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学校 |
| |||||||
课题 | 《望洞庭》 | |||||||
学科(版本)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 |||||||
章节 | 第六章 | 学时 | 1 | |||||
学习者分析 | 三年级学生在古诗方面比较薄弱,对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想象不是很丰富。 | |||||||
教学内容分析 | 这首古诗是诗人刘禹锡所作,古诗所描绘的是洞庭湖在秋夜下宁静、和谐的画面。在这首诗中,诗人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勾画出了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 |||||||
教学目标 | 通过品读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了解本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理解比喻的妙用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 |||||||
重点重难点分析 | 本节微课就是对古诗所中比喻的妙用的讲解来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
教学过程 | ||||||||
教学流程及内容 | 师生活动设计 | 媒体使用及分析 | 设计意图 | |||||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出示译文; 月光和湖水交融在一起非常和谐。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好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放着的一枚青螺。 5.找出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6解释第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课件出示: (比作) 湖面——未磨镜 为什么诗人吧湖面比作一面未打磨的镜子? 教师解释 7解释第二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课件出示:(比作) 洞庭湖——白银盘 君山 ——青螺 为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呢? 教师解释 8.课件呈现:修辞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想象丰富,比喻恰当,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比喻的妙用,体现出 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彩。 9朗读指导 10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了这美丽的洞庭湖,了解了这首古诗中比喻的妙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你的习作添色增彩。 | 微课教学是无生授课的,但是教师要把当作是真正的课堂,在授课中,教师就是一个导航仪,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理解知识。 | 在使用中,自己对其中一些功能掌握不够好,使用不熟练,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很新颖,可以很容易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每节课都能够使用希沃白板上的一些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新,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读一读,认一认,拼一拼,写一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写《望洞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