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人体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617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人体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617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教案,共5页。
1.简述气体扩散的原理。
2.描述人体肺部和组织处气体交换的过程。
3. 表达人体呼吸过程的全过程。
4.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和注入空气〞,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煤气中毒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2.体验在探究和实验等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1〕气体在肺和组织内的交换过程;
〔2〕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教法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学生探究活动实验材料。
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肺的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2.复习物质运输的路线。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呼吸全过程的后面三个环节进行讲解,与上节课的肺通气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认识生物学上“呼吸运动〞与“呼吸〞的概念区别。教学的重点是〔1〕气体在肺和组织内的交换过程及原理;〔2〕人体呼吸过程的全过程。
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的实验来进行引入。讲述气体的扩散作用时,将事先准备好的香水洒在讲台前,问后排同学能否闻得到,来说明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气体的运输过程,要结合血液循环的途径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循环系统运输功能的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都在进行着呼吸,那么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日常经验判断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区别,并思考如何进行验证。
设置一个生活情境,直接引入课题。
探究
学习
1.探究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2.气体扩散原理
3.肺泡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分析
4.气体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5.指导阅读〔知识链59-60页答复以下问题〕
出示“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变浑浊。〞〔实验原理〕
通过我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以组为单位发布自己的结论〕
出示一个表格:经过科学测定的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的比拟。
通过刚刚的实验和提供的数据,我们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升高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呼吸的目的是什么?
从刚刚我们的分析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但是在测定的数据表中看出呼出的气体中还有16%氧气。这是为什么,氧气为什么不全部扩散到血液中呢?为什么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气体能进行交换呢?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气体是怎样扩散的?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香水,在讲台上撒几滴,几分钟后问问后排的同学是否能闻到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辞典〞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教师布置活动任务:
出示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学生分析讨论。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插图“图3-14〞对气体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各组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在“图3-16 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上标出氧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运行路线。
进一步讲解呼吸的全过程。
1.什么是呼吸?说明人体呼吸全过程及各个环节是怎样进行的?
2..吸入的氧气发挥了什么作用?
3.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都有哪些方面的用途?
根据提示的原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通过引导分析实验结果的出结论
完成实验,并根据现象得出正确答案“实验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简要答复:在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输送给了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了血液中随着肺循环排出了
“吸氧呼碳〞
学生听到香味的就举手,注意观察举手同学的顺序
体会香水的扩散作用,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气体能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1〞,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对气体的交换过程进行描述。描述时注意肺泡内和组织内不同气体成分的浓度关系。
总结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用语言加以表达。
完成“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对人体呼吸过程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阅读〔知识链59-60页答复以下问题〕
科学探究是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之一,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把科学探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6.知识拓展
〔1〕“高山反响〞、“高原训练〞的内容,说明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对这种环境是可以适应的。
〔2〕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菜窖中可能含有过多的二氧化碳。
〔3〕结合 “煤气中毒〞的有关材料,介绍煤气中毒的产生机理和预防方法。
阅读课本,听讲
在学生认知的根底上,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学习人体的气体交换quan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的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体内气体的交换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在肺内,另一个是在身体各组织器官内。
综合
运用
对脑缺氧的病人进行吸氧治疗时,氧是如何到达脑细胞的?
可以作为可下讨论的题目。
血液循环和呼吸结合在一起,说明了个系统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孤立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