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第四章 数列 单元过关检测 基础A卷
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8(单选)+4(多选)+4(填空)+6(解答),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
1.已知数列的前4项为:l,,,,则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母与项数一样,分子都是1,正负号相间出现,依此可得通项公式
【详解】
正负相间用表示,∴.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寻找规律,寻找与项数有关的规律.
2.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数列的公差为( )
A.1 B.-1 C.2 D.-2
【答案】A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列方程组,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数列{an}的公差.
【详解】
∵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a3=3,S6=21,
∴,
解得a1=1,d=1.
∴数列{an}的公差为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的公差的求法,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3.已知数列,满足,若,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
利用递推公式计算出数列的前几项,找出数列的周期,然后利用周期性求出的值.
【详解】
,且,,,
,所以,,
则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数列递推公式求数列中的项,推导出数列的周期是解本题的关键,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4.在等比数列中,,则=
A.或 B. C.或 D.或
【答案】A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又由,联立方程组,解得 的值,分类讨论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又由,联立方程组,解得或,
当时,则,此时;
当时,则,此时,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联立方程组,求得的值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5.等比数列中(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B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公比分析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等比数列中,,
当时,可得,及,故B正确;
但和不能判断大小(正负不确定),故A错误;
当时,则,可得,即,可得,
由于不确定,不能确定的大小,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6.两等差数列和,前n项和分别为,,且,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在为等差数列中,当,,,时,.所以结合此性质可得:,再根据题意得到答案.
【详解】
解:在为等差数列中,当,,,时,.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下标和性质,属于中档题.
7.函数的正数零点从小到大构成数列,则(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先将函数化简为,再解函数零点得或,,再求即可.
【详解】
解:∵
∴ 令得:或,,
∴或,,
∴ 正数零点从小到大构成数列为: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数列的概念,考查数学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8.已知函数(),正项等比数列满足,则
A.99 B. C. D.
【答案】C
【详解】
因为函数(),
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则,选C
二、多选题
9.无穷数列的前项和,其中,,为实数,则( )
A.可能为等差数列
B.可能为等比数列
C.中一定存在连续三项构成等差数列
D.中一定存在连续三项构成等比数列
【答案】AC
【分析】
由可求得的表达式,利用定义判定得出答案.
【详解】
当时,.
当时,.
当时,上式=.
所以若是等差数列,则
所以当时,是等差数列,不可能是等比数列;当时,从第二项开始是等差数列.
故选:AC
【点睛】
本题只要考查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利用求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10.已知数列的首项为4,且满足,则( )
A.为等差数列
B.为递增数列
C.的前项和
D.的前项和
【答案】BD
【分析】
由得,所以可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从而可求出,可得数列为递增数列,利用错位相减法可求得的前项和,由于,从而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出数列的前项和.
【详解】
由得,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
等比数列,故A错误;因为,所以,显然递增,故B正确;
因为,,所以
,故,
故C错误;因为,所以的前项和,
故D正确.
故选:BD
【点晴】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涉及到递推公式求通项,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中档题.
11.已知无穷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
A.在数列中,最大 B.在数列中,或最大
C. D.当时,
【答案】AD
【分析】
由已知得到,进而得到,从而对ABD作出判定.对于C,利用等差数列的和与项的关系可等价转化为,可知不一定成立,从而判定C错误.
【详解】
由已知得:,
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该等差数列是单调递减的数列,
∴A正确,B错误,D正确,
,等价于,即,等价于,即,
这在已知条件中是没有的,故C错误.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前n项和,属基础题,关键在于掌握和与项的关系.
12.将个数排成行列的一个数阵,如图:该数阵第一列的个数从上到下构成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每一行的个数从左到右构成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中).已知,,记这个数的和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
A. B. C. D.
【答案】ACD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可求得,同时确定、的值、得到的正误;首先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得第行个数的和,再结合等差求和公式得到的正误.
【详解】
对于,,,,又,
,正确;
对于,,,错误;
对于,,,正确;
对于,第行个数的和,
,正确.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解题关键是能够灵活应用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将新定义的数阵转化为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问题来进行求解.
三、填空题
13.已知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取得最大值时n的值为___________.
【答案】20
【分析】
先由条件求出,算出,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即可
【详解】
设的公差为,由题意得
即,①
即,②
由①②联立得
所以
故当时,取得最大值400
故答案为:20
【点睛】
等差数列的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但要注意只能取正整数.
14.《九章算术》中有一个“两鼠穿墙”的问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各穿几何?”其大意为:“今有一堵墙厚五尺,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沿一条直线相对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打洞1尺,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2倍;小老鼠第一天也打洞1尺,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问大、小老鼠几天后相遇?各自打洞几尺?”如果墙足够厚,Sn为前n天两只老鼠打洞长度之和,则Sn=_____尺.
【答案】2n+1﹣21﹣n
【分析】
写出两只老鼠打洞的通项公式,利用分组求和即可得解.
【详解】
根据题意大老鼠第n天打洞尺,
小老鼠第n天打洞尺,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等比数列的辨析,写出通项公式,根据求和公式求和,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涉及分组求和.
15.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所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包含许多与9相关的设计.例如,北京天坛圆丘的底面由扇环形的石板铺成(如图),最高一层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则前9圈的石板总数是__________.
【答案】405
【分析】
前9圈的石板数依次组成一个首项为9,公差为9的等差数列,
16.
如图,互不相同的点和分别在角O的两条边上,所有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的面积均相等.设.若,,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
根据三角形相似和所有梯形的面积均相等,找到与相关的递推公式,再由递推公式求得通项公式.
【详解】
由于 所以
梯形 的面积为的面积減去的面积,
则可得 即递推公式为
故为等差数列,且公差,
故,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根据几何关系寻找递推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四、解答题
17.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且,,求: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14项和.
【答案】(1);(2).
【分析】
(1)由已知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求出可得到;
(2)由通项公式先判断数列中项的正负,然后再化简数列中的项,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依题意得,
解得,
∴;
(2)∵,
∴由得,
∴
.
【点睛】
此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8.数列满足,,
(1)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证明过程见详解;(2).
【分析】
(1)先化简得到即,再求得,最后判断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运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项和即可.
【详解】
解:(1)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且
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的,
所以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定义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递推关系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根据“裂项相消法”求和,还考查了转化的数学思维方式,是基础题.
19.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若问题中的存在最大值,则求出最大值;若问题中的不存在最大值,请说明理由.问题:设是数列的前项和,且,__________,求的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最大值.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答案见解析
【分析】
若选①,求出数列是首项为4,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求出通项公式和前项和,通过讨论的奇偶性,求出其最大值即可;
若选②,求出数列是首项为4,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出通项公式和前项和,求出其最大值即可;
若选③,求出,当时,,故不存在最大值.
【详解】
解:选①
因为,,所以是首项为4.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
当为奇数时,,
因为随着的增加而减少,所以此时的最大值为.
当为偶数时,,
且
综上,存在最大值,且最大值为4.
选②
因为,.所以是首项为4,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
由得,
所以存在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或),
因为,所以的最大值为50.
选③
因为,所以,
所以,,…,
则,
又,所以.
当时,,
故不存在最大值.
【点睛】
此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20.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2)
【分析】
(1)利用,,可得为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得通项公式;
(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求.
【详解】
(1)当时,,解得,
当时,由可得
,
两式相减可得,即,
所以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2)由(1),
,
则,
两式相减得
,
所以.
【点睛】
方法点睛:
由数列前项和求通项公式时,一般根据求解,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求的前1000项和.
【答案】(1);(2).
【分析】
(1)利用可求出;
(2)根据数列特点采用分组求和法求解.
【详解】
(1)当时,,
当时,,
将代入上式验证显然适合,所以.
(2)因为,,,,
所以,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和的关系,考查分组求和法,属于基础题.
22.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作答.
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________,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
【答案】(1);(2)
【分析】
(1)利用,,成等比数列,可得,
若选①:由得:,即可解出和的值,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若选②:由可得,即可解出和的值,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若选③:由,可表示出,,结合,,成等比数列,即可解出和的值,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2)由(1)可得,分为奇数和偶数,利用并项求和即可求解.
【详解】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
所以,即,
整理可得,
若选①:,则,即,
由可得代入可得:
,解得或(舍)
所以,
所以,
若选②:,即,代入得:
,即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
若选③:,则,,
代入可得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
(2),
当为偶数时,,
当为奇数时,,
所以.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得关键点是分别由条件①②③结合,,成等比数列计算出和的值,由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所以,,第二问中正负交错的数列求和,需要用奇偶并项求和,注意分为奇数和偶数讨论.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15页。
2020-2021学年4.2 等差数列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2 等差数列随堂练习题,共12页。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