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初中学习了力学初步的基础上对力的概念和表述进一步深化,为后面学习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基础。重力是一种基础力,了解重力的大小测量方法和方向,掌握重心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体会重力和重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了解重力的内涵,能用重力的概念和规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能对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能通过做图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有学习物理的兴趣,知道实事求是和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知道物理学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判断。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重心”的理解;如何寻找重心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飞”的再高的物体最终都会落回地面?为什么玩具会变形?
引出“力”的概念。
教师过渡:无论是被风卷起的沙尘、飞舞的落叶,还是被踢起的足球,最终都会落下来。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重力产生的效果。本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重力及其相关内容。
【新课讲授】
一、力的描述
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球与球拍之间有力的作用。通过分析该力引出力的性质。
3.力的性质
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相互性: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通过这三幅图引出“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通过这三幅图引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引出“力的效果”
4.力的效果
eq \\ac(○,1)使物体形变
eq \\ac(○,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思考:(1)用10N的力拉门和用0.01N的力拉门,效果一样吗?
力的大小对力的效果有影响
思考:(2)用10N的力拉门和推门,效果一样么?
力的方向对力的效果有影响
思考:(3)用两个10N的力分别作用在门的外沿和内沿,效果一样么?
力的作用点对力的效果有影响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如何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F?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随堂小练】画出以下力的图示
水平桌面对书产生5N的支持力 把物体用3N的力压在墙壁上
二、重力及其测量
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在地面上?引出重力概念。
1.定义: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常简称为物重,用符号G表示。
产生原因:地球吸引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面上和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重力的大小
G=mg ,式中的比例系数g=9.8N/kg
(1)用工具测量 弹簧测力计、台秤等
(2)用公式计算
g值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
g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而增加
3.重力的方向:具有特殊性,总是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下
思考:上述几个图中,重垂线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思考: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了解了,那么重力的作用点呢?
三、物体的重心
1.重心的理解
思考:(1)橙子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那如何表示整个橙子受到的力?
等效
(2)如果要用一根手指把一只盘子顶稳(图3-6),手指应该顶在盘底的什么位置?
其实,这两个问题与物体的重心有关。
明确重心定义:处在地球附近的物体,虽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我们把这个点视为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center f gravity)
结论:任何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
2.重心的位置
思考:重心在哪?
圆板
铅球
圆柱体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
圆环
篮球
圆筒
思考:重心一定在物体上么?
结论: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思考: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如何寻找?
悬挂法
A
B
O
D
E
A
B
思考: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伸直时,其重心在什么位置?
思考:将这一根铁丝弯曲成一个圆环时,其重心在什么位置?
结论:重心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
3.重心与稳度
木板上放有三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长方体纸箱,质量分布均匀,那么他们的重心位置应该在什么位置?
缓慢抬高木板的一端,观察三个纸箱的稳定情况?
结论:重心越低越稳定。举出日常生活中用此原理的应用。
思考:一瓶饮料,正放和倒放,其重心位置是否在同一高度?
思考:哪种放置方式不容易倒?
引导学生得出“接触面积越大越稳定”。
明确: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定。例如,我国古代的汲水瓶(课本图3-8),当未装水时,它会倾倒;把它放到水里,水会自动流进去。当瓶中汲入适量的水时,瓶的重心降低,提绳时瓶就会被直立着提上来。当瓶中的水太满时,瓶的重心升高,瓶又会自动倾倒,将多余的水倒出。这种汲水瓶巧妙地利用重心变换,使得汲水方便、省力,又能控制汲水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观察我们的周围,你会发现不少巧妙利用重心的事例。例如,高大的建筑物通常是上小下大;装运货物时,总是把重的物品放在下面,轻的物品放在上面。这些都是为了降低重心,提高稳定程度。在走钢丝表演中,表演者充分考虑了重心的位置,能在钢丝上来去自如。
【课堂小结】
一、力的描述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及其测量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大小:(1)公式 G=mg
(2)测量 弹簧测力计等
3.方向:竖直向下
三、物体的重心
1.任何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
2.重心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
3.物体的稳度与重心的位置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2020-2021学年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4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位移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位移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