中加油要求加油机与受油机运动快慢及运动方向必须完全一致.
答案:相对静止 相同 相同
【例4】(多媒体展示)一条东西走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车上的乘客感觉甲车比乙车快,甲车比丙车慢,乙车上的乘客的这种感觉是以 为参照物;选取甲车为参照物时,则乙车向 行驶,丙车向
行驶.
解析:由题可知,甲、乙、丙三辆车都是向东运动的,且丙车最快,然后是甲车,最后是乙车;因此选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行驶,丙车向东行驶.
答案:自己(乙车) 西 东
教
学
板
书
课
堂
小
结
我们知道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好,今天的课就到这,谢谢!
教
材
习
题
解
答
【教材P16“想想议议”】
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图所示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解:哈雷彗星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猎豹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蜗牛相对于叶子有位置变化.
【教材P17“想想议议”】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是以旁边列车为参照物,由于两辆列车之间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前进了;当你的列车“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时,又以地面为参照物,发现自己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真正运动的是旁边的列车.造成两次判断不相同的原因是选择的标准不同.
【教材P18“想想议议”】
说说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静止的.
教
材
习
题
解
答
解:(1)甲图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人是运动的;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时,人是静止的.
(2)乙图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战机是运动的;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时,战机是静止的.
【教材P18“动手动脑学物理”】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解: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解:B(提示: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故A错;若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是正确的;若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解:运动员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而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
难
题
解
答
【例5】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选填“前”或“后”)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选填“前”或“后”)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
解析:小玉以自己和电线杆所在的直线为参照物,汽车向右运动时,这条直线绕电线杆逆时针转动,村庄向前远离这条直线,小树向后远离这条直线,周围的景物在绕电线杆做顺时针转动.
答案:前 后 顺
教
学
反
思
1.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正确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本节课内容较少,但学生对有些基础知识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如运动是绝对的,他们容易理解,可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又是相对的,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把看似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是这节课的难点,需要老师多举例,多提出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猜想与假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认识耳的重要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