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片课件ppt
展开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精神:理解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准确把握实践的特征,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从而不断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在生活中坚持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1.识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理解二者的关系。2.识记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征。3.知道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点+难点]
◆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 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痛,见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
老子认为不通过实践,就能知天下,见天道,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而非“天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认识即回忆”的观点,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先验论,使认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①什么是认识? 认识是 主体 对 客体 的 能动反映。
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性质:积极的、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反映)
②类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的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31日上午已抵达武汉,正展开相关检测核实工作。 2020年1月,专家组认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感性认识对新冠病毒的初步认识
2020年1月,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经核酸检测方法从1例阳性病人样本中分离出该病毒,电镜下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COVID-19)。 并进一步研究知道了一个新的冠状病毒颗粒生产的全过程,把握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
理性认识对新冠病毒的深层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联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知道了一个新的冠状病毒颗粒生产的全过程,把握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1)黑格尔把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混同于主观意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理论的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费尔巴哈割裂了理论(认识)活动与实践的联系,是错误的。杜威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这种理解混淆了人的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错误的。(2)可以结合有关的事例谈谈自己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兴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但要注意,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实践是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一切 物质性活动。
主体(不是动物)人类特有
对象(不是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性质是直接现实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②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意味这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海南省自由贸易港5、科研人员专研新冠病毒防治活动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修建桥梁还有受地形 、地貌、地质、气象、 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原因:实践主体是人(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客观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主观是人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思考:(1)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总设计师一人之功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如果把时间往前追溯50年,港珠澳大桥能建设成功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例题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 D.自觉选择性
[解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是纯主观的活动,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正确。
议题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辩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
从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事物,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注意区别: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启示:读书(间接经验)与实践(直接经验)相结合
思考:所有的认识都是来自实践吗? 你是如何认识新冠病毒的?
运用上述观点,结合生活事例,说明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例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蔓延,除了做好联防联控工作,科学家也加速对病毒疫苗的研发。所以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谈一谈:人们是怎样认识新冠病毒的?
人们救治新冠病毒病患(实践)
发现新冠病毒有传染性(新问题)
进行隔离救治和研究应对病毒的新冠疫苗(研究探索)
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新问题)
研究应对病毒变异的新治疗方法(再探索)
应用防疫工具(隔离服、口罩)
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实践)中,提高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庄子》提出了“齐是非”和“是非莫神”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1)“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庄子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没有认识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看事实,看实践的结果,看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思考:疫情初期,钟南山院士认为病毒具有传染性,要加强防范。也有些人认为新冠病毒不具有传染性,不必紧张。谁的认识正确呢?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的检验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能作为这种认识的检验标准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
新冠病毒也不会直接告诉人们它是否具有传染性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把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与感染新冠肺炎的客观实在相对比即可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们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认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
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从哪里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到哪里去。
准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例题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解析] 各种新型地图产品的出现及从事地图服务单位的变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修订的要求,这体现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A与题意无关;题干没有涉及把观念转变为现实,C与题意无关;题干强调的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而不是认识指导实践,D不符合题意。
1.2020年4月22日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诞辰150周年。在下面列宁所说语句中,能够凸显“实践第一”观点的是①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②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③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④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①:“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强调了“做”,即强调了实践,①符合题意。②:“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强调的是“思考”,未强调实践,②不符合题意。③:“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强调的是“行动”,即强调了实践,③符合题意。④: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也就未强调实践,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内蒙古计量院结合实际需要,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于2020年5月成功研制出了两种人体红外测温计检定装置,其中1种是实验室标准型,另1种是便携式现场型,主要用于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的检定或校准。材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制约性,需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②实践具有历史性,受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其过程及结果均受到客观规律支配,④实践具有主体能动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①:“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体现实践具有社会制约性,需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①符合题意。②:“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合作”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没体现受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②不合题意。③:题干材料不体现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均受到客观规律支配,③不符合题意。④:“主要用于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的检定或校准”体现实践具有主体能动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航天探索从来不是一片坦途。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进行首次试验验证的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文昌火箭发射场点火升空,6日在返回过程中出现异常,专家正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表明①事物的发展总在曲折中前进 ②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发生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航天探索从来不是一片坦途,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点火升空后一切正常,但是在返回过程中出现异常,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总在曲折中前进,①正确。②: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②说法错误。③:为了更好地了解太空,我国通过发射火箭进行探索,这表明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③正确。④: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④错误。故本题选B。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践的含义,认识与实践,知识回顾,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认识途径,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示范课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纯思维的活动不是实践,教育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与实践,知识延伸,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