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质的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的实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摩擦起电的产生原因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节课里面包含了化学的原子结构,而原子本身肉眼无法可见,又涉及电子的转移和正负电荷的中和,内容比较抽象,综合性强,因此,理解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有一定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起电时原子结构变化过程。
2.通过分析电子得失情况总结摩擦起电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它的定义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那么有些同学会想,人的两只手摩擦是否也能起电呢?下面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用双手摩擦几下,检验一下摩擦后的手是否带电吧?我们观察到这种摩擦不能起电。这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物质的原子结构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紧紧相拥位于原子的中心构成的。
在原子核的周围紧紧围绕着带负电的电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吸引作用下紧紧的束缚在原子核周围,也就是说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的作用。
1.中性原子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此时他们都不显电性,整个原子呈中性。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动画模拟摩擦起电时电子的转移过程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2)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以上内容可知,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与它相摩擦的另一物体上,这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那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而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两只手摩擦为什么不能起电?
2、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D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
小结
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物理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摩擦起电的产生原因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节课里面包含了化学的原子结构,而原子本身肉眼无法可见,又涉及电子的转移和正负电荷的中和,内容比较抽象,综合性强,因此,理解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有一定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起电时原子结构变化过程。
2.通过分析电子得失情况总结摩擦起电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它的定义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那么有些同学会想,人的两只手摩擦是否也能起电呢?下面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用双手摩擦几下,检验一下摩擦后的手是否带电吧?我们观察到这种摩擦不能起电。这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物质的原子结构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紧紧相拥位于原子的中心构成的。
在原子核的周围紧紧围绕着带负电的电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吸引作用下紧紧的束缚在原子核周围,也就是说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的作用。
1.中性原子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此时他们都不显电性,整个原子呈中性。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动画模拟摩擦起电时电子的转移过程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2)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以上内容可知,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与它相摩擦的另一物体上,这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那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而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两只手摩擦为什么不能起电?
2、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D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
小结
1.摩擦起电产生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