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课型:新授课 计划课时:2个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
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给下列划线点字注音,会读会写。
金樽(zūn) 投箸(zhù) 婵娟(chán juā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2.写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说说它的意思。
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3.解释下列划线词,说说其古今异义。
怀旧空吟闻笛赋:(闻:古义:听见;今义:用鼻子嗅)
4.解释下列黑体词,一词多义。
何:今夕是何年(什么) 何似在人间(哪里)
解释下列划线词,词类活用。
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名词作动词,争春)
照无眠(无眠:动词用作名词,无法入睡的人)
6.倒装句:多歧路,今安在(今在安)
7.根据课文注解,尝试翻译每一首诗。
二、(当堂)学习·研讨
(一)行路难
【作者简介】《行路难》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诗歌《行路难》可分几层?
讨论并归纳:三层:1、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 2、仕途受阻,望得重用
3、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
2.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
明确:不是,是想象,是虚写。
3.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明确: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4.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有“诗豪” 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背景介绍】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作者长期谪居痛苦经历中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表现了诗人对仕宦沉沦、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同时也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水调歌头》
【作者简介】《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介绍写作时间,背景。一般的序就是介绍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缘由什么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但愿:希望。婵娟:明月、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3.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城楼宇寓,高处不胜寒。就是说,作者想入世去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可是又怕高处不胜寒,因为越高越危险,反应了作者那种想又不敢的无奈情怀。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6、写出三句带月的诗句。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三、(当堂)训练:巩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李白《行路难》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B.李白《行路难》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
的艰难险阻。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
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
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解析】C,此句并未表达欣慰之情。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D项本词繁紧周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没有说明。
3.根据提示填空。
(1)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时,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两句诗来激励自己。
(2)《行路难》(其一)中用行为细节描写揭示诗人内心悲愤的诗句是: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十三年弃置身。
(5)《水调歌头》一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课后)拓展·延伸
1.诵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教学反思】
(实际课时 节)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优质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助学资讯,字词积累,整体感知,默读成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优秀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助学资讯,字词积累,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