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 ________即景-部编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1633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
展开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上)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课题名称 | 第七单元 习作_______即景 | |||||
教学目标 | 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把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清楚,写具体,重点写好景物的变化。 | |||||
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按一定顺序把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练习中,把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清楚,写具体。要做到重点突出景物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的鲜活的要求有难度。 | ||||
难点分析 | 此次写作,需要学生对所要观察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物有较为稳定的注意力或时间较为持久的观察,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从而在心中有所思,有所感。对学生而言观察力和捕捉动态的变化有一定的难度。 | |||||
教学方法 | 1.利用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写作思路,培养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2.借助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抓住写作重点。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一、激趣引入,揭示写作题目 1. 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和短文: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教师小结 2.教师小结:太阳东升西落,春天繁花盛开,秋日大雁南飞……美丽而奇妙的大自然总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与难忘。每天身边的景物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二、梳理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1.出示:_______ 即景。什么是“即景”?说一说本次写作要求写什么? 2.“ _______ 即景”写什么? 师生讨论小结: (1)写最熟悉的景物和自然现象。 (2)拟题:可以填季节的词语,如春天(即景);可以填地点词语,如校园(即景);可以填自然景象,如日落(即景);可以填突然或正在发生的自然现象,如暴雨(即景)…… 三、提供支架,指导写作方法 1.“ _______ 即景”怎么写? 师生讨论小结,思维导图出示: (1)按一定的顺序。 (2)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 (3)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4)写出真情实感。 2.课件出示例文例句,具体引导分析写作方法。 引导分析: 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去写; 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有什么好处; 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情景交融。 3.出示风景图片,认真观察。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打算如何去写? (2)思维导图示例:引导分析写什么,怎么写。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四、自主写作,抒发真情实感 1.按照确定好的素材,完成自己的习作。 2.对待自己的作品应该像爸爸妈妈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好好珍视!写完后,认真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和字词,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 五、同伴互助,修改完善作品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同桌交换作品,认真读两到三遍,在文中和文末批注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或写法。
| |||||
小结 | “四时景物皆成趣。”在同学们的笔下静态描写,一定能写出景物的外形、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一定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进行细致描绘,使景物传神、生动、鲜活。
|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师生共同讨论,小组交流,练习表达,拟提纲,练习写作,组内评议,练习修改,集体评议,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美图欣赏,铺垫要点,梳理要求,明确内容,围绕要点,逐项击破,归纳要点,例文引路,动笔实践,评价跟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巧设案例,抛砖引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欣赏美景,笔下生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