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部编版五下语文专项练习题课内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部编版五下语文专项练习题课内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猴王出世(节选)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 片段中括号里所填的动词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A.饮 食 觅 采B.食 饮 采 觅
C.采 饮 食 觅D.觅 食 采 饮
(2) 本片段分别从 、 以及住和玩的地方等三个方面来写石猴的日常生活。
(3) 从片段中我们读到了一个 、 的石猴。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T”,错的打“F”。
i “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ii 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指的“家禽”意思是一样的。
iii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样的停顿划分是恰当的。
(2) 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i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ii 为设果,果有杨梅。
(3) 结合文章语句,说说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4)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 写出文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越发——( ) 记念——( )
(2) 文中画“____”的部分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
(3) “监生”是古代对 的一种称号,“严监生”表示 ;他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他的特点是 。
(4) 找出一句既描写人物神态又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用“____”画出。这句话中,表示人物神态的是 ,表示人物动作的是 。
(5) 如果此时,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一定会说:“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 填空。
i “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的用意是 。
ii “箭好像下雨一样。”说明 ,也为下文 埋下伏笔。
(2) 这天的雾很大,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 作者反复描写大雾的用意是什么?
(4) 读了本语段,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发现,至少说出两点。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②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③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填空。
句子把小艇比作 ,写出了小艇 、 、 的特点;用 比喻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子;用水蛇比喻 。
(3) 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具体描写“操纵自如”的句子。
(4) 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展开想象,写一写。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 选文所讲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2) 诸葛亮答应在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A.诸葛亮知人、知天,对完成造箭任务信心十足。
B.他一心为公,忠心报国。
C.诸葛亮决定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
(3)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什么“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4)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
诸葛亮: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 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ǔ shù)你的刀数(shǔ shù)。”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jiāng jiàng),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 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 “麻醉剂”的“醉”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
(4) 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由( )—( )—( )—( )—( )。
(5)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军神形象?请摘抄下来。
(6) 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刷子李(节选)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征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 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不同角度,先用一个词概括,再简要写明理由。
(2) “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曹小三想多看几眼,好出去宣传师傅没有真本事。
B.曹小三不敢说,也不敢看,怕被师傅责骂。
C.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曹小三想看又不敢看,怕师傅失了脸面,极其矛盾。
D.曹小三对师傅的本领一直很怀疑,在努力找师傅的破绽。
(3) 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却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曹小三,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曹小三的描写是文章叙事的线索。
B.通过写曹小三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真有绝活。
C.曹小三是个徒弟,粉刷技艺差,衬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D.写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衬托了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4)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刷子李”的绝活,若非亲眼看见,很难相信。
B.绝活是“刷子李”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
C.“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获益多多。
D.曹小三领悟力极高,别人一辈子都难以领悟的,他一天就明白了。
(5)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书里还写了很多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故事。请把他们的别号与能耐连一连。
泥人张 深藏不露的船夫,功夫高,身手快如风。
张大力 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就捏出了海张五瓢似的脑袋。
苏七块 能举起聚合成店铺门口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
一阵风 医术精湛,善于正骨拿环,诊金七块银圆。
答案
1. 【答案】
(1) B
(2) 饮食;伙伴
(3) 野性十足;顽皮可爱
2. 【答案】
(1) i 正确
ii 错误
iii 错误
(2) i 听说。
ii 摆放,陈列。
(3)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4) 孔君平听了,猛地一惊,心想:这孩子,年纪这么小,竟然反应这么快,真是太聪明了。于是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个小家伙,真是太聪明了!”
3. 【答案】
(1) 更加;惦记
(2) 奄奄一息
(3) 明清两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姓严的监生;儒林外史;吝啬、爱财如命。
(4)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摇了几摇、指。
(5) 不是,你们都说错了,是那灯盏里用了两根灯芯,太费油了!
4. 【答案】
(1) i 虚张声势并告诉曹军射箭的方向
ii 曹兵射出的箭快和多;写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2) 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3) 环境描写,为下文写曹操不让士兵轻举妄动、只准放箭埋下伏笔。
(4) 首先,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果不其然;其次,他又识人心,知道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举妄动,只敢让士兵放箭,也果然如此。
5. 【答案】
(1) 不管;总;而且;还
(2) 独木舟;长;窄;深;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
(3)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4) 示例:啊,这小艇看起来这么长,没想到行动起来这么轻快灵活!这威尼斯水城的景色还真是非同一般呀!
6. 【答案】
(1) C
(2) A
(3) 摆了酒席招待他,能够使诸葛亮对周瑜没有戒心。在以后,周瑜想要陷害诸葛亮就没有人怀疑了。
(4)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把握大局、宽厚待人、有勇有谋
7. 【答案】
(1) “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2) shǔ;shù;jiàng
(3) 酉;Z
(4) 生气(严肃);吃惊;紧张;吃惊;肃然起敬
(5)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6) 刘伯承将军不怕痛苦,勇敢顽强,为了革命事业,敢于跟困难作斗争,真不愧为“军神”这个称号。刘伯承将军,您真是好样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8. 【答案】
(1) 派头十足: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技艺高超:徒弟曹小三看见刷子李裤子上的白点,以为师傅名气有诈,结果虚惊一场。
(2) C
(3) C
(4) D
(5) 泥人张——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就捏出了海张五瓢似的脑袋;张大力——能举起聚合成店铺门口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苏七块——医术精湛,善于正骨拿环,诊金七块银圆;一阵风——深藏不露的船夫,功夫高,身手快如风。