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5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1794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5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1794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5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5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旨在重建纲常伦理秩序
B.肯定了元政权的历史贡献
C.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可知朱元璋承认蒙元政权并且否定“农民起义”合理性,体现其旨在重建纲常秩序,故选A项;材料中仅体现其认可蒙元政权的合法性而非历史贡献,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项;朱元璋的做法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不涉及阶级局限性,排除D项。
2.(2020·大同一中一模)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可知,利玛窦认为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权,B符合题意。
3.(2020·湖南省雅礼四校线上联考)明初“靖难之役”后,留都南京作为“朝廷的备份”,除皇帝不在此城外,仍保留了一整套的中央政府官僚体系,而北京作为首都,总揽一切政事并加强对北方边境进行军事防御。明朝南北“两京制”的形成有助于( )
A.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强化政权忧患意识
C.降低集权统治成本
D.化解北方边患危机
答案 B
解析 明代南京是“朝廷的备份”,具有完整的中央政府官僚体系,这种制度的形成有助于在北京官僚体系遭到毁灭性打击后重建中央官僚体系,从而强化了政权的忧患意识,故选B项;“两京制”不能改变南北经济格局,对化解北方边患危机没有明显作用,排除A、D项;“两京制”是增加了集权统治成本,排除C项。
4.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遣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 )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君主权力的强化
C.边患的日益严重
D.军权的分化制衡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遣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通过把军队的统领权和调遣权分离,并且必须有皇帝命令才能调兵的方式加强皇帝对军权的掌控,体现了君主权力的进一步加强,故B选项正确。
5.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
A.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B.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C.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D.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答案 B
解析 明朝设内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具体职责是帮助皇帝阅看各机关送来的奏章和执行封驳的工作,根据皇帝的意图草拟处理意见等等,把处理意见最后报皇帝决断,在一般情形下,相当于代皇帝处理政事,但决策权在皇帝,故皇帝不上朝而掌握一切大权,内阁在前台运作,皇帝在背后实际操纵,说明当时行政的运行机制较完善,因此B项正确。
6.(2020·湖南怀化四校联考)明代以后民间宗族祠堂兴盛,较大的宗族都有自己完整的公共设施和管理系统,每个宗族即是一个小社会由族长行使地方政权的部分权力,通过宗族管理协调族人间关系,并稳定地方基层秩序。这种情况( )
A.是地方行政管理的补充
B.利于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
C.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
D.消除了地方割据潜在隐患
答案 A
解析 由宗族加强内部管理,以此改善族人间人际关系,并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提高区域稳定性,A项符合题意;宗族管理的加强实际上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居民稳定性的增强会降低人口流动性,B项不符合题意;宗族管理未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C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宗族治理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治理,但不会消除地方割据潜在隐患,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0·河南广东等省4月联考)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更有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
A.内阁其实就是明代决策机构
B.军机处是清代中央一级政府
C.宰相制废除后相权随之消失
D.废除宰相制后相权弱而未亡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奉旨办事”来看,明代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A排除;据所学可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实际上是皇帝的内廷机构,B排除;内阁、军机处的存在证明相权只是遭到了削弱,没有随之消失,C排除。
8.(2020·四川南充三模)乾隆帝总结历代立储经验教训,称“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因而将清朝“秘密立储”制度化。这一制度( )
A.储君身份不明,不利于制度延续
B.突破了嫡长观念约束,寓传贤之意
C.导致储位纷争,不利于政局稳定
D.否定了传统宗法制度,强化了皇权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乾隆帝总结历代立储经验教训,称‘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因而将清朝‘秘密立储’制度化”可知,乾隆帝企图通过秘密立储制减少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弊端,故选B项。
9.(2020·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明代督抚是出于督察地方军事的初衷设置的,到了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方,宣布旨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这一变化说明( )
A.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和解
B.地方行政效率大大减低
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方,宣布旨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可知,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C项,排除B项;宰相制度在明朝就已经废除,排除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在强化,“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不准确,排除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明史记载,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新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明史记载,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0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