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学案
展开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 相统一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开展,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引入课题
提问:
早餐吃的什么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人体能直接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吗?
引入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论。
营养的全面固然重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和吸收才是关键。
既稳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
消化和吸收
1.学生根据课本P83页的内容填写消化的结构名称。
2.提出问题:
〔1〕这些营养物质被什么分解?
〔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
〔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
〔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
1.小组合作分析图5-4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并答复下列问题。
2.看图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3.小组合作分析图3-7,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交流和答复下列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2.提出问题:
〔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
〔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
〔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物质?
〔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
1.阅读课本P59页相关内容。
2.思考问题。
3.答复。
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的原因。
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flash动画。
3.引导学生看图。
3.引导学生看图5-5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
4.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1.看flash动画。
2.对照课本P84页图5-5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
3
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
2.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外表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外表积那么有200平方米以上。
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外表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
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分析资料后产生疑问:
小肠的内外外表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2.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外表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
3.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4.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外表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
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
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
拓展
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思考并作答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开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学案设计,共4页。
初中生物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复习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