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5课 站起来 站起来1-苏少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8/121754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15 站起来 站起来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15 站起来 站起来教案设计,共2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欣赏((站起来)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站起来”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让学生通过折折、剪剪等方法,改变纸的形状,做出有趣的形象。
学习内容
本课学习通过折、卷、剪等手法,使纸作品站起来,培养起初步的立体意识。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创造新的“站起来”的方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l
课前准备
a.教师准备:剪刀、胶水、颜料、铅画纸、卡纸、示范作品若干。
b.学生准备:剪刀、胶水、颜料、铅画纸、卡纸。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为主,欣赏、讨论为辅。
教学思路
A.尝试与体验
启发诱导,老师可以这样问:
“小朋友,桌上躺着一张纸,你会让它站起来吗?”学生作各种尝试,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
生生互动,交流纸“站起来”的方法。(如果学生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这时可随机点拨:“看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示范一些“站起来”的方法)。
小结:学生明白纸通过卷、折等方法会“站起来”。
B. 探究与创作
引导想像,启发学生通过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增强形象的趣味性。
老师示范,例举:可以问:“这个折好的形象看起来像什么?”学生做各种想像回答。
老师用剪刀剪成,“现在它又像什么?”教师上色,添加人物:
“看,这个小朋友玩得多带劲啊!”
c. 欣赏与分析
欣赏范例,自行探索,让学生明了:范例中各种形象的不同是因为纸“站起来”的形状与方法不一样;即使同样的“站”法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趣味追求。
D. 实践再创作
用一个你最喜欢的“站起来”的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E. 交流与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欣赏各自作品,互谈体会和建议。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可以通过演示、临摹让学生体会创新。
●采用诱导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拨成形。
●可以根据纸的形状让学生考虑“像什么”,启发添加、上色等,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生对纸张性能不了解,过软或过硬都会使“站起来”难以实现;过软“站不起来”,过硬剪不动。
解决方法一:统一给纸(如铅画纸);
解决方法二:让学生尝试失败后自己重新选择纸。
●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为了追求与众不同,东剪西折,反而过于繁琐,不仅失去美感,还“站不起来”。
解决方法:教学中渗透“站起来”的简单原理,强调“站”得巧妙,注意纸张形状的平衡与重心。
●上水粉色的时候不易过湿,过湿将导致纸变软而站不起来。
剪刀的安全使用教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一年级上册15 站起来 站起来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纸张可以站起来吗?,尝试——纸张怎样站才好玩呢?,欣赏——我也成功啦!,拓展——它们站得真神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少版一年级上册15 站起来 站起来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生互动,探讨解疑,循循善诱,体验快乐,赏析交流,激发潜能,合作探究,体验快乐,全员参与,合理评价,联系生活,延续激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苏少版15 站起来 站起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