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十 笔端穷造化——画壁楼台歌咏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十 笔端穷造化——画壁楼台歌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卷五首
[宋]范成大
其 一
凿落秋江水石明,高枫老柳两滩横。
君看叠巘云容变,又有中宵雨意生。
其 三
春阴十日溪头暗,夜半西风雨脚收。
但觉奔霆吼空谷,遥知万壑正争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题画诗均以写景为主,并未刻意雕琢,却于简淡平实中见新奇。
B.其一诗中水、石、枫、柳、山、云构成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画面疏朗。
C.其三诗中“西风”意象表明这幅画是秋景图,故表现出辽阔万里之势。
D.题画诗重在观察,写出感受,“凿”“横”“觉”等字蕴含强烈的主观性。
答案 C
解析 “表明这幅画是秋景图”不正确,由“春阴”可知这是一幅春景图。
2.两首题画诗都写到了雨,请分析其表现手法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首由群山之上云朵形态的变化,想象半夜即将下雨,突出了画面上云层积累之厚重及变幻翻滚之动感;(2)第二首由连续天阴的早晨、溪头光线暗淡想象昨夜曾经下过雨,突出画面上雨后溪头涨满、风住雨收的情景;(3)第二首先想象雷霆万钧的声势,再想象千山万壑间大水奔流,由近及远,侧面表现出昨夜的雨下得很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韩子文题王摩诘画寒林
[宋]范纯仁
摩诘传遗迹,家藏久自奇。
高人不复见,绝艺更谁师。
水石生寒早,烟云结雨迟。
笔端穷造化,聊可敌君诗。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写景,和一般的题画诗重在写景有所不同。
B.首联写这幅画寒林的作品非同一般,收藏愈久愈发感到它的奇特非凡。
C.诗人感慨再也见不到韩子文,不知道该向何人去学习精湛的绘画技艺。
D.颈联具体写到寒林中的水石和烟云之景,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 C
解析 “高人不复见”的“高人”是指王维,不是韩子文。
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笔端穷造化,聊可敌君诗”意思是王维的绘画技法极其高妙,对大自然的描绘穷形尽相,这幅画可以与王维的诗相提并论。
(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的精妙的赞叹,对王维高超画技的高度赞扬,以及对王维极高诗歌成就的赞美。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姚子昂画马
[元]李俊民
雄姿卓立开天骨,腾踏万里如神速。
可怜不遇九方皋①,空使时人指为鹿。
自从大奴守天育②,无由更骋追风足。
中原一战收乾坤,白发将军髀生肉③。
注 ①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②大奴:成年奴仆。天育:皇家马厩名。③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主要表现了姚子昂高超、精湛的画马技艺。
B.首联逼真传神地刻画出马的卓立雄姿和骁腾神采,将一匹活泼矫健的马生动地置于读者眼前。
C.颔联运用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并将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改造成指马为鹿,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D.最后一联跳出了题画诗的窠臼,转而运用典故进行议论,增加了时间跨度,提升了思想深度。
答案 A
解析 “主要表现了姚子昂高超、精湛的画马技艺”错,这首诗属于“借题发挥”式写法,重在表达诗人对“怀才不遇”现状的感受。
6.本诗借“马”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贤者无人赏识的惋惜和同情。②对世无“伯乐”的慨叹。③对埋没贤才、弃置贤才的社会现象的批判。④对贤者受到牵制,难以施展才华的叹惋。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伤。
Ⅱ 题壁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义公①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②净,方知不染心。
注 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与“义公习禅”相呼应。
B.空林是禅房的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D.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
答案 D
解析 “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错,“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可见景色应该为清幽。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老学庵壁[注]
[宋]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 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答案 C
解析 “依然感到高兴”错,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衰老形枯”和“少睡眠”说明他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
4.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宋]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 湖边有寒光亭。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讯湖边春色”写词人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了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词人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答案 D
解析 “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6.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词人“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Ⅲ 题岳阳楼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 ①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词人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沉累:屈原沉湘。③虞舜:虞是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就是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④杜若:一种芳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二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运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结尾“回首”二句,化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答案 B
解析 “运用比喻手法”理解错误,“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西风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阳楼。应该是“拟人”手法。
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宦海漂泊的倦意。“湖海倦游客”二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②怀才被弃的幽怨。“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所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③政治清明的期盼。“回首叫虞舜”二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帘旌”和“夕阳”,近景远景合而为一。不动的帘旌,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B.颔联既点明了登临的地理位置,又写了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在观景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些许的怅惘之情,融情入景,借景抒怀。
C.经过前两联的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诗人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心中的愤懑,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D.“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时间、空间的跨度上来叙事,“万里来游”写出了诗人坎坷的际遇,内心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寻求消解。
答案 D
解析 “分别从时间……叙事”错,应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
4.试简要分析本诗尾联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古伤今,感怀伤时。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家国之恨,意味深长。②一语双关。“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含蓄地表达出对国家沦亡的沉痛之情。③借景抒情。诗人借衰老的枯木、苍凉的湖面,抒发自身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注]
杨 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 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答案 A
解析 “以岳阳楼为聚焦点”说法错误,是以岳阳楼为视角出发点。
6.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
(2)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题画诗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写,诗的内容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抒发作者的感情。这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互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
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题壁诗并不是专指流于墙壁上的诗句,而是指唐代诗人随手在壁墙、屏风、竹树等上面写的诗篇,书写上随性直观,除了题留在建筑物上的诗句外,也有诗人把诗题留在石壁、竹子、树叶等山间的自然物质上。题壁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怀,也道出了时代的变迁,以特殊的书写形式传递着种种信息。
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中华五千年历史,名楼无数,历代以来以楼题诗而更胜。俗称“江南三大名楼”的有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还有许多名楼或失于战火,或踪于历史尘埃,诸名楼与唐诗宋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相辉映,乃是中华文明生趣盎然之瑰宝,绵延不息之见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九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兄弟情深,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父之诫,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七 书卷多情似故人——读书感悟,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